(郑潇,女,1987年出生,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优秀梅派青衣,国家二级演员,第六届CCTV全国青京赛荧屏奖、第七届CCTV全国青京赛银奖得主。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的入室弟子。 1998年考入山东省戏曲学校,2004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深造。先后师承王梅、张春秋、王玉明、蔡英莲、艾美君、张艳红、张晶、张涓、王志怡、梅葆玖、姜凤山、陈淑芳、沈健瑾、马小曼等老师学习。2010年4月25日被梅葆玖先生收为入室弟子。擅演剧目有:《龙凤呈祥》、《大·探·二》、《贵妃醉酒》、《玉堂春》、《断桥》等。郑潇扮相俊美端庄,音色圆润优美,唱腔韵味醇厚,表演细腻传神。 2004年荣获“蚁力神”杯全国戏曲戏剧大赛二等奖。2007年荣获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 2008年荣获CCTV全国第六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荧屏奖。2012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银奖。) 共三篇 摘自郑潇博客 正乙祠《霸王别姬》(一) 最近参与了正乙祠《梅兰芳华》的演出,感受颇多,与戏友们分享。
《霸王别姬》是梅派的代表作之一,久演不衰。这次的演出是我拜师之后第三次演出这出戏,因为《梅兰芳华》是李六乙导演与梅兰芳京剧团联合推出的新概念京剧,将多媒体投影技术与最原始的勾栏瓦舍相融合,尽可能地在保留原有戏曲特色的同时给观众最具震撼力的视觉享受。首轮演出我有幸参加,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认为《梅兰芳华》是很值得80后们观看的京剧。
梅先生的《霸王别姬》是我很喜爱的一出戏,特别是虞姬在自刎前为霸王项羽的最后一次舞蹈“剑舞”更是经典中的经典。霸王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与虞姬的“解君忧闷听虞歌”形成了刚与柔的结合,表面上看,虞姬的柔情与霸王的刚强形成对比,而细细品味,虞姬那“把悲伤留给自己”的一系列坚强的举动又凸显了女性可爱又善解人意的一面,使观众看到了一个柔中有刚的虞姬形象,正是在这一点的衬托下,霸王项羽也并非是一个只会上阵打仗,舞刀弄枪的“粗人”了,那句“虞姬虞姬奈若何”让人不禁感叹,越是侠骨男儿,越是满腔柔情,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梅先生在“剑舞”中融入了很多太极剑的元素,有了这个元素,这段剑舞就有了筋骨了。舞,这个字很重要,既然是要舞,就要美为先,假如动作过于灵巧和激烈,就会失去虞姬的身份,“舞剑”变成了“耍剑”,那看起来就不那么美了。再有一点,虞姬的舞剑是以情带舞,每个动作都是有感所发,由内而外的,将内心的复杂情绪通过肢体带给观众,所以更不能是单纯的做舞蹈动作。戏曲难就难在每个动作都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体现,所以动作也不是随随便便地就能做,还是要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准确了,人物就活了。 说了些真实感受,自认为体会的还是很肤浅,当然,这需要再次演出和磨炼,在其中慢慢地领悟。
演出珠帘寨(二) 2011年春节大年初三,在长安大戏院演出了《珠帘寨》,这是我第三次演二皇娘了,自己感觉比上两次好些。一是不那么紧张了,二是能在表演时体会人物的感觉了。戏班里一直有句老话,叫做“学,会,精,通,化”,是指学习的不同阶段对戏和人物的理解程度。自认为我还在停留在“会”的阶段,正往“精”上努力呢。因此真是感叹京剧的博大精深,没有一种艺术门类能像京剧一样那么全面,那么难。学了十多年的京剧,还觉得自己像个门外汉,可就是这深不见底的它,才使我着迷,让我想去一探究竟,呵呵。。。也许我们(坚守在岗位上的京剧人)都是这样想吧! 排练厅——我的梦工厂(三)
它早就习惯了 我换衣服 换鞋子 无论日出日落 它都会陪伴我 越是孤单的时候 它越是给我温暖 不经意间 我恋上了可爱的它 郑潇演出剧照 郑潇练功剧照 郑潇生活剧照 郑潇演出视频 ▲郑潇人物专访 ▲郑潇演唱《生死恨》 ▲郑潇演唱《沙家浜》 (宝山编辑)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