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9)

 半癫大师 2016-08-15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9)---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痹就是疼,所以这个胸痹啊,就是胸疼。痹痛嘛,我们关节风寒湿痹,都说的是疼。这个胸疼啊,拿现在的病名,包括很多了,你像这种胸膜炎啊,肋骨神经疼啊都属于这一类;有时候心脏疼,古人也分不开,虽然这单独有个心疼,这指是心脏,但胸痹里头也有心脏的关题;另外短气,就是气不足以息。
那么这一章主要研究三种证,一个胸痹、一个心痛、一个短气,可这三种病常常是纠缠到一起的。底下就是书上的一个论说了,我们看一看。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太过和不及,两种脉全是病脉,人有病了,这个脉就不平了。不平就要有一种形像,这种形像不是较正常为太过,就是较正常为不及,这个脉啊就这么两大类。你看平时说这个大脉就是太过,小就是细啊,就是不及,全是对待的。有虚,就有实,这是也对待的,紧与缓,弦与弱,全是一个太过,一个不及;也不太过、也不不及就谓之平脉,就是正常人的这种脉脉。
这个太过啊,说的就是比平常人的脉为太过;不及呢,就是比较常人的脉为不及。所以说太过和不及都是病脉,那么我们诊察病就在太过与不及上而来下手的,来体会的。
阳微阴弦,这个阴阳啊指的是寸尺说的。那么阴阳在张仲景论脉啊有两种的说法,一个说的是部位,就是寸关尺,上边为阳,下边为阴。有的时候说脉的是内外,外为阳,内为阴。你看我们说这个太阳中风,说脉浮于外,但是按着弱,所以阳浮而阴弱,这个脉呢浮于外,但是弱于内,它这个是指浮沉说的。
那么这一段脉的阴阳呢,它指的部位说的。阳微者寸微,阴弦者尺弦,就是关以下弦。微是不及的脉,弦是太过。这个微,不及,常主的是阳虚。咱们在《伤寒论》中也说过很多喽,脉微者,无阳也,亡阳的脉,脉也微,那就是虚。什么虚呢,就是指的津液虚,这个阳指的是津液,不是指阳热里那个阳说的。阴弦,这个弦是个太过的脉,这个太过常常指的是寒邪,下寒。
那根据这个脉法上看,即胸痹而痛,怎么讲呢。病脉阳微,寸候的是胸嘛,所以我们知上焦阳虚。阴弦,就是关以下脉弦,知下面的寒盛。这个寒因为上虚,所以往上攻,造成胸痛,我们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嘛。那么如果没有寒邪在底下,虽然上面虚,也搞不出这胸痹。它是由于上面虚,下面又寒实,它乘着虚,寒就往上跑,所以就造成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这里道理呢也解释了,主要的原因由于寸脉太虚,邪就乘虚而逆迫于胸,所以胸痹而痛。今阳虚知在上焦啊,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这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
那么现在呢根据这个脉,阳微阴弦,我们知道这个阳虚啊是在上焦,阳它是指部位,上以候上,下以候下,所以寸脉候胸至头这部分的病;那寸以下,属于关上到关下,就是心下到少腹;关以下到尺这个部位,就是下焦,就是由少腹到腿。那现在就脉像看啊,我们可以知道,阳虚在上焦,那所以胸痹、心痛,那这也就由于阴弦的缘故。因为阴寒在下,阳虚在上,所以这阴寒乘着阳虚往上攻,而造成胸痹心痛的。
这是头一节。那对于胸痛的这种病啊,古人有这么一种看法,总是阳气上虚,阴寒下盛,寒乘虚往上攻,所以胸痹而痛。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平人就是平时无病的人,谓之平人。无寒热,也没有新招受外感,我们一得感冒就发冷发热了,这个人他没有。平时既没病,又未招受新得的外感,那么无故短气不足以息者,就是他气短哪,有呼气困难的情形,那么这种情况不能责其虚了,应该责其实,总是里实有问题。
这个里实也是多方面了,你看我们说胃里头停水,那么也短气,它压迫胸膈嘛。如果平时也短气,阳明病腹满而喘嘛,是它胃里头太湿了,无论是湿啊、水啊、痰饮等等的吧,总是里有水湿的关系造成他短气。
这个人平时没病,又没新招受外感,而无故短气不足以息啊,你不要看他是虚,要看他实的方面。那这一段,对后头辨证是很有用的。所以单独提这么一段。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那这个脉啊它是错的,这个脉跳动啊,是跟心脏来的,心一跳,脉一动,所以这个脉可以有部位上的形像之属,你说寸浮啦,尺沉啦,这可以。但是没有说是寸迟,而我们关以下它快起来了,这是怪脉,没那个事,这是错的。这个就是寸口脉沉而迟,他是沉可是慢,那么关上小紧数,这个数是个错字,这肯定错了,应该是弦,根据上边那一条他说阳微阴弦,是上虚下弦这种情况嘛。

它说胸痹之病,就根据上边所说的这个,全是上虚,下有寒,寒乘虚以上迫。这个病我们具体分析也多种多样,如果喘息咳唾,就是呼吸困难,喘息啊,有咳唾,唾者就是涎唾。胸背痛,不只在胸痛,也掣到后背痛。短气,就是上面说短气不足以息啊。那再看看这个脉呢,寸口脉沉而迟,沉而迟这都是不足的脉了,都是虚寒的样子。沉迟,除了沉主虚主寒,这个迟脉也是,我们一般说迟主寒啊,这个迟也主虚,《伤寒论》上也有,它说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如果尺中迟呢,复不可下之,这也是《伤寒论》上的,这个迟就指的血虚啊。
总而言之,不足的脉都应不足,那么寸口脉沉而迟,就是虚在上焦。关上小紧弦,这个小,不是大小的那个意思,我们现在的话就是微、稍微,他是紧又弦,但不太厉害,稍稍得紧弦,说明呢这关上以候心下,就是胃的部分,胃部还有些湿。那可见是什么湿呢,紧和弦都主寒啊,小紧弦就是寒微盛,里头有寒、有水饮,那水饮寒气乘上边之虚往上攻,迫于胸,所以才有短气等等症状。这胃有停水啊,微者短气。少有停水人就能短气。那么这寒气攻到胸,所以胸背就疼,波及到肺就喘息咳唾,那这个应该用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这个胸痹的病并不只是这一种治疗,还得辨证。这原则是看到胸疼,胸满胸疼,再具体分析呢,该用什么药用什么药,那么出现上面这一系列的症状,我们用栝蒌薤白白酒汤来治。我们看看这个栝蒌葬白白酒汤,栝蒌实一枚,古人的栝蒌实就是果实的实,就是全栝蒌,后世把他分成栝蒌壳、栝蒌仁的,我们不这么用,我们就用栝蒌实、全栝蒌;那这还有薤白半斤,这个薤白在北京叫小蒜,这个东西是野生的一种东西,不大,在东北叫香根菜,它是辛温的药。
栝楼实这个药,它能开胸、祛痰、下水,它起这个作用,所以大量吃也有缓下的作用。它也是治咳嗽的一个圣药,咱们都是知道的,一般治咳嗽常用栝楼,也是因为它能够开胸下气祛饮,所以喘息咳唾用这个栝楼是很有道理的。那这个薤白它是辛温的,能散结气,它长于治胸痛。那么这两药合起来,既能够散结气、止痛,又能够开胸下痰下水,所以与我们这一段的症候是恰恰合适的。
那么搁白酒干什么呢?它以白酒煎来助药力,就是让药力赶快发挥作用,那么我们经过实验,白酒煎这个药,不喝酒的人吃不了,改用黄酒煎蛮好,我常给人搁黄酒,如果酒不能喝,水煎也行,也不是不行,不过那个时候薤白可以多搁一点。那么这两个药组成就是治胸满胸痛,同时有寒饮往上冲逆的这个关系,或者喘息、咳唾而有短气,它都治。
这一段是说如果胸痹治病,他有这一系列的症候,就是喘息、咳唾、胸背痛而短气者,这个脉与上面说得差不多了,就是寸脉沉迟,这关上有些紧弦,也就是上虚下有寒,那你就可以用这个栝蒌薤白白酒汤来治。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
这又一节。胸痹,如果短气、喘息更严重,以至于不得卧、不能躺下,就说明寒攻得更厉害了,不只是喘息咳唾短气而已,甚至于使他不得卧,这是简单根据从上面说。而且心痛彻背,不只是胸背痛,这个是心痛彻背,彻就是通的意思,就是胸背统统疼,这个疼就是心彻于背,背彻于心,是前后剧痛,比胸背痛加重了语气。
这是由于不但有寒,饮也重,所以他才以至于不得卧,而且心痛彻背这样剧烈。这个还是在栝楼薤白的基础上,症候加重,所以再加半夏。半夏这个药降逆、下气、祛饮,咱们说是祛痰饮的药,就是去水,因为此时用栝楼薤白力量不够了,还得另外加半夏,这个方剂就是上面的薤白减量,加上半斤半夏,这个半夏用得很重,也是搁白酒来煎,也就是在栝楼薤白方剂的基础上而又加半夏。所以这个方剂更好理解了,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栝楼薤白白酒汤这个症候,而饮重,逆迫也更甚,所以要加半夏,这个煎法和上面一样,如果人能喝白酒呢,当然白酒煎是没问题的,如果他不能喝白酒,搁水也行,同上面一样搁点黄酒也好,不用整个搁黄酒,用这个酒帮助药力让它发作快。这个是第二个出的方剂,一个是栝楼薤白白酒汤,一个是栝楼薤白半夏汤,底下继续来说明这个具体证治。
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胸痹这个病,如果心中痞气,什么叫痞气?心中感到有痞结,这个痞就是不通而有所结的东西,咱们说痞块也是这个。他感觉有痞结,而同时感觉有气憋得慌、气塞,这个气堵塞,这个很像现在所说的狭心症这个情况,心脏性的气短,很近似这个。
心脏感觉有所结滞,而气感觉不通、堵塞,有痞结、气塞的感觉,所以叫心中痞气。气结在胸,在心脏有这个感觉,这整个胸呢,也感觉有气结,胸闷憋气,胸也当然胀,所以同时也胸满。胁下逆抢心,这个是在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中一个主要症候,感觉有气从胁下往上冲,事实上上面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也都是由这个来的,主要是胁下逆抢心造成,它从胁下往上冲气相当的凶,所以才有上面的这种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的结果,主要是因为这个来的,从底下往上,这个就是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症候。

为什么人参汤也主之呢?如果中虚多寒,中虚就是胃虚,胃虚有寒、停饮,而且加上上焦虚,那么因为胃虚导致的停饮往上冲也能造成这种情况,所以人参汤也主之。那么救治上面这种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的效力,这两个方子都有,但这里虚实不同。在临床上是不是同一个症候?不是的,我们讲的这个症候是枳实薤白桂枝汤证。那么人参汤呢,当然也有人参汤证,比如说呕逆、心下痞坚,就是心下痞硬,那就是胃虚停饮的关系了,这就是理中汤证,就是人参汤证,有这个和上面那些个症候,当然就要用人参汤了。上面只是胁下逆抢心,没有胃上的一切毛病,当然是用枳实薤白桂枝汤。
所以还是叫你辨证,不是说这两个方剂治同一个证,张仲景没有这个情形。人参汤证这个我们前面研究很多了,尤其在《伤寒论》里。这里提出来胸痹这类的情况,有由于中虚有寒停饮造成的,那就是人参汤证,有由于胁下逆抢心但胃不虚就是枳实薤白桂枝汤证,这两个截然不同的。
大家看看这方剂就明白了,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用四枚,厚朴用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楼实还是一个,这也是在栝楼薤白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胸痹嘛,也一定有胸满,这个胸痹是甚者疼,轻者也只是满,这个满就该用栝楼薤白这个方剂,满的厉害有气结在胸,心中又有痞气的感觉,这个得大用量行气的药,像枳实厚朴,这枳实厚朴既行气消胀,而且能去饮解气。另外有气上冲,所以加上桂枝,也就是在栝楼薤白基础上,加上行气消胀的枳实厚朴,加治气上冲的桂枝,一起治这个胁下逆抢心。
那么这个方子是在胸痹胸满、也就是栝楼薤白方证的基础上,而有心痞、胸有结气、胸满、气上冲的话,就用这个方子;那么如果有上面这种情况,还有一系列胃的虚寒的症候,像是胃虚有寒而呕、胃虚心下痞硬,或者有点小便不利,可以改用人参汤。下面把人参汤这方子列出来了,他有人参、干姜、甘草、白朮,人参是健胃的,治心下痞硬;干姜是温中的,干姜治呕,所以我们说人参汤常治呕症;白朮是祛水的,利尿的,白朮是温性的药,胃有停水我们多用白朮。现在我们用的朮,头先讲过了一般用的是苍朮,古人的苍朮白朮是不分的,那么后世分开了,古人说的白朮就是苍朮,因为我们临床上用的感觉,我认为苍朮就比白朮好,白朮这个药有些燥,不如苍朮。
我们通过临床验证这栝楼薤白治胸痛胸满相当好使,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症候出入不同采取加味的办法,胀的厉害、满的厉害,有气上冲,他用枳实薤白桂枝的治法,一般的或用栝楼薤白白酒,或用栝楼薤白白酒加半夏。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也主之。
事实上这个胸并不疼的,要疼吃这个药不好使。这个胸痹,胸中气塞,就是胸胀闷的厉害,为之气塞,胸中感觉这个气满胀,气塞于胸中。短气,就是我们早讲过的有水气,往上攻得厉害。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也主之,这也是看情形,茯苓杏仁甘草汤以祛水为主,所以偏于治短气;橘枳姜汤以行气为主,以治胸中气塞为主。
这两种症候你可要知道,胸中气塞没有不短气的,气塞于胸中也没有不短气,但是要以胸中气塞为主,你用橘枳姜汤;如果要以短气为主,就是感觉呼吸困难,胸当然也是闷的,可是不是主要的,用这个用茯苓杏仁甘草汤,祛水就行。所以虽然说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也主之,事实上并不是同一个症候,因此在辨证的时候,我们要给人治病啊,非得详细斟酌不可。有“大概行”的想法,这是危险的。总之要把这个症候搞清楚,但是这两个方子用错也不要紧的,这个不害人,都是有效但是不恰好。该祛饮你过于行气了,短气方面治疗上虽然病人舒服一些,但还是短气得厉害,因为你没有大量祛水;如果胸中气塞为主,你尽祛水也不行,他气还憋着呢,所以我们在问病的时候要细心。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就三味药,茯苓、杏仁、甘草。茯苓三两,茯苓我们知道的,利尿去饮去水。杏仁也祛水的,我们后面讲痰饮就知道了,里头有一段讲人身肿用麻黄,但由于这个人血太虚,所以不宜用麻黄而改用杏仁。杏仁与表药配合在一起能解外边水气,与里药如利尿药配合在一起也能行水下气,我们老说杏仁利肺也不尽是利肺,主要也是祛水。那么少搁点甘草,因为短气急迫,所以用甘草缓其急,不是说“急,食甘以缓之”。这三味药重用祛水药茯苓、杏仁两味,甘草缓其急迫,这是以祛水为主的一个方剂。这个小方子挺好使的,要是心下有停水,有些短气,胸中憋的慌,这方子好使。

橘枳姜汤方也就是橘皮、枳实、生姜三味药,你们看看这药用得相当重的。后世把这个橘皮说错了,橘皮也就是燥湿,或者说破气,一般都不用这么重,但是我可常用一两、八钱的。你看这个橘皮用多少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一斤就是十六两,古人一两合现在三钱,一斤十六两不就是四十八钱吗?就是四两八,四两八是两付药,他煮取二升,分温再服嘛,两付药是四两八,那一付药是二两四,这也够重的,现在你开橘皮二两四已经很重的,可是不这样不足以下气、去气塞,不足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对于我们用橘皮,古人说你看书就明白了,不是就用二三钱就不能多用了,再用就破气了,哪是那个事。
枳实是佐橘皮以行气、消胀满,就是胸中气塞。这个生姜用的分量也够重,这个生姜既祛水,也治逆气往上,所以治呕,搁半斤,半斤也可观了,半斤就是一两二了,所以现在我们用生姜一两二大家也看得稀奇,但是该用的时候你得多用。主要是上面阳虚,这根据上面胸痹来的,寒气往上攻,所以搁点温中的药,只是用橘皮枳实不行的,得搁些生姜。橘枳姜汤这个小方也常用,假设是胸满、心下憋,有些呕逆什么的,这个方子好使。这两个方子,都是治胸痹,但是不能治疼,里面没有镇疼的药,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胸痹的病人,如果只是胸满的、憋的但不疼,我们要看情形、要辨证,他不那么疼你用散结止痛的薤白也不对,古人用药细的很,该如何用就如何用。
橘枳姜汤在孙思邈书中底下有小注,他注得很有意思:胸痹,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燥,唾沫。这幅幅如满就是气塞,就是气塞满。噎塞,不但胸部这块憋,咽喉也憋,噎塞就是气还是往上撞的。习习如痒,老是像痒似的,所以我们治梅核气这类的咽喉不利,常常大量用橘皮也起作用,我们常用的不是半夏厚朴汤吗?这半夏厚朴汤合用橘枳姜汤也挺好,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噎塞习习如痒,咽喉老是不利落,老感觉发痒。喉中涩燥、唾沫,喉中感觉干,这后世方剂一看到喉中干,橘皮、生姜就不能用了,其实这个方子健胃,胃健就能生津,橘皮、生姜都能健胃,促进食欲,所以如果胃不好也有用橘枳姜汤的机会,要是加上人参、茯苓、白朮不就是茯苓饮吗?茯苓饮就治胃的。那喉中涩燥,不能吃东西,也燥也干,但是由于胃中有水,所以多唾涎沫,这是孙思邈在方后他这样注的,有助我们参考吧,橘枳姜汤药我们是常用的。
troke-width: 0px; text-indent: 32px; line-height: 24px;'>大家看看这方剂就明白了,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用四枚,厚朴用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楼实还是一个,这也是在栝楼薤白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胸痹嘛,也一定有胸满,这个胸痹是甚者疼,轻者也只是满,这个满就该用栝楼薤白这个方剂,满的厉害有气结在胸,心中又有痞气的感觉,这个得大用量行气的药,像枳实厚朴,这枳实厚朴既行气消胀,而且能去饮解气。另外有气上冲,所以加上桂枝,也就是在栝楼薤白基础上,加上行气消胀的枳实厚朴,加治气上冲的桂枝,一起治这个胁下逆抢心。
那么这个方子是在胸痹胸满、也就是栝楼薤白方证的基础上,而有心痞、胸有结气、胸满、气上冲的话,就用这个方子;那么如果有上面这种情况,还有一系列胃的虚寒的症候,像是胃虚有寒而呕、胃虚心下痞硬,或者有点小便不利,可以改用人参汤。下面把人参汤这方子列出来了,他有人参、干姜、甘草、白朮,人参是健胃的,治心下痞硬;干姜是温中的,干姜治呕,所以我们说人参汤常治呕症;白朮是祛水的,利尿的,白朮是温性的药,胃有停水我们多用白朮。现在我们用的朮,头先讲过了一般用的是苍朮,古人的苍朮白朮是不分的,那么后世分开了,古人说的白朮就是苍朮,因为我们临床上用的感觉,我认为苍朮就比白朮好,白朮这个药有些燥,不如苍朮。
我们通过临床验证这栝楼薤白治胸痛胸满相当好使,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症候出入不同采取加味的办法,胀的厉害、满的厉害,有气上冲,他用枳实薤白桂枝的治法,一般的或用栝楼薤白白酒,或用栝楼薤白白酒加半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