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给我们带来独特的生活体验,既可以分享各自的心情和生活状态,也可以分享各种信息及对生活的看法,营造一个亦真亦幻的社交环境,也成为广大保险从业人员展示自我,与客户相互了解、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例如,当从业人员新认识一个客户,基本上都会添加对方的微信。此时,客户对从业人员的了解不多,就会通过朋友圈来了解,如果你的朋友圈给客户的感觉是良好的,会让客户对你的印象加分,如果你的朋友圈给客户的感觉是糟糕的,那么客户不仅会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会直接屏蔽你的朋友圈。那么,从业人员要注意哪些容易让客户对你印象打折扣甚至屏蔽的雷区?以下为您梳理常见的3点: 雷区1:每天动态更新过于频繁 现象:很多从业人员为了更多地展示自己、传递保险观念、推广产品等,在朋友圈非常活跃,更新频繁,一口气发好几条,早中晚都特别活跃,有的甚至一天可以更新十来条朋友圈动态。 弊端:疯狂刷屏,当客户早中晚一打开微信朋友圈,往下拉都是充斥着同一个人发的内容,感觉朋友圈已经被你占领了,看其他朋友的动态还得从你动态的夹缝中来看。这样一是难免让客户对你的动态产生视觉疲劳,二是让客户感觉到自己的朋友圈被你严重打扰了,三是让客户感觉你是不是很闲,工作不好好做,一天到晚发朋友圈。因而,很多时候客户选择无视你的消息,或者直接屏蔽你动态。如此,即便你发的内容再好,再有价值,也不能顺利达到客户这头。 建议:朋友圈虽然是个人空间,不限发送条数,但其实质是网络公共发言平台,每天发送的条数适可而止,最好不要超过5条,可以有选择性地发送认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其他相关消息,可以有针对性地私下发送给具体客户。 雷区2:产品广告过多、过长 现象:因为想让更多客户了解到公司的产品,有些从业人员经常性地发公司的产品广告,并且在评论里自己添加一长串的产品信息。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其发送的动态文字过多,主页面会自动隐藏,需要点击“全文”才可以看到,从业人员担心客户不会点进去看,于是在评论区再添加长串产品解说。 弊端:朋友圈是一个偏向于轻松、娱乐的网络熟人圈,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看到太多的广告。如果客户看到你总是发很多保险公司产品的广告,会感觉你太急于销售保单,商业化气息太过浓重。毕竟,真的看到你发的广告而感兴趣,进而主动来问的客户是很少的,大部分人都对朋友圈的广告比较排斥,久而久之,他们可能就把你屏蔽了。 建议:每款保险产品都有其针对的特定人群,保险营销讲究的是为客户量身定做,如果觉得产品好,可以私下发送给客户,效果会更好。实在觉得产品特别好,那也要控制把产品广告转发到朋友圈的频率,最好每天不要超过1条。 雷区3:转发虚假、不实的内容 现象:当前,自媒体时代,转发到朋友圈的信息来源可以是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其他各种渠道,五花八门的信息来源发到朋友圈,真假难辨。很多从业人员为了博眼球,引起客户的注意,经常转发不实的、很夸张的信息,例如虚假新闻、虚假政策等。 弊端:有些虚假、不实信息确实很吸引人,但这一方面会误导客户,另一方面,客户都有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不会你转发什么就相信什么。例如,经常会有从业人员转发“遗产税真的出台了”之类的信息,自然会引起高端客户的关注,但客户上权威网站一查,根本没有这回事,对你的印象就大打折扣。如果客户因为好奇而看了你转发的内容,经过一番甄别后,发现这是条假信息,那么客户就会质疑你的专业、权威,把“虚假、夸大、没有辨别能力”等标签贴在你身上。一次、两次可能影响不大,但如果客户发现你经常这样,那么可能就把你的朋友圈拉黑了。 建议:在自媒体时代,不乏一些夸张、不实信息是某些平台为了吸引点击率、博眼球而杜撰出来的,因此,从业人员要学会甄别信息的真假,通过其他渠道,例如上权威网站查询,确认之后再转发至朋友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