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善论集》解读之六: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止于至善zyzs 2016-08-19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经.系辞传》。这句话很好理解,但这句话的灵魂“简”字却不是很容易理解了。通常的解释是简易,但是已经简易吗?好像没有人能真正懂得。所以,简也许可以有简易的因素,但那绝不是根本。

“简,造字本义:编扎在一起的写字竹片。”——《象形字典》。

“简,牒也。从竹,间声。”——《说文解字》。

两个字典都指向写字的竹片,但竹片却不能表达《易经》之义,所以,简指向的是竹片上的文字。

我们知道,汉字是象形文字,汉字是对事物的抽象(抽取局部之象)描述,而词句则是对事物或其变化过程的抽象描述。

字词句只是对事物的描述,并不是事物本身。我们知道,已经可以预测未来,让人们知道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为了理解这个,我不得不抛出本人的论断。

1、相同的结构有相同的性质,相同的系统有相同的变化过程。

2、相似的结构有相似的性质,相似的系统有相似的变化过程。

关于这两条论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它们是错的,我们将无法在两个事物中找到规律,也就不会有科学,因为我们的认知结果和事物其实是两个东西,尽管它们有相同、相似的地方,却无法去指代、描述。事实上,我们也做不到让自己的成果和事物有完全相同的结构或体系。

说汉字是抽象描述,也就是不完全描述,汉字只是描述了事物的某层面、部分的结构或系统结构。比如,大字,它描述了人张开双臂双腿的形象,从这个形象中,我们看不到他的眼睛、鼻子,我们也看不到他的五脏,更看不到他在分子、原子层面的组成。所以,大,只是描述了人在张开双臂双腿的所具有的特点。(“大,甲骨文 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象形字典》)。

所以,所谓的易简其实是说明,易表达了事物在某层面、某部分的结构、或系统的变化过程。事实上,《易经》本身就是从一而分别出来的具有六十四种不同的结构体系的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所以,每一个事物的抽象描述都会与它的某个结构体系相同或者是近似。那么根据上面的两条论断,《易经》具有预测功能也就有了基础。

预测行为就是所预测行为和《易经》体系的相互作用,预测结果就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

乾是动,坤是静,所以,坤可以指代事物的结构、体系,结构有性质,体系有变化的过程,性质指向功用,过程指向结果,所以《易经.系辞传》中说:“坤以简能” ,“简则易从”,“易从则有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