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暑 |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汉青的马甲 2016-08-22
书画 | 收藏 | 人文 | 欣赏 |  茶道 | 香道 | 花艺 | 养生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处暑,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一候,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二候,天地始肃。 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后五日“天地始肃”,这个“肃”是“肃清”,天气因“肃”而清,因“肃”必“肃杀”,所以,肃清后必带来萧瑟之气。


三候,禾乃登。再五日“禾乃登”,禾是五谷各类,天气肃杀后,庄稼才有收成,成熟曰“登”。建议带小孩到乡下走走,这是城里看不到的景象。


处 | 暑 | 养 | 生


处暑虽已入秋,但还未出现真正的秋凉,暑热持续,而空气湿度变低,气候干燥,也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虎”。此时除了继续防暑之外,也要注意防燥。多喝水以补充津液,饮食上也以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品为主。



饮食原则


处暑节气饮食宜清淡,多选用清热安神、生津润燥的食材,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菠菜等,也适当多吃些酸味食物以助收敛。多吃水果、粥汤,少吃辛辣、烧烤等热性食物。平时注意多喝水,可在水中适当加盐或蜂蜜。


起居指南


天气始凉,但不宜急于增加衣物。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秋冻”让人体温度保持偏低,利于收敛阳气。但早晚偏凉,应注意适当加衣防寒。适当早睡,做一些简单的运动,缓解“秋乏”。


旬の果:葡萄


处暑后天气多干燥,应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例如苹果、梨、葡萄等滋阴的水果。此时正是葡萄的着色成熟期。葡萄性平,味甘、酸,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的功效。初秋暑热未退之际,多吃些葡萄有助于开胃,同时它的酸味能帮助收敛。


旬の穴:三穴解秋乏


夏天,人体处于过度消耗的阶段,入秋之后开始趋向于收藏、休整,因此会出现疲倦、乏力的“秋乏”现象。虽然是自然规律,有时也需要给自己提提神。按摩三个穴位,简单缓解秋乏。


百会穴


按摩头顶的百会穴,不仅能提神醒脑、升举阳气,还可以缓减头痛。


位置:两耳尖向上,头顶正中。


方法:轻按百会穴,缓缓用力,以微微酸胀为宜,按摩30秒。

太阳穴


太阳穴也是可以提神醒脑的同时缓解头痛的穴位。


位置: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方法:双手拇指置于两侧太阳穴,以画圈方式轻柔,持续30秒。

风池穴


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有提神和缓解眼睛疲劳的功效。


位置:后项部枕骨下方,斜方肌上部外缘与胸锁乳突肌上端后缘之间凹陷处。


方法:头后仰,两手食指置于两侧风池穴,画圈轻柔穴位1分钟,以明显酸胀感为宜,反复5次。


文字图片由「云上文化」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云上文化ID:yunshangshuhu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