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士忌界的梵高| 寻觅消失的沧海遗珠

 cz6688 2016-08-23


>>>>

得不到的从来矜贵?

Port Ellen, Brora, Ladyburn, Rosebank, Banff……如果你是资深威迷,我想,这些字眼已经可以引起你的注意了。此时,你可会回忆起最后一次品尝这些威士忌时的情景?又可有惋惜十年前为何没入手一瓶?

 

失去了才懂珍惜,除了人以外,酒也一样,要追回一些绝版佳酿所付出的价格更是十分夸张……所以在大家决定花上一笔天文数字去尝试这些沉睡酒厂以前,不妨先对他们了解多一点。

 

以前读历史,总免不了概叹天下大势,盛极必衰,合久必分。苏格兰威士忌历史也难以免俗:

70年代苏格兰酒厂大幅扩建增产,80年代初期却因全球威士忌泡沫爆破,而导致多间苏格兰威士忌蒸馏厂倒闭。



(百年间威士忌蒸馏厂新建及关闭数量)

细数长达数百年的苏格兰威士忌历史,酒厂的盛衰兴亡一向与供需平衡息息相关,而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忽略。由于威士忌需要长时间的陈年,无法在增加产能后立即填补供应缺口,以至于产业的起伏波长动辄以10到20年计。

如果我们快速浏览威士忌产业,在1890~1900年期间堪称最大的爆发期,总计诞生了33座新酒厂,以此进入20世纪,苏格兰共拥有惊人的142座麦芽蒸馏厂以及19座谷物蒸馏厂。不过这种盛况只是昙花一现,大量生产下供需失衡,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美国于1920~1933年的禁酒令则足以致命,导致超过50座酒厂被迫关闭或休停(mothballed)。



这种惨状于战后随着经济复苏而缓慢恢复,休停的酒厂重新生产,新兴酒厂开始创立,而历劫重生的酒厂则更新设备、扩大产能,到了70年代又是繁盛景象。


可惜随后石油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重挫,从70年代尾到90年代初,高达22座酒厂纷纷关厂。


不过到了20世纪晚期,威士忌的需求又随着新兴国家的经济成长而大幅增加,以至于今日的我们可以亲眼目睹年产量1300万公升的超大型新酒厂的成立,以及许多筹备中的兴建计划,产业一片乐观,呈现自19世纪末以来第二度大爆发的荣景。

 


>>>>

美好的东西总是供不应求

香港邦瀚斯2015年首场拍卖,「日本与沉睡酒厂威士忌」这个主题无疑是十分成功,总共售出超过八成拍卖品,获得连佣金总值超过港币$882万,更重要是作为主办,在为买卖双方觅得理想回报的同时,也用了优雅的姿态去推动威士忌文化,相对经济的入门拍品,成功吸引很多新晋买家参与参与这次拍卖会的受众都会清楚感受到那种气氛,拥有少许「真正重要的事物」是一种幸福。



 

这次拍卖以日本的轻井泽和羽生,以及苏格兰的Port Ellen、Rosebank、Glen Mhor的反应最好,拍卖价连佣金都交出精彩成绩单:

共四瓶的羽生伊知郎麦芽威士忌,包括黑桃、红心、梅花及钻石A获得了港币$200,000;

轻井泽1963-50 year old就得到港币$250,000;

Port Ellen-13th Annual Release-1978-34 year old就以港币$22,500卖出;

Rosebank-1975-30 year old也获得了$16,875,

可说是不论是资深或新近的收藏家,也能够获得心头好。

 

 

>>>>

有关时光的怀旧总让人百感交集

怀旧过后往往是对现在的事物倍加珍惜,你也不例外吧?

如果你发现自家酒柜里还有喝剩的威士忌,一定会毫不犹豫把最后一滴喝光。淡淡的海潮和泥煤味让人沉醉,也让人思绪万千!



 

我常以为威士忌喝的是对逝去光阴的缅怀。当我们开启一瓶年份10年的威士忌,我们称之为年轻基本款,但可曾想过酒液在桶中岁月已超过10载?在这期间人与事又发生了多少变化?何况与我们相距最近,那些消逝在80年代的酒厂,一晃也是三十多年过去,快速、惊人且无法挽回。

 

幸而酒依旧在,静静的躺在橡木桶中,无视逝者如斯的时光寸寸流逝,也无视世局变幻。即使酒厂已经休停、关闭、甚或拆除,却依然存在于悠长的时光中,也因此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

消失的酒厂

现时苏格兰大约有一百多间威士忌厂正在运作,但在这二百多年的历史里,黯然隐去的品牌绝对不在少数、甚至比前者还要多上几倍!这些沉睡酒厂(SilentDistilleries)虽说作有部分在近代关闭的仍有机会重见天日,但更多不单连生产设施都已移除、甚至连厂址全数拆卸。

 

 

>>>>

倒闭的原因

为什么好端端的一家蒸馏厂却关门了?说穿了,理由只有一个:赚不了钱!有人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蒸馏厂没能存活下来,可是质量不佳的缘故?然而原因却不是如此,我想,用生不逢时也许更恰当一点。

单一麦芽威士忌在九十年代前远没调和式威士忌流行,很多时候因为经济不景的缘故,这些酒的销量下跌便令调和生产商减低产量,已生产出来的麦芽威士忌卖不出去,便引发了一连串的倒闭潮。

 

 

>>>>

递减的存量

而说到沉睡酒厂,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集中于八、九十年代闭厂的一群,因为年代再久远的款式在现在都已经很难找到,这一类在近几年还可以把剩下的原酒作小批次推出。但由于数量的确买少见少,售价亦自然水涨船高、部分甚至在短短数年间以倍数增长,被视为极具投资价值的一类威士忌。

 

 

 

威士忌界的梵高

 

Port Ellen(1825 – 1983)


Islay的Port Ellen应该是沉睡酒厂中最有名的一员。

1983年,帝亚吉欧决定关停其在艾雷岛上所有3个蒸馏厂中的一个。极受欢迎的Lagavulin不能被关停,而担负重要生产负荷的Caol Ila也必须保留。于是Port Ellen被关停了。


蒸馏厂关闭后,发麦设施却是保留了下来,一直为当地酒厂供应优质麦芽,在业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每年'Feis Ile' 威士忌节,发麦芽厂都开放参观,爱好者仍有机会一睹Port Ellen的往昔。


和大部分艺术家一样,Port Ellen「生前」寂寂无闻,在它「过身」后才正式获得注目。由于 Port Ellen 的酒风格独特而且质素极高,细致优雅的烟熏味俘虏了不少饮家,自 90 年代起渐渐受到世界饮家的垂青,加上由于已关厂的关系,收藏家及投资者亦对其特别注意,目前市面上流通的Port Ellen皆为1967年以后蒸馏,随着原酒逐渐消耗殆尽,Port Ellen将越发罕见,变为了备受传颂的传说级蒸馏厂。


(这应该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瓶在 Port Ellen 关厂前裝瓶的单一麦芽威士忌,纪念英女皇于1980年参观Port Ellen酒厂,现时市价超过港币18万元)


在市场与掌声两者双重的激励之中,让人不由得自问,如果这酒这么的好,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为甚么在20年前要关厂??它好在那里?它又弱在何处呢??

 

 

消失的玫瑰

 

Rosebank(1798–1993)



Rosebank蒸馏厂曾经被誉为低地区的女王(Queen of the Lowlands),也是老饕心目中选出低地区最棒的一家酒厂的不二人选,一直遵循着低地区传统三次蒸馏的风格。过去从事调和威士忌的原酒时,Rosebank在帝亚吉欧集团中负责提供最顶级调和威士忌--乔治五世(King George IV)的原酒来源。


Rosebank 开业后当然亦经历过风风雨雨,但仍然能捱过数个威士忌业的艰难时期,在酒业巨人 (DCL) 的营运下,Rosebank 发展得不错。Rosebank 的口碑一向很好,甚得饮家欢心,不少饮家奉 Rosebank为低地威士忌的表表者。


这么棒的一家酒厂,这么好的威士忌质量,为甚么消失了?为何选择关厂?除了剩下来一桶桶过去储存的原酒,这家酒厂已经不会再重出江湖,永远的消失了。为甚么呢??


在威士忌大萧条的8、90年代,联合酒业UDL在手中两座低地酒厂Glenkinchie和Rosebank之间,必须选择关闭其中之一。而Rosebank这名字太美丽、太梦幻,无法让人联想到凛冽的苏格兰,所以美丽成了错误,名字背负原罪,酒厂也因此在1993年永远的关闭。又有此一说,因为罗斯班克酒厂过于老旧,邻近的世界上第一条人工修通的运河Forth-Clyde又年久失修。而Glenkinchie美丽的低地乡村风光,春季的樱花齐放,美丽又值得游客前来,所以就把Rosebank酒厂淘汰掉了。


然而历史时常充满恶意的玩笑,十年之后命运更迭,运河翻修成佛克船舶接驳轮(Falkirk Wheel)而成为观光景点,Rosebank在多年后再添一抹悲剧色彩。



如果当年能评选上,这家酒厂或许应该还在~~

如果佛克船舶接驳轮'Falkirk Wheel'早十年开发,运河美一点,玫瑰花多长一点,这家酒厂应该还在~~

可惜没有如果,她已不复存在了。

 

 

黑暗中的舞者

 

Brora(1819 - 1983)



Brora蒸馏厂以前叫Clynelish,是尊尼获加威士忌的重要基酒提供者之一。

Brora蒸馏厂于1819年由萨瑟兰郡公爵Marquess of Stafford建立。Brora是酒厂所在村庄的名字,而Clynelish是村镇内街道的名字。起先人们习惯以人们习惯给以Clynelish称呼他。

 

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它是一款典型的高地风味威士忌,泥煤味并没有现在这么浓重。为了扩大产能,酒厂的大东家在老酒厂旁边建立了一个新厂,老厂即停止蒸馏。60年代后期JW的另一款基酒生产厂家艾雷岛Caoila酒厂改造,导致原酒产能不足,故而帝亚吉欧将老酒厂重新启动生产重泥煤风味的麦芽威士忌,为了符合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WA)的规定,区分新旧酒厂,老酒厂更名为Brora。

 

Brora在1969~1973年间生产40 ppm的泥煤酒款,不过即使是复厂,也只是断断续续的生产而非全力运转,1973年后则逐渐将泥煤含量降低,一直到1983年因威士忌产业大萧条而关厂。有关这一段历史记载其实相当混乱,譬如Daigeo在1990年代所装的Rare Malts将蒸馏时间标注在1972年,近期发行Brora 30yo时又宣称Brora在1968~1975关闭,显然连母公司都搞不太清楚。

 

1983年Brora彻底关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却造就了Brora后来的大热。



 

Brora出产的单一纯麦威士忌,拥有独特的口味,原因在于它油性与蜡质的口感。有别于一般蒸馏酒厂每年一度的清理工作,Brora并没有清除掉堆积在酒头和酒尾收集器中自然形成的无害物质,这些无害物质造就了Brora酒中独特的油性与蜡质口感。

 

从2002年起,酒厂将库存老酒推向市场,只做限量版发售,这些限量款威士忌酒在《威士忌圣经》和Dave Broom等一些著名的威士忌品鉴家那里都获得了超高的赞誉,这一发售也几乎成了威士忌收藏者乐在其中一场收藏游戏。

 

 


红颜薄命

 

Ladyburn(1966-1975)



Ladyburn,目前为止最短命的威士忌酒厂。1966年由William Grant & Son(格兰父子)公司建立于Grivan酒厂之内,结束于1975年,1976年所有设备拆除。Grivan是格兰父子公司唯一的谷物威士忌工厂,Ladyburn与Grivan在当时是Grant‘s调和威士忌最重要的基酒之一。




仅仅存在9年便香消玉损的Ladyburn,能释出、所释出酒款之少,绝对足以号称世上最难寻觅的SMW。



由于运作的时间短,Ladyburn也是众多藏家追捧的对象。因为关厂的时间距今已有40年,所以ladyburn新近发行的独立装瓶系列年份都比较高。要注意的是,一些独立装瓶厂例如Signatory圣弗力不会把Ladyburn的名字写在瓶身上,他们会以Ladyburn所在的地区Ayrshire为名称,所以下次见到Ayrshire的IB款式,你就知道这个就是Ladyburn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

 

Banff(1824-1983)




“倒霉酒厂排行榜”里高居首位的非Banff莫属。这个成立于1824年的酒厂,其名字在盖尔语里是“爱尔兰”的意思。鉴于威士忌的起源地是爱尔兰,我们可以想象酒厂创立者当初满怀着诸如“酿造最正宗威士忌”这样的雄心去开展自己的事业。



然而壮丽的梦想敌不过命运的诅咒,Banff在它一百多年历史里不断遭遇各种事故,1863 年重建过后, 开始了多灾多难一生:

1877/5/9, Banff 发生了火灾, 只有Warehouse & malting 逃过一劫,同年重建完成;

1924 年由三次蒸馏改为二次蒸馏;

1932 年Simpson 家族管理下的Banff 因景气与财务问题进入自愿清算, 被Diageo的前身DCL的子公司SMD买下, DCL买下后立即停止营运, 直到二战结束;

1941 年二战期间, 德军认为这是英国空军的一个弹药库, 于是把它炸了(WarehouseNo.12), 数百桶威士忌爆炸,燃烧着的高度烈酒又扑向其它生命之水,造成了更盛的火势,这是最伤元气的一次火势。虽然没伤及其他设备, 这使得二战一结束DCL立刻让他回复全面生产, 但好景不长;

1959 年又发生一次严重的火灾, 这次就很严重, 蒸馏设备大部分损坏;

1970 年由原本的燃煤加热改为燃油加热, Warehouse由8座增为12座;

1983 年关厂, 这个时期关太多厂了, 景气好坏对酒业影响真的很大;

1991 年剩余的厂房又发生一次火灾……再也没有开厂的机会了……

 

所以Banff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 烧了四次, 真的是祝融的好朋友……

 


最古老的小磨坊

 

Littlemill(1772–1997)



这座建于14世纪,位于克莱德河畔的酿酒厂为苏格兰酿酒历史最悠久的蒸馏厂,以低地非泥煤风味为特色。Littlemill是苏格兰最古老的蒸馏厂之一。保守估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72年,使用三次蒸馏,属传统低地风格。

 

此蒸馏厂主要生产3种类型威士忌:第一种传统低地风格,酒体清淡的威士忌,以蒸馏厂名字命名; 第二种Dunglass无泥煤,酒体更加厚重,第三种则是名唤Dumbuck的重泥煤威士忌。



随着Littlemill关厂的历史,使Littlmill珍贵且稀有。目前Littlemill 21yo是为纪念Littlemill过往的荣光历史,虽为苏格兰最古老的酒厂,却仍坚持非冷凝过滤保留天然酒脂且不添加焦糖着色保有天然色泽。




>>>>

然隐去的品牌


但关厂了价格就一定会升吗?事实也不少直到现时还是默默无闻,像Caperdonich、Imperial、Pittyvaich、Glen Keith

这些,可能你不说根本没太多人知道他们也是沉睡酒厂的一员,就是像Littlemill,即使风评不错也不见得会突然贵很多……如果你真的想以更便宜的价格试一试这些失落了的酒款,可能这一类会更容易接触得到吧!




>>>>

攀升的价格


(Diageo 近年发售 Port Ellen 的零售价)


就是苏格兰的这些酒厂,比起同产区的邻近酒厂贵上三、四倍实在等闲,单是价格相信亦令很多人却步;而像轻井泽和羽生等作品,在日本威士忌热潮的加成之下,更是在短短三四年内升价十倍,一举成为拍卖行和收藏家的新宠儿,连一些十多年的作品已被炒卖至动辄近万元的天价。如果只是为饮用而不是投资的话,要不要花上几倍的价钱去喝一瓶罕有但不见得味道很好的作品,我相信很多人都能作出判断。




后记


对于那一座座无法熬过景气寒冬而永远消失的酒厂,我们的怀念和遥想,便如同威士忌大师吉姆莫瑞(Jim Murray)在《WhiskyBible》对Rosebank所发出的欷嘘一般:“全世界10座最佳蒸馏厂之一……已关厂,如果上帝存在,相信总有重新开张的一天”。(附记:1993年关厂的Rosebank蒸馏执照已经取消、酒厂夷平整建为连锁餐厅,所以复厂估计已无可能,不过邻近Falkirk蒸馏厂的新建计划已获准,希望有取代Rosebank的可能)


关闭的酿酒厂是历史的废墟,记录着一个动荡的时代。

威士忌行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对于今天的酿酒厂来说是一个明显的预警信号:盛极必衰——就像历史所昭示的那样。

但对饮者来说,这意味着高昂的价格。

这不难解释,因为一旦一家关门酿酒厂的威士忌下市,它就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人对逝去的东西总是特别着迷︰青春总是难以忘怀、黑胶唱片总是百听不厌、胶卷照片总是明艳动人。

你还有理由不尊重有如此魅力的威士忌么?



end


Thank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