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瞿介明:中国支气管扩张症面临挑战

 兰宇兰宇 2016-09-03


作者:燕小六、一 一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近年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领域内,临床与基础研究齐头并进,硕果颇丰。许多指南、共识的颁布和更新,使相关疾病的诊治愈加合理。一些开创性技术的应用及新药问世,使呼吸科医生能更快速、更精准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2016年8月20日,第十二届全国呼吸系统感染学术会议在成都胜利召开。作为业界一年一度的盛会,本次会议继续立足临床、关注基础、规范治疗、面向国际,就呼吸系统感染及相关领域的一些列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王辰院士、瞿介明教授、李为民教授、贺蓓教授、施毅教授、张湘燕教授、曹彬教授等以及感染学组顾问刘又宁教授、何礼贤教授等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为与会众人,展现了呼吸系统感染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与新进展。

 

在开幕式兼特邀大会报道环节,大会副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范红教授(左上)任主持人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教授(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曾勇教授(右上)致开幕辞。




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常委兼肺部感染学组组长瞿介明教授做特邀大会发言,就《中国支气管扩张症的现状与挑战》做主题报告。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程长,病变不可逆转,由于反复感染,特别是广泛性支气管扩张可严重损害患者肺组织和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的生活质量。瞿介明教授从流行病学、病因分布、诊断和治疗等全面阐述了我国支扩的现状、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流行病学资料不足,患病率被大大低估

 

我国支扩的患病率性别差异不明显,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支扩缺乏重视,检查手段落后等导致我国目前没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仍需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解决方案: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组织全国性多中心研究,了解我国支扩患病情况。

 

病因发生变化,特发性支扩,肺炎后支扩和肺结核感染后支扩是我国支扩的主要病因

 

随着我国疫苗接种和抗结核治疗的发展,流行疾病如麻疹、百日咳、结核等导致的支扩减少,但是特发性支扩增多,已知病因的患者中,肺炎感染后支扩(包括结核感染)仍然是最主要的病因。

 

解决方案:完善并推广病因学诊断流程,深究特发性支扩发病机制。

 

合并其他肺部疾病的关系及影像机制有待探索

 

主要是支扩合并COPD、NTM和哮喘。国外研究显示29%~69%的COPD患者影像学上存在支气管扩张表现,我国研究表明支气管扩张症是COP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TLMD(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可发展为支扩,支扩也可感染NTM。我国研究结果显示,合并哮喘是影响支扩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解决方案:积极关注、重视及探索支扩与COPD、NTM、哮喘等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

 

诊断中也面临很多问题

 

瞿介明教授根据目前支扩的专家共识及临床现状指出了诊断方面的问题:


①早期诊断不准,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缺乏HRCT设备及相关检查;

②病因学及病原学诊断不全面且未受重视,缺乏诊断标准流程及相关技术;

③缺乏严重程度评估方法,难以实现分层管理;

④首诊患者病情重,在慢性呼吸道患者鉴别诊断中考虑支扩的情况不够,患者对支扩的认识不足且随访意识差。

 

解决方案:支扩诊断以HRCT为主,应重视病因学、病原学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全面诊断、多中心研究了解我国支扩病因学、病原学分布特点,完善严重度评估,使其标准化、统一化。

 

治疗以急性加重期为主,忽视了稳定期治疗

 

支扩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合并症状恶化,即咳嗽、痰量增加或性质改变、浓痰增加或喘息、气急、咳血及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应考虑应用抗菌药物。但急性加重期抗菌药物治疗的最佳疗程尚不确定,建议疗程应为14天左右。





稳定期患者长期口服或吸入抗菌药物的效果及其对细菌耐药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此国内共识并不推荐。

 

解决方案:瞿介明教授指出支扩的急性加重期治疗仍是重点,但临床医生不仅仅要做好急性加重期的处理,也应重视支扩稳定期的治疗。开展稳定期治疗药物相关临床试验,积极探索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方法。

 

本次大会共设40个主题发言,并就《2016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开设了“四川省医学会2016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全国巡讲(成都站)”专题学术会议。后续,《医学界》记者们将就大会核心发言,为大家带来精彩会议报道。敬请期待!

 

最后,《医学界》作为本次大会的合作媒体,恭祝第十二届全国呼吸系统感染学术会议圆满召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