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业思维武器训练手册——读胜间和代《七种框架力》

 帅汤007 2016-09-09

胜间和代的《七种框架力》是自己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思维训练核心框架,同时胜间和代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日本职业女性在思维和商业能力上的一个标杆。她写出来的书会加入各种各样的名词和定义,并且有明显的“金字塔”式架构,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是非常合适的读物。

原本希望以《七种框架力》为背景写出一篇书评,但是发觉仅仅是书评没有办法将其中的一些核心部分阐述清楚。所以保留框架力的骨干,尝试将其他作者的内容融入,形成思维的训练手册,希望对自己,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工具的实际价值

原七种框架力的用途是如何在咨询项目中精准的分析问题,进行解决方案提供并得到认可,最终收钱的过程。但是很明显这样的过程并不特别普适,经过调整之后,希望这七种框架力可以适应日常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并形成个人的工作优势,进而在工作/学习中获得先机。

二、七种框架力解析

七种能力,主要分为三大类,以下逐类说明:

注:以下进行介绍和分析的能力,并不完全等同于胜间和代原书,想了解原书的请购买正版阅读,你值得拥有。

2.1 第一类:思维能力

毫无疑问,思维能力的强弱将会是直接影响工作或者学习效率的核心要素。这些能力强调怎么把面对的事情或者问题想明白——毕竟,如果想都不能想明白,就谈不上去解决。

2.1.1 逻辑思考能力:思考问题的透彻度和全局度

利用逻辑思维,把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通过逻辑进行拆解,形成一个全局并无偏倚的逻辑链条,从而对于问题有全局的把控。拥有全局把控之后,才有可能分析出某个问题的答案,并寻找解答的方法。

2.1.2 水平思考能力:逆向思维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

水平思考能力是逻辑思考能力的有效补充。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单纯依靠逻辑思维会发觉问题被分解得接近无穷大,那么要比较快的解决问题就需要依靠一点点的灵感和触类旁通的能力来快速定位问题的核心,再通过逻辑思考能力构建严密的推理链条。

在这里,有一个咨询公司的经典名词:鬼图。什么是所谓的鬼图呢?鬼图就是在咨询师们还没有通过信息收集来构建逻辑严丝合缝的解决方案之前,通过自己的经验或者灵感构建出来的一个回答思路,他们把这个思路以每张幻灯片的标题的形式串联起来。那么其中每一张还没有内容的,只有标题的幻灯片,其实就是一张鬼图,即没有数据和信息支持的,仅有结论的汇报材料。

2.2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有三个具体的方向,分别为:图形/数字展示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语言沟通能力。

表达能力其实相对来说很好理解,就是如何通过PPT展示进行沟通;如何通过写文书或者报告来进行沟通以及最后如何通过面对面商谈来进行沟通。

2.3 其他能力

个人认为,其他能力部分是胜间和代全书的点睛之笔,她寻找到一个比较特别的路径,把商务和一点点偏精神追求和“道”层面的东西整合了进来。以下的部分自己也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了一定加工。

2.3.1 脑力耐力:持久保持清晰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如何使自己的思考能力长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可以预期的,并且可以调整的状态。可以想象,面对多变的工作情况和突发状况,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就无法保证自己的智力产出稳定可靠。

当然,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除了较为变态的咨询行业或者投行(每周工作时间超过70小时的),一般工薪一族或者学生族只要有一定的调理方法应该就可以应付大多数的问题。反过来来说,对于咨询师而言,这种能力反而是一项不得不锻炼,同时如果达到一定成果之后必将形成巨大竞争力的能力。
想象自己可以在二十年内,保持青年时代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读书写字的话,后续可以产生的成长潜力和持续的竞争力将会在同段位中脱颖而出。

2.3.2 偶然力:获得或者利用突发的情况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优势

偶然力在胜间和代的书里面写的比较“玄”,个人认为应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另自己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情况时,可以从容调整执行方案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第二方面是如何在自己追寻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来自外界的帮助和协助。

三、习得方式

根据自己对于上述几个方面能力的了解,整理并汇总了若干的学习方式。当然不得不说的是,自己其实也还是在路上,很多的东西只是知道一个应该可以达到目的的方法或者路径,但是最终是否可以切实到达目的地,必须实践了才可以更加清楚。

另外一方面来说,自己对于展示性的部分并没有形成多少切实有效的提升手段或者知识体系。所以关于数字/图形展示、文字展示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升,本文暂不提及。

3.1 想透

完事开头难,个人认为整个职场竞争力的训练第一步也是最核心的一步就在于如何客观合理地分析问题。若对事情和任务没有思考透彻,很大可能会越走越偏,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可以自我调整和回旋的余地就越少。这一点对应着七种框架力的逻辑思考力,可以着手学习和训练的方向有以下两点:

3.1.1 学习金字塔+MECE

金字塔原理来自麦肯锡,强调把一个问题拆分为若干个子问题,每个子问题再拆分为若干个孙问题。MECE为拆分问题的基本原则:全覆盖、相互独立。

举例来说,如果把人群按照性别进行区分,直觉上会为男性和女性两类,但是按照MECE原则,应该分为“男性、女性、其他”三类。

为何金字塔原理和MECE原则如此重要?简单来说,只有在坚持MECE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够一方面保证分析工作是没有遗漏的(全覆盖),另一方面保证分析工作是有效并高效的(相互独立)。具体可以翻阅书籍《金字塔原理》及其训练手册《金字塔原理2》。

3.1.2 尝试Why*5的思维练习模式

Why*5练习算是金字塔模式的一个延伸,简单来说就是面对一个重要问题,需要连续问五次“为什么”来把自己的思考拉入比较深刻的层次。

例如你屡次尝试通过运动减肥但均未成功,那么可以尝试用Why*5练习来挖潜自己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说第一个问题可以问自己:为什么要减肥/为什么要通过跑步减肥/为什么不通过饮食调整来减肥。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再继续往下追问。以第一个问题为例,减肥的原因是认为苗条/有肌肉线条的身体更好看。那么为什么会认为这种好看更重要呢?因为自己需要去找男朋友/女朋友,较为好看的外观可以为自己带来自信并获得他人的注意。那么为什么要去找一个男朋友/女朋友呢?很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生活空虚寂寞并感到没有实际的价值,不如有人陪伴着有个寄托。那么到了这一步再问,为什么明明思路这么清晰了,自己还是减肥不下去呢?如果前面的答案都是真心实意的话,就可以得出结论,你其实不是那么的在乎自己的外表,不是那么在乎有没有个伴。

Why*5练习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因为问的是为什么,可以问的角度其实特别的多。可以问动机,可以问行为,可以问结果,甚至可以反问。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又可以分出很多不同的延展。往下梳理的过程其实也就形成了一个不那么强调MECE的金字塔结构(按照我的理解,这种结构可以称之为思维导图),并且因为采用的更多是自问自答的方式,你给自己问的为什么往往就是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那个方向,最终追寻到的是自己认为最原始的,最为内核的终极答案。

3.1.3 学习必要的分析框架

商业上的分析框架林林总总有几十种,例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4P分析等等,这些分析方法是无数商业研究前辈根据大量的实际案例和理论依据制定的分析方法,并且在几十年的时间中依旧稳定得发回作用。他们大多都遵循了MECE原则,也大都可以应对较为综合的常见情况,因此多花一点儿精力,至少都了解熟悉,对于自己是没有任何坏处的。

3.2 寻找灵感

完成基本分析的学习之后下一步是了解怎么寻找灵感。这里对应七种框架力的水平思考力。

灵感的重要性来自于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二八法则。也就是往往百分之二十的投入决定了百分之八十的收益,例如在销售团队中往往二成的销售人员贡献了八成的销售业绩,又例如在某次考试中20%的考点占据了80%的分值,还记得上文描述过的“鬼图”的定义么?咨询师为了保证最高的效率,在还没有进行信息收集之前就初步拟定了答案,也就是说他们先认准了决定那80%收益的20%是什么,再想办法通过严谨的材料证明其正确性。

那么怎么才能保证可以较大程度的找准方向呢?依靠的就是所谓的“灵感”了。

当然,灵感本身并非虚无缥缈的东西,否则也不会单独立出一个部分来论述灵感的学习。按照个人的理解,灵感来自于经验和感受的叠加。因此提出以下三方面锻炼自己灵感的方法:

3.2.1 增强自己对于本行业的了解

如果读者所在的行业有那么十余年的存在历史,那么这个行业内遇到的问题基本上前辈大多都曾面对大同小异的情况,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会有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分析框架流传下来,要么在一些再版了无数次的“基石类”教材或者专著中,要么在学术论文中可以找到。

因此加深对本行业的理解和渗透,本身就是寻找解决方案和寻找灵感的捷径。

更别说沉浸从事咨询行业的朋友提及过的往事——每一个case,基本上都需要先请到行业大牛列书单,一般30本左右,这30本基本上可以代表这个行业的基础知识,然后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学完,然后才可以与客户对的上话,问的出问题……

每个行业的从业者应该都比咨询师有更宽裕的时间,找的到更多的指导老师,也有更多的实操经验,那么他们实际上是可以达到对行业足够的渗透而了解,于是对于行业内各种各样的问题自然也就不愁“灵感”来寻找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案。

3.2.2 增加类似的案例阅读和分析

案例分析是工商管理建立以来所凭依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可以说除了实战以外没有什么比案例分析更能够从各个方面锻炼一个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如果说第一个方案是通过看课本背知识点的话,这条建议则等同于做模拟练习题了。

至于如何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题,则需要各显神通……一个比较直接的方法是论文检索。往往通过发表的论文可以找到不少有意思的文章和案例,本文就不一一展开。

3.2.3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知识面的拓宽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也往往是自己面对疑似死局是可以考虑的思维策略。即通过其他行业的经验和方法在本行业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解决方案。基因测序领域可以从医疗器械行业和工业零配件行业寻找到很多的战略战术手段,甚至健康管理行业的很多做法也未必不能参考传销……

3.3 身心协调

在身心协调的模块讨论的主要就是与脑力耐力相关的部分。若一位从业者拥有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又对于行业足够的渗透度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本质上来说后续影响他的只有他自己的身体和一点点运气。

这个部分凭借自己一点点的医学基础,提出几点不算太成熟的建议:

3.3.1 了解自己的思维特点

任何解决方案的前提都是要适合自己。所以在进行自我改善之前应该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自我觉察——了解自己的脑力和精力是怎样的状态。是永远精力充沛?还是存在一个波动的曲线范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分析容易产生偏颇?

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发觉自己对于讨厌的人,是非常难以客观评价他的所做所为,因为在行为评价的过程中感性的厌恶占据的主导位置。因此一方面我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我存在这样的“弱点”,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建议二来进行必要的自我修正。

3.3.2 通过冥想/坐享实现感觉-情绪的分离

建议二简单点来说,就是学习一点点“观息”,另外一个叫法叫做“坐享”。观息的好处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分析可以写一箩筐,这里就只是说说对于自己思维能力提升的一点儿影响。

简单来说,通过观息,你会发觉其实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是分离的,只是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关联速度不但快并且还下意识,一般人基本无法在未经提醒的情况下意识到。

举个例子来说,见到某个不喜欢的人就厌烦,实际上是先看到,视觉感受之后唤起了脑海中的回忆,这段回忆中这个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所以最后才产生了厌恶感。因此看见这个人虽然是诱因,但并非是产生厌烦情绪的根本原因。那么如果当你已经知道了自己对这个人产生厌恶的缘由,下次再与这个人交流的时候才有可能先将之前价值观冲突的部分放在一边,尽量采用客观中立的态度来面对他提出的观点或者问题。

当然除了分离情绪和感觉以外,观息也是一个调整自己精神状态的一个好方法,建议尝试。

3.3.3 寻找与自己配套的生活饮食模式

在上述两个建议都取得一定成果之后,也就是说一方面可以正式自己在智力上或者生理上的天然优势或缺陷,另一方面可以比较清晰的分清感受和情绪,那么可以以此为基础寻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生活和饮食方式。

例如对于村上春树来说,他知道自己的精力有限,必须在保证午睡的前提下才可以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大脑,同时也知道自己的灵感有限,必须长年累月努力“挖潜”和“经营”。因此形成了每晚十点休息,早上四五点起来,伏案写作工作两三小时后出去跑步,跑步回来整个下午和晚上都进行与写作无关的事务的作息方案。直观看来村上每天在写作里面投入的时间非常有限,但是他通过一部部的作品证明了自己每次的投入都是高效的并可持续的,也就可以认为这种作息方式是适合他的。(上述信息来自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说些什么》)

对于我们这种不以写作为生的工薪一族也是一样的道理,甚至可以说,对于烟酒也不能一味得依赖或者抵触(依赖是欣快感和放纵的情绪合二为一,抵触是和自己的历史认知相冲突,简单来说,其实都不客观)。如果有的人确实需要一点点小酒或者一两支烟,在必要的节点保证自己达到必要的状态,并且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这点至关重要),又未尝不可呢?

3.4 面对未来

在面对未来的部分希望讨论“偶然力”相关的一些学习和掌握方式。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说,无论偶然的事件发生的多偶然或者多不偶然,都是在未来发生的。面对未来发生的事情,自己可以有一套的应对措施或者方法来实现结果的最优化。而另外一方面未来发生的事件除了偶然的突发的以外,更多的其实是有迹可循的,甚至是可以管理的。掌握一些可以管理和应对的手段应该可以对于工作和学习产生不少的帮助。

关于面对未来的部分也有许多参考李笑来老师的内容,在这里一并融合来讨论。

3.4.1 积极预判并尝试回顾自己判断是否正确

这个策略相对而言非常简单,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自己比较关注或者熟悉的方向,下一个结论。这个结论需要遵循两个原则:1)可察觉;2)有固定的时间界限。

拿运动来说,可以做一个预判:本月我一定可以累计长跑达到40km。这个就是一个合格的预判,首先跑步的具体距离是可以测算和记录的,其次时间是固定的,有最终期限的。

而做这些预判,并不是为了给自己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或者任务,而是尝试让自己尽可能得预测未来会发生的情况。而当预测与实际发生偏差的时候,就可以了解到自己预判的过程中忽略了什么情况,又算错了什么地方。
还是拿跑步来说,按照经验,我每次长跑的距离一般在10km左右,每周正常情况下跑一次,那么一个月四周,一周一次,一次10km,一共40km逻辑上是合理的。但实际上会存在自己身体不适,突然的加班,家庭中有需要自己协助或者恰好无法抽出时间来跑步的情况。因此如果我预测一个月可以跑40km,其实就是我自己没有把突发的情况考虑在内。综合而言,一个月跑步距离超过20km相对更加合理。

毕竟,相比于知道自己可以做成什么事情,可以预判自己在做的过程中会切实遇到什么困难,以及自己在当下的条件下最后可以做到什么情况是更为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逐步建立,在工作和学习中对于自己的掌控力和对于未来的预估就可以更精确,于是有可能更高效合理地管理未来。

3.4.2 成为别人乐于帮助的人

很多人会有一种感觉,自己经常可以得到贵人的相助,或者说总是可以在特别需要别人协助或者指导的关键当口可以出现必要的支持。这个层次中一方面存在一点点玄学和风水的意味,另一方面也有自身层级和接触层面的原因。

从李笑来老师的认知里面,认为相对比较靠谱同时也具有可操作的就是,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贵人”,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给别人靠谱的帮助的人,让自己成为一个领域中有一定权威的专家。在这种情况下,求你的人多,你的需求自然而然会有人想办法来满足。

四、总结

《七种框架力》是自己2013年时读过的书,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自己对于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总体认知,后来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和反复研究,综合了许多其他老师和学者的作品,最终形成本文,算是对自己这几年来的探寻一个交待。

虽不算满意,但还是欣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