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总是小病不断,教您2招让孩子健康成长

 xueyongqi555 2016-09-11

【导语】

孩子总是小病不断,教您2招让孩子健康成长孩子动辄就生病是一件让家长非常头疼的事,今天芊儿和小主们聊聊怎么才能让孩子少生病。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法宝

孩子总是小病不断,教您2招让孩子健康成长

之前一次假期打车遇见一位热情的师傅,上车就和芊儿聊了起来,他家有两个孩子:老大当年是儿童医院常客,几乎天天跑医院,跟上班似的。

后来,他们有了老二。

在有了老大的经验后,遇到老二发烧咳嗽什么的,他们也不去医院了。

为啥?医院那几招基本学会了:排队、验血、开药、输液,药不外乎头孢、蒲地蓝、肺热咳喘口服液……

实在懒得折腾了。

结果没成想,老二居然养的很结实,平时真的几乎不怎么生病。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自从他们开始这样对待孩子的生病问题后,莫名其妙的,老大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聊天时,好几次他自己都情不自禁笑出声来。

小心翼翼地带孩子,孩子却经常生病;不去医院了,孩子反而越来越好。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心态不一样了。

以前带老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食物最好的,奶粉最好的,生怕孩子不健康,其实无形中给孩子幼嫩的脾胃增加了很多压力。

但有了老二发现其实不用那么紧张,孩子可以顺其自然地按照本身的规律去生长。

别怕,孩子会长高变聪明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对此,《黄帝内经》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这时候孩子体内的肾气变得充盛,具体会有什么表现呢?

一是长高,二是换牙,三是头发,而“肾主收藏”,藏的是身体所需的“精华”。

“肾精”充足,流注灌溉于身体骨骼,成为“骨髓”,骨髓滋养骨骼,让孩子长高。

“肾精”充足,大脑有充足的气血,濡养的好,孩子就会聪明。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养好肾呢?

咱中医讲“肾主恐”。

孩子一生病,你就害怕,紧张的手足无措,这种负能量就会传递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所以,如果我们想让孩子长得高一些,聪明一些,就应当给他创造一个轻松、愉悦、自然而然的成长环境。

孩子总是小病不断,教您2招让孩子健康成长

吃对,孩子才能长得壮

小主知道,脾胃负责消化吸收,我们吃的所有食物,都需要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转化成身体需要的气血和能量。

基本上我们身体后天所需要的能量全部来源于此,也是孩子少生病的前提。

所以《内经》云:脾胃为后天之本。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变得壮壮的?

很显然,这并不取决于孩子吃多少,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孩子的脾胃消化吸收了多少。

孩子总是小病不断,教您2招让孩子健康成长

哪些食物孩子更易消化吸收呢?

所有食物中,五谷杂粮是最养脾胃,最易被消化吸收的。

其次,是当地、当季的蔬菜。然后是当地、当季的水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水果多偏凉,如果吃多了,容易损伤孩子脾胃的阳气,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一次不要吃太多,或烫一下再给孩子吃。

特别需要注意!!!

如果发现孩子的舌苔厚白,就说明孩子体内已有寒气存在,这时最好就不要吃水果了哦。

最后,是肉类。

老一辈总喜欢说:吃啥补啥。

那么,吃肉当真能让孩子长肉么?

不一定哦,还是得看脾胃能不能消化和吸收,适当给孩子吃点鱼肉或虾是不错的呢。

总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孩子总是小病不断,教您2招让孩子健康成长

芊儿给宝宝们推荐一款适合秋季补养脾肾的粥哦!

芡实山药红枣粥

芡实

《神农本草经》记载芡实气味甘平,主湿痹...补中,益精气,令耳目聪明。苏轼先生还曾在其著作《东坡易传》中赞誉其“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

山药

气平,入脾,补虚长肌肉..五谷养脾第一品,养心安神,芡实温脾和胃,对于心跳加快、健忘、失眠、多梦者有明显改善作用。

大枣

气平入肺,味甘入脾,养脾气,平胃气,补津液。

食材

芡实25g、山药干15g,大枣10枚,大米100g

做法

1、所有食材清水洗净,芡实、山药清水浸泡1小时。

2、一起倒入锅中,添加1000ml(约2瓶普通矿泉水的分量)的清水,大火烧开,转中火继续煮50分钟。

孩子总是小病不断,教您2招让孩子健康成长

希望您是一位正确养育孩子的好妈妈。

懂生活的女性都知道健康远比衣服鞋子重要,不心存侥幸,才不会走近疾病,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小主千岁”关注,还有更多简单实用的中医养生知识和食疗配方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