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章泻下药

 ~鱼鱼~ 2016-09-21

泻下药的概念:凡能促进排便、引起腹泻,解除里实证为主要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泻下药的性味、功效特点:药性沉降,主归大肠经,具有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肠胃积滞和燥屎等,或有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起到上病下治、釜底抽薪有作用,或有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随大小便排出,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消肿的目的,部分药物还兼有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

泻下药适应的范围:大便秘结,肠胃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部分药物还可用于疮痈及瘀血证。

泻下药的分类:根据作用的不同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药三种。

泻下药的配伍应用:里实证兼表邪,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施。本类药物亦常配伍行气药,以加强泻下导滞的作用,若属热积者还应配伍清热药;属寒积者应与温里药同用。

泻下药使用注意事项: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峻下逐水药,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及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应用泻下药,奏效即止,切勿过剂;应用峻猛有毒的泻下药时,要严格炮制,控制用量,避免中毒。

大黄:味苦性寒,归经,寒性泻下攻积,兼能清热泻火,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治疗扫毒痈肿,烫伤,湿热黄疸,瘀血诸证,用于热积滞便秘,火热之证。生大黄后下泻火力强,制大黄、酒制大黄、炒炭用途不同,孕妇、月经期、哺乳期忌用。

芒硝:味苦性寒,归经,寒性泻下攻积,兼能清热泻火,软坚泻下;善治燥屎坚结,咽喉肿痛,口疮,用于热积滞便秘,火热之证。冷开水冲服。

火麻仁:润肠通便,兼有滋养补虚作用,用于各种肠燥便秘。打碎入煎,用量过大易引起中毒。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治水肿,脚气浮肿,用于各种肠燥便秘。打碎入煎。

甘遂:有毒之品,泻下遂饮,消肿散结,治疗胸腹积水,水肿证。生用,醋灸减低毒性,反甘草。

京大戟:有毒之品,泻下遂饮,消肿散结,治痈肿,瘰疬痰咳,治疗胸腹积水,水肿证。配制降低毒性,反甘草。

芫花:有毒之品,泻下遂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治疗胸腹积水,水肿证,咳嗽痰喘,头癣、顽癣。配制降低毒性,反甘草。

牵牛子:有毒之品,泻下遂饮,去积杀虫,治疗胸腹积水,水肿证,蛔虫、绦虫病。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注释:釜底抽薪为釜底即锅底,抽薪即抽去柴草,意的抽去锅底下的柴草来降低温度;形容用苦寒之性既有泻火又有泻下作用的通便,以泄去实热的方法,药如大黄。

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本经》中的论述大黄功效的语句,便秘者肠内糟粕不能及时排出更新,产生有毒的物质,而损伤肌体,同时邪热不能排出体外,从而产生高热、昏迷、痉厥、头痛等证,应用大黄排除积滞,减少有毒物的产生和对人体的损害,并通过泻下作用以排除邪热,从而恢复肠道的正常新陈代谢功能,大黄的这种功能《本经》称之为荡涤肠胃,推陈致新。

泻下攻积为棠下而攻逐积滞之义,泻下攻积药性味大多苦寒,适用于热结便秘,药如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等,亦有个别药物性味辛热,适用于寒结便秘,药如巴豆,前者为寒下药,后者为温下药。

逐水为攻逐体内的积水之义,逐水药有毒,具强烈的泻下作用,部分药物尚能利尿,使积水得以排出,适用于水肿、腹水、停饮等,药如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等。

润下为滋润肠道、滑利大肠之义,亦可称之为润肠通便、润燥滑肠,润下药以植物的种子为多,味甘质润,含有丰富的油脂,能使大便通畅而至于峻泻,适用于老年人、体虚、或妇人体弱津枯肠燥之便秘,药如火麻仁、郁李仁、杏仁、瓜蒌子、当归、肉苁蓉等。

泻下冷积为泻下寒邪食积之义,寒邪食积药性味辛热,能峻下寒积,开通肠道闭塞,适用于寒邪食积阻结肠道,大便不通,腹胀腹痛,起病急骤,气血未衰者,药如巴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