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读书却坚持不到成为习惯,是人的通病,内心的浮躁、懒惰,外界的喧嚣、诱惑。 截至目前,参与第一期的7名小伙伴已经全部按照要求每人递交2篇读书笔记!我们将在公众号为大家陆续展示,鼓励勤奋者,激发观望者,奉献学习者! 今天“上榜”的是 @ 小平-HR-1年,阅读书目《穷查理宝典》中的第二章、第四章之第五讲。作者为我们梳理了芒格做出一个投资决策过程中的五大关键点,具体是哪些呢?看文~ 查理·芒格(以下简称芒格)曾说,如果要想获得最佳的结果,必须要学习大量的跨学科知识,持久地掌握能够应用自如的所有必要技能,拥有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熟练使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以及正向思考和逆向思考的能力,再加上核对“检查清单”的终身习惯。因此,他非常推崇飞行员培训系统中的检查清单,它可以帮助飞行员有条不紊地排除风险,保障飞行安全。基于此,芒格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投资决策过程和“检查清单”,并通过这套体系取得了非凡的业绩。虽然这套体系较难把握,也不容易理解,但通过作者的梳理,大致形成以下重点内容: 一、识别能力圈 IBM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曾说:“我不是天才,我有几点聪明,我只不过就留在这几点里面。”这句话最好地概括了芒格的方法。芒格清楚地知道,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的开端,只在自己可以把握的能力圈内行事是投资成功的第一步。 他将投资分为可以投资、不能投资、太难理解三类,为了停留在能力圈之内,他把投资领域局限在“简单而且好理解的备选项目”之内。例如,制药业和高科技行业就直接被他归为“太难理解”的项目,而公开招股则被列入“不能投资”的范畴。 芒格曾说,价值投资者应成为一名商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宏观经济或者证券分析家。商业分析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商业模式的识别和分析问题,理解公司所在的行业以及在行业和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而在能力圈内投资,则非常有利于识别和分析商业模式。 二、分析企业的内外部因素 在搞明白能力圈和商业模式之后,芒格还十分关心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所处行业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企业财务报告和会计工作的真实性。芒格会根据自己对现实的认识,重新调整对财务状况的认识;二是当今及未来的制度大气候,劳动力、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的状况,技术变化的潜在影响,定价威力,环境问题,还有潜在风险变为现实的可能性;三是评估股票期权、养老金计划、退休医疗福利对现今和将来的真实影响;四是考察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和道德品质,评估他们的“能干、可靠和为股东考虑”。 三、分析企业的护城河 评估能力圈和企业的内外部因素,核心在于识别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持久性。芒格认为,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该企业的“护城河”,是保护企业免遭入侵的无形沟壕。优秀的公司拥有很深的护城河,并且伴随着企业的成长逐渐加宽,为企业提供长久的保护。但微观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竞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把超额收益降低至平均水平,企业价值增加的关键在于尽可能久的维持其超额收益,而维持其超额收益的关键就在于维持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维持的越久,能为公司带来的价值增加值越多。因此,上面分析的所有因素最终都要落实在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评估上面。但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竞争性毁灭”力量会不断侵蚀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芒格致力于识别而且只购买那些有很大机会击败这些围攻力量的企业。 四、给企业估值 在分析完企业的护城河之后,这只完成了定性分析的工作,即便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的公司也不能立即下注。我们还要采用合适的估值方法对企业进行估值。芒格在对企业估值和安全边际的判断上,与格雷厄姆有着明显的区别,他坚持认为:“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价值评估到最后变成了一种哲学的评估,而不是简单的定量。在分析、经验及在认识模型方面技巧的共同作用下,芒格最终能够得到一种投资的“感觉”,而正是这种高手的感觉帮助芒格最终找到的必定是一家及其优秀的候选投资公司。 五、做出投资决策 芒格的投资行为“结合了极度的耐心和极度的决心”。一是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他会极其有耐心,他花在学习和思考上的时间,比花在行动上的时间要多。可以说,大量研究和阅读的目的是避免少做决策。二是在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时,芒格会下很大的赌注。他绝不会小打小闹,或者进行“小额投机性的投资”。芒格之所以能够做到上述两点,核心在于他具有客观独立的精神,他明白决策的正确与否与多少人同意或他的观点无关,而只取决于他的投资过程的正确性,而他对这一点,具有非常强的自信和自知之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芒格具有自律、耐心、冷静、独立等众多优良素 质,缺过缺乏这些品质,他不可能取得如此杰出的投资业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