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户的黏性与管理

 budaozheli 2016-09-30

所谓黏性就是要让客户留下来,愿意跟你玩,经常玩,玩得很嗨。要增加客户黏性,就要不断地与用户互动。

互动是增加客户黏性的基本方法,没有互动,联接就只是表面文章。互动关乎用户体验。所有时代的商业都注重用户体验,但只有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极致的用户体验第一次成为了商业竞争的惟一支点。

以往的传统营销中与用户的互动“更是商业而不是情感”,就是因为缺乏用户与品牌厂商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服饰品牌Gloria就体会到了互动对生产环节的价值。每一季新品推出前,他们都会在淘宝店铺首页同时推出数百件产品,根据买家的浏览、购买、评价来分析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进而才确定每款服饰的生产数量。由此,其库存量降幅超过7成,效益明显上升。

增加客户黏性的第二个关键词叫体验,体验为王。你会发现在互联网里用户的感知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产品再好,不被用户感知,我们很多产品就很难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商业里一切环节皆体验眼下的电子商务,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是全流程的。在线上,用户要求参与和购买;在线下,用户需要实体店的体验、快捷的物流和送装一体。只有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虚实融合,才能保证了电子商务交互、交易、交付三大功能的实现,才能够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相当比例的消费者已经形成新的购物习惯,对他们而言,线上与线下已经没有边界和顺序之分,“无缝”已经根植于心。想要吸引这些消费者,传统零售商必须不断变革,经历数字化转型,成为“无缝零售商”。

在与用户互动的过程中,用户给了反馈,产品就能及时优化;而一但产品优化,海量用户又能第一时间体验,再给出反馈……这一过程不断往复,产品不断迭代,极致的用户体验因此有了可能。从用户被动接受产品到用户主动参与全流程体验,企业必须以创造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为宗旨。

增加客户黏性的第三个关键词叫参与感。 参与感首先可以帮助你把产品做好,其次更重要的是因为用户参与了这件事情,他有很大的成就感,他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把产品推荐给他的同学、朋友、家人、同事,他就成了企业的一分子。它有点像于“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社群是用户思维模式运营的高级形态。商业社群触发于产品,深化于体验,成型于产品的独特魅力。产品有多极致,体验就有多完美,对社群的感召力就有多大。

 

要明确用户的属性,提高用户的黏性,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工具——CRM系统(Customer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协调企业与顾客间在销售、营销和服务上的交互,向客户提供创新式的个性化的客户交互和服务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吸引新客户、保留老客户以及将已有客户转为忠实客户,增加市场份额。

CRM的首先抓住了客户关系的关键——客户驱动,主张一定要站在用户和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二,我们面临的不再是一个大众的、泛传播的时代,而是窄众的、精准营销的时代。通过记录、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有针对性的与用户营销互动,让用户喜欢营销推广,乐于购买推荐产品,这是CRM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的营销境界。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诞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聚集在社会化媒体中,企业品牌的客户管理也随之发生了改变,SCRM的概念随之诞生。SCRM全称Social CRM,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

Social CRM有两个主要的方面:社会化媒体的营销和社会化企业协作。未来,随着社交化的发展,客户之间、客户与企业之间、企业员工之间都需要实现社交化,可以实现多渠道的无缝协作。

在SCRM的范畴下,企业更多的不是考虑他的销售量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他们关注的是客户的社会资本。所谓客户的社会资本这里包括客户对你的信任和支持,包括他跟你的强关系的建立,包括客户对你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包括客户对你所拥有的品牌和产品的设计背后的支持。

Social CRM有不同的层面的:第一层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消费者找到他特定的族群,建立足够互动充分的客户交流。无论是通过社群也好还是通过朋友圈也好。第二个层面,品牌产品和人的关系。这个在SCRM管理体系下,包括新技术所带来的一些创新的品牌展示和体验营销的范畴下,都可以去充分的实现。第三点,营销渠道与人的关系。也就是把线上和线下非常好的联系到一起。让企业、品牌和服务为消费者而存在,为消费者而随时随地,为消费者而无处不在。

SCRM更强调消费者的参与和双边互动;消费者更多是以品牌的关注者、聆听者、建议者、共同创造者存在;SCRM让用户更加拥有归属感、趣味感和成就感;互动的双边关系,让消费者的需求和想法同品牌的定位的发展紧密结合;品牌和消费者真正融为一体。

SCRM让品牌第一时间知道,哪个,哪些消费者这对品牌发出声音,同时第一时间、实时的参与到这种网状沟通中去;品牌基于SCRM搭建起品牌的交流圈或者叫品牌社区,提升了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及产品的忠诚度。


注:李成林老师最新力作《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营销转型》,写作过程中连载,期望您提出宝贵意见,原创内容,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