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杞:中医教现代人养生养什么?先搞清什么是五脏六腑

 我们是最好的人 2016-10-11
  
  中医里的脏腑不能简单等同于西医解剖所说的脏腑,中医的脏腑是包括其功能在内的。五脏各有其功能且与其他脏腑相生相克,并与情绪紧密关联。这五类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水克火,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水来灭火,就是因为水可以克火。肝属木,脾胃属土,而木克土,即肝木克了脾土,所以生气的人会没胃口,不想吃饭。
  现代人由于各种压力无法做到“志意安和”
  养生其实就是养身和养心,就是形神兼养。现代人由于生存压力、工作压力,很多人处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不能有效调整情绪与心态,无法做到“志意安和”。如今社会食物繁多,加工产品也层出不穷,甚至有毒有害食品肆意泛滥,再加上食物本身就具有温热寒凉的偏性,饮食不当不但不能有效吸收营养,反而会事与愿违,对身体造成损伤而不自知。现在熬夜的人越来越多,睡觉越来越晚,殊不知一日一夜即是一个阴阳周期,夜间休息以利阳气收藏,白天阳气升发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应付日常工作与生活,白天阳气升发较为完全,夜间才能更好地潜藏于阴。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养生,需要正确地养身兼养心。中医的养生指导原则重视阳气的生长化收藏,注重“阴平阳秘”,而这些是要与季节、个人体质、生活习惯、情志调养以及“治未病”等各方面相结合的。
  从外部环境来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四季春夏秋冬轮换,植物有生长荣枯,人体阴阳则有生长收藏。 顺应四时调节饮食习惯、形体活动、精神情志等,使五脏安和,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人体体质有阴阳偏盛与偏虚之差异,养生即可顺应季节阴阳变化纠正体质偏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自身调摄来讲,一个是保养先后天之根本,一个是调畅自己的情志。
  这里有一个概念先要跟大家讲一下,中医里的脏腑不能简单等同于西医解剖所说的脏腑,中医的脏腑是包括其功能在内的。五脏各有其功能且与其他脏腑相生相克,并与情绪紧密关联。
  就拿三焦来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是中医学里的一个“腑”,但是在现代解剖学里是找不到它的具体位置,而中医学认为它是位于躯体与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是人体元气通行、气血运行与水液代谢的主要通道。所以,三焦功能不正常,会导致肥胖、水肿、水液代谢等问题。
  保养先后天之根本
  在中医理论中,气为人身之根本,人体中的气有先后天之分。 先天之气指人受胎后秉承的父精母血,所以它的本义就是“肾气”。 人体先天之精由父母遗传而来,藏于肾,化为肾气,是人生命之根本。 肾精充足则人精力旺盛、头脑机敏。 晚睡、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或恐惧、长期剧烈运动都是耗伤肾气的行为。“不妄作劳”当是保养肾气的正确做法。作劳,即劳作,消耗体力、精力的各种活动、行为。 妄,随意,胡乱,放肆。“不妄作劳”,不无节制地消耗体力精力,也即不过度劳累的意思。
  肾气就像一个银行,而这个银行的资本是固定的,人体元气储存在此。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性生活不节制等会耗伤正气,很难补充。 一旦肾气消耗过多,就是动了人体的根本,就像一棵大树,根不牢则很难枝叶繁茂。熬夜、用脑过度不知休息、长久过度剧烈的运动等都可耗伤肾气。
  后天之气是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而生成,若素来脾胃虚弱或食饮不节、贪凉饮冷等不良生活习惯引起脾胃受伤,则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受损。 脾胃生化气血、运化水湿等功能受限,就会导致很多诸如脘腹胀闷、嗳气、呃逆、腹泻、便秘、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头晕、头闷胀痛、身体困重,甚至月经不调、失眠等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水谷精微为人体气血。脾胃功能相互协作,过食寒凉、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都会伤及脾胃,导致脾胃虚弱,引起慢性胃炎、腹泻或肥胖、疲倦乏力等疾病或症状。
  若能顾护先天之气,培养后天之气,则脾肾之气健旺,先天充足,后天生化有源,则身强体健。 所以说,健康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调畅自己的情志
  五脏与人体的情志,不仅仅是“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大恐伤肾、大悲伤肺、忧思伤脾”等激烈的情绪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引起疾病,那种时时刻刻无法排解的小情绪也会因为积少成多而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如生闷气'就会形成肝郁,肝郁又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在中医五行理论里,把自然界性质相近的物质分为五类,分别为金、木、水、火、土。
  这五类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水克火,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水来灭火,就是因为水可以克火, 在人体脏腑中,金、木、水、火、土则分别对应人体的肺、肝肾、心和脾。 肝属木,脾胃属土,而木克土,即肝木克了脾土,所以生气的人会没胃口,不想吃饭。如果长期生闷气,木郁化火,就会对脾胃系统造成影响,所以像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便秘等都与人的情志有很大关系。
  《卫生宝鉴》中讲:“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消。”所以,心态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养生过程中至关重要。养生是一个很细节的问题,也是一个意识习惯的问题,需要在掌握一定养生原则和知识的前提下,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外界因素与自身特点不断调整生活习惯、心态、精神,这样才能保持健康状态。
  慎起居、调饮食
  春夏天地之间阳气旺盛,阴盛或阳虚之人可适当进补温阳益气的补药,食用大枣、桂圆、姜枣茶等温补气血之品,日常饮食清淡营养,忌生冷寒凉,秋冬阳气收藏,可服用膏方,多食牛羊肉,注意保暖等,帮助阳气收藏。 春夏宜做户外活动,但要避免大汗淋漓,更不可活动后喝冰水、吃冷饮;秋冬则适合和缓运动,过于寒冷或风雪天气避免运动、汗出受风。
  张伟荣:秋季情志、起居、运动、按摩如何做?
  秋季指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地气清肃,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值收获的季节。秋季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气温开始下降,但“秋老虎”的气势仍可嚣张,多呈昼热夜凉之气候,气候寒热多变,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夏长”到“秋收”有相应的改变,因此秋季养生离不开“收养”这一原则,并在情志、起居、运动、饮食、防病保健诸方面而体现出来。
  情志养生
  深秋草木凋零、万物萧条,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引起凄凉、垂暮之感,产生抑郁、烦躁等情绪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了秋天情志调养的具体原则,即“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因此秋季情志调养,要尽可能避免或消除季节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秋高气爽之日,人们可登高望远,或野外郊游,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秋收的喜悦,这可使心情开朗,情志得之调养。
  起居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也就是说秋季应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之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所以在秋季人们应在晚上9点入睡,早上5-6点左右起床,以顺应“收养”之道。同时,民间有“春捂秋冻”之说,但秋冷要掌握好度,随着秋天的逐渐变凉,人们的衣被要逐渐加,即不要捂得太严,以免汗出过多易伤精耗液,又不能一味地挨冻,以免造成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
  运动养生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养生的好时期。由于自然环境处于“收”的阶段,阴精阳气需要收敛内养,故运动养生也应顺应这一原则。此时人们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木兰拳、体操等运动。秋高气爽,景色宜人,人们在秋季可选择登山畅游,既可健身,游客观赏美景,实在不失为一种好的运动和养生方式。有资料证明,在登山运动时,即可呼吸到高浓度的负氧离子以达到“洗肺”的作用,又可改善心脑血管的供血量,同时还能锻炼人体的下肢肌肉及全身协调功能。但须提醒的是,在登山前要先了解好游览线路,带好必备的衣物以早晚御寒,对于中老年人,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带好必备的药物,以防在登山过程中发生意外。
  除此之外,也可采用一些穴位按摩来达到秋季养生之目的。
  01 按摩“神门”穴
  神门穴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尺侧腕屈肌肌腱的桡侧缘。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摩神门穴100次,早晚各一次。神门穴为心经的腧穴,按摩此穴有治疗胸闷、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癫狂等症,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性神经症,癫痫,更年期综合征等。
  
  02 按摩“手三里”穴
  手三里穴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具体方法是用手指按摩手三里穴80-100次,早晚各一次。手三里穴为大肠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按摩此穴有润化脾燥,生发脾气,调节肠胃功能等作用,对腹痛,腹泻等症效果明显,同时对上肢不遂,手臂疼痛,肘挛不伸,齿痛颊肿等症有治疗作用。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类,中风后遗症和肩周炎等病。
  
  03 按摩“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具体方法是用手指按摩曲池穴80-100次,早晚各一次。曲池穴为大肠经的合穴,具有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之作用。对热病,头痛,眩晕,腹痛,吐泻,瘰疬,上肢不遂等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曲池穴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曲池穴对冠心病、房性早搏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可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的作用。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具体方法是用手指按摩曲池穴80-100次,早晚各一次。曲池穴为大肠经的合穴,具有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之作用。对热病,头痛,眩晕,腹痛,吐泻,瘰疬,上肢不遂等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曲池穴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曲池穴对冠心病、房性早搏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可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综合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微信内容和《白领人士的经络养生》一书,欢迎添加“国医健康荟”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