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镇痛日:听听重症医生怎么说

 xuxinj2005 2016-10-17




镇痛镇静可保护患者器官功能

ICU患者的镇痛镇静问题是本次大会讨论的热点之一。疼痛被认为是ICU中最重要的应激源。回顾性调查显示,疼痛是最不受欢迎的后果,患者宁愿花最多的钱避免疼痛、呕吐和恶心。镇痛镇静可减少疼痛、焦虑、躁动,而后者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杨毅教授表示,有效实施镇痛镇静不仅是消除患者不适,更重要的是实现器官功能保护。



镇痛镇静可降低呼吸氧耗,改善组织缺氧,改善ARDS的人机同步性;镇痛镇静是休克治疗的策略之一,可改善循环,降低休克病死率;在神经重症方面,镇痛镇静可改善脑灌注,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降低脑代谢和颅内压;镇痛镇静还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发生。



高度重视、准确评估 ICU 患者的疼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焰教授介绍,2013年,美国重症医学会对离开ICU但仍住院患者的调查显示,77%的患者保留中重度疼痛的记忆。



ICU镇痛镇静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实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处于安静舒适,能交流的一种状态。各国指南也都明确指出,镇痛镇静是ICU治疗的重要组成。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轻重程度难以客观评估,最可靠的疼痛指标是患者自述。对于不能自述疼痛的患者,iPAD指南所推荐的行为疼痛评分为BPS(疼痛行为量表)和CPOT(重症疼痛评分工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和可靠性。



镇痛治疗的规范化与个体化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万献尧教授表示,如何在符合规范的同时又考虑患者的个体化差异,进行规范化与个体化的镇痛,是重症镇痛的一项重要挑战。



万教授认为,2016最新提出的以患者为中心的eCASH概念,即早期镇痛使患者舒适化、最少的镇静和最大化的人文关怀最能体现镇痛的目标。基于此目标进行目标导向性个体化镇痛策略可能是目前最能体现镇痛的规范化与个体化要求。该策略强调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达到镇痛目标。同时也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规范化的要求,即镇痛相关知识的掌握与更新、镇痛的启动时机、镇痛药物的选择、程序化的疼痛监测与评估、根据病情滴定镇痛目标、适时的适当镇静、亲情人文的考量等一系列规范化知识体系。




镇痛镇静当从急诊开始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钱传云教授表示,对于急诊患者,医生往往首要处理生命体征,在疼痛的认识上,认为其是保护性反应,有报警作用。加之疼痛评估困难,需专人监测,害怕治疗疼痛会影像诊断,害怕镇痛副作用等,急诊医生对镇痛常持保留态度。而事实上,疼痛对心血管、呼吸、内分泌、胃肠道和泌尿系统都有负面影响,是急诊科医生应重视的“第五生命体征”。



程序性镇痛镇静通过缓解疼痛和焦虑提高护理患者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诊疗过程的成功。具体方法是先镇痛后镇静。急诊镇痛时,患者自主性越大越可获益;推荐轻度镇静,可推广到院前急救。


(原文刊载于10月13日《医师报》)



寻找激情与才华横溢的你!

——《医师报》诚聘新闻、医学编辑


还在为找工作烦恼吗?还在为找不到好工作烦恼吗?如果你喜欢新闻,爱好写作,欢迎加入《医师报》!


这里有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这里有简单直接的人际关系,这里有与医疗大咖平等对话的绝好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