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之路】冯老教会茯苓饮,多年清涕合方除

 陈鑫医师 2016-10-19

全世界只有不到10%的人关注了

胡希恕经方医学

你真是个特别的人


建立经方医学 理论体系 修学体系 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按语】

征文通知发出后,得到了众多同仁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撰文投稿,紧扣胡老学说的临床应用和理论探讨,内容丰富,有非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在胡老学说的指导下,我们相互借鉴学习,一定能推动我们临证能力的大幅提升!因此,我们也希望并鼓励读者朋友们能开诚布公的就学术问题展开平等、友好、活泼、有建设性的讨论!发文的师兄也将负责回应相应文章后的跟帖提问或意见发表。


王俩宜师兄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务实稳健,特别是一口浓重的湘音,极为考验我们的听力辨别,但是一位来自东北的学姐,与他共同跟诊冯老一月,竟能为我们当翻译了,我想经方学习和应用也是啊,由生到熟,由熟至巧啊!


冯老教会茯苓饮,多年清涕合方除

  王俩宜

平江县南江镇博爱中医门诊部414511


我与冯世纶老师相识已经八年之久,初次相识是2009年12月于京东宾馆参加“国家973计划·经典名方方药量效关系”的启动会议,被冯老的经方演讲理论深深吸引。经求得冯老同意合影留念,合影照片至今仍挂于诊室。2010年在《中国中医药报》上看到由冯老为执行主席的《全国经方论坛》会议通知,迅速报名参加会议。冯老的“六经八纲,方证对应”经方理论使我耳目一新,深受启迪,受益匪浅。就这样走上经方之路,见冯老的著作及经方书籍就买、坚持学习,但仍存在许多困惑;虽连续每年参加“全国经方论坛”学习,仍有许多迷茫;一直在寻找机会创造条件向冯老系统学习经方。2016年3月有幸参加了“第七期冯世纶经方传承学习班”。在京学习期间,冯老系统讲述了经方的起源及方证理论,方证对应的临床应用,讲了许多经方的临床运用方法及病案分析,使我豁然开朗受益终身。回家后运用“六经八纲,方证对应”理论,用茯苓饮治疗多例慢性凝难患者都取得了好的疗效。现介绍用茯苓饮合方治疗一例慢性鼻炎患者,三年清涕不止,经五次诊治疗效甚佳,现将此患者治疗经过整理报告如下:


患者罗XX,女,44岁,梅仙镇三和村人,2016年4月30日就诊。


患者自述:三年前夏天,在亲戚家住空调房一晚后,即开始流清涕,夜间加重,吐痰,畏寒,既往有子宫切除史。先后多次治疗,并多次到县、市、省级医疗单位检查治疗无效,并逐渐加重,夜间流清涕更甚,一夜需二筒卫生纸擦涕,甚为痛苦。曾由姐姐介绍找本人治疗,她未找着,今由姐姐带来就诊。刻诊:面色不华,畏寒肢冷,清涕不止,夜间加重,吐痰清稀,冬夏无间,神疲乏力,下肢酸痛,反复感冒,一次未愈一次又起,饮食尚可,脉微细,舌质淡,苔薄白。


据脉症分析


辨六经为:少阴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茯苓饮证。


药用麻黄10g、附子20g、细辛10g、生半夏30g、茯苓50g、白术10g、党参10g、陈皮30g、枳壳10g、白芷10g、桔梗10g、生姜50g,5付,每付头煎煮沸60分钟,二煎20分钟,合并药液600ml左右,每次200ml,分三次温服,禁生冷食物。


二诊:5月5日复诊,服上方5付后神疲乏力,下肢酸重好转,流涕略有减少,没有出汗,仍畏寒,脉沉细微,舌质淡,苔薄白。


辨六经为少阴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小青龙汤、真武汤、茯苓饮证。


药用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10g、干姜10g、五味子10g、生半夏30g、炙甘草10g、生姜50g、附子20g、白术10g、茯苓50g、白参10g、白芷10g、陈皮30g、枳壳10g,5付。煎服法如前。


三诊:服上方5付后出汗,且活动易出汗,流涕减少,早晚流涕多,晨起吐痰多,口苦,脉沉细弱,舌质淡,苔薄白,患者甚喜,治疗信心倍增,问口苦是什么原因,还需服多少药可愈,答曰:此为阴病出阳,里病出表,重病转轻,一、二个处方便可痊愈。


辨六经为:少阳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小柴胡汤合茯苓饮


药用柴胡25g、条芩10g、生半夏30g、白参10g、桔梗10g、茯苓50g、白术10g、枳壳10g、陈皮30g、泽下15g、大枣10g、生姜50g,5付,煎服法如前。


四诊:5月18日复诊,鼻塞,早晚流涕,出汗正常,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


辨六经为:少阴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桂枝加附子汤、茯苓饮证


药用桂枝10g、白芍10g、附子20g、防风10g、黄芪20g、白术10g、茯苓50g、白参10g、生半复30g、枳壳10g、陈皮30g、白芷10g、苡米30g、桔梗10g、炙甘草6g、大枣10g、生姜30g,10付,煎服法如前。


五诊:5月29日复诊,夜间只流少许清涕,已不用卫生纸了。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


辨六经为少阴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桂枝汤、附子理中汤、茯苓饮证


药用桂枝10g、白芍10g、附子20g、炙甘草6g、大枣10g、干姜10g、白术10g、白参10g、枳壳10g、陈皮10g、茯苓30g、半夏30g、白芷10g、生姜10g,10付,善后。


《外台》茯苓饮,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方由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组成,冯老在讲授茯苓饮时强调,可加重茯苓、陈皮用量,并加生半夏疗效更佳。确是经验之说。


根据条文分析,茯苓饮证为饮停中上焦能自吐出水,难道又不能从鼻孔中流出水吗?根据其发病原因,是因吹了一夜空调为诱因。诊为外寒引动内饮。但由于前医治不入法,致久病不愈。根据其临床表现无热畏寒,一诊解少阴表,化饮行水,药后见效,但疗效不显,二诊用小青龙汤、真武汤、茯苓饮合方,从少阴太阴温阳解表,温中化饮,病人才出汗,流涕减少的效果。药后患者出现口苦,这是阴病出阳的大好转机,选用小柴胡汤合茯苓饮,和解表里,化饮行水。表里和解后,水饮未尽,并出现鼻塞的临床表现,用桂枝加附子汤、玉屏风散、茯苓饮,益气温阳、解表化饮,经上述治疗后,又调整治疗方法,用桂枝汤、附子理中汤、茯苓饮起到调和营卫,温运中阳,温中化饮的疗效。前贤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足见桂枝汤双向调节人体阴阳的作用。用附子理中汤,温运中阳,脾胃强健,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水湿痰饮就不会停聚为病。


本病例从整个治疗过程来看,始终遵循“六经八纲,方证对应”原则,其治疗丝丝入扣,病从阴出阳,经过一月的精心治疗,三年顽疾,终于痊愈。从此可见经方医学的科学性、实用性、高效性。更是得益于冯世纶老师高举经方大旗,传授“八纲六经,方证对应,”理论,才不致于使经典名方尘封书海。在这里深深感谢冯老师及经方团队精心、大爱的经方传承,造福天下苍生,功德无量。


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征文通知】


分享学习的志趣,汇聚点滴的成长

一起在学习,共同在进步!


    欢迎各位同仁将在学习和应用胡老学说的实践中发现的心得体会、问题疑惑以及观点探讨等,笔之成文,与众师兄弟姐妹分享。


来稿请投:【jingfanggz@163.com】


体裁不限,字数争取控制在3000字以内

通过审核后,在胡希恕经方医学公众号刊出者,将获得由经方生活馆提供专享经方纪念品一件!


优秀者推荐至《经方医学》内刊与《中国中医药报》发表。


冯世纶经方医学传承学院

2016年10月1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