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扒:韩都衣舍的阿米巴产品小组制(多图)

 大道至简64382 2016-10-19

韩都最出名的应该是小组制,它就像发动机一样,推动着韩都衣舍这个巨轮前进。因为很多人对韩都的小组制感兴趣,也有很多朋友问我。所以就找了下以前的资料,深扒下韩都的阿米巴式的产品小组制。

有时间的朋友可以看下关于韩都的宣传片:


截至2016年7月,公司有58个业务部门,员工逾2600人。

通过内部孵化、合资合作及代运营等 ,韩都衣舍品牌集群达37个 ,包含女装品牌HSTYLE、男装品牌AMH、童装品牌米妮·哈鲁、妈妈装迪葵纳、文艺女装品牌素缕、美国户外品牌Discovery  等知名互联网品牌,包括韩风系、欧美系、东方系等主流风格,覆盖女装、男装、童装、户外等全品类。

韩都衣舍独创的“以产品小组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IOSSP)”是企业利用互联网提升运营效率的一个成功案例,入选清华大学MBA、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以及哈佛商学院EMBA教学案例库。


下面,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产品小组制,先上图。




小组制到底是什么鬼?】

简单说说韩都小组制的进化史:

1、小组制1.0:从买手到买手小组

2007年之前,彼时的中国网络市场上,有成千上万的韩风女装在销售,要么是代购,要么是抄款,每个店铺也就几十款,大家做的都一般。


2007年中旬,赵迎光接触到韩国最大的快时尚公司,一般的公司是给生产商三四款衣服,每款都生产上万件,而这家公司是直接给生产商700款衣服,具体生产哪些款式,由生产商决定。虽然款式多,但是单款订单量却少,少则数百件,多则上千件,卖得好再返单。


赵迎光立刻尝试这种多款少量的模式。从韩国三千个服装品牌中挑选出一千个,分给40个人,每人每天从25个品牌的官方网站上挑出8件新品,这意味着每天有300款新品。


在培养了买手一年之后,赵迎光决定从“代购商品”转为“代购款式”,“买手小组”雏形咋现。他们像从前一样选出款式,进行样衣采购,然后打样,选料,在国内找工厂量产。


后来,赵迎光开始实行买手小组竞争。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库存谁来背?传统的企业是选款师与店长分开的,但网络上,他们是可以合二为一的,所以赵迎光决定库存深度由设计师(选款师)来决定。


2009年4月,经过一年的买手培养,赵迎光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了买手2万元,让她自己决定生产件数、颜色、尺码,一旦盈利,公司和买手分成,几个月后,这种分成制度的优势开始显现了,买手积极性上来了,他们不仅可以找到韩国最新的时尚款式,还能通过找代工厂生产,从而降低成本,把控质量。


后来,他把设计师部、商品页面团队以及对接生产、管理订单的部门打散,每个部门抽出一个人,三个人成立一个小组,总共十个小组。就这样小组制模式成形了,这一阶段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款数上量,减少选款风险,提高积极性。韩都也通过多款,带来了更多流量。


2、小组制2.0:内部资源市场化,大家都是二老板

2011年的时候,韩都有70个小组,小组一多,原来可以认为调配的资源,没法调了,比如公司内部的推广资源如何调配?店铺的首页,放那个小组的产品?


赵迎光索性给每个小组更高自治权,款式选择、定价、生产量、促销全都由小组自己决定,小组提成根据毛利率或者资金周转率来计算,因此毛利和库存是每个小组都最关注的两个指标。在韩都衣舍的淘宝店里,很少有统一的打折促销,而是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商品的情况作出促销决策,以保证毛利率和资金周转率。


对于首页资源,他们有一个内部资源市场化的机制,成立六个月以上的小组,可以竞拍位置;成立六个月以内的,首页拿出专门的位置,让大家抢,谁手快谁抢到。


当然在最重要的财权完全放开,每个小组的资金额度自由支配,而这个额度又与小组的销量直接挂钩,卖的越多,额度越大。在韩都衣舍,本月的资金额度是上个月销售额的70%。比如上个月有个小组卖了500万,500万的70%是350万,那么这个月该小组可以用350万再去下新的订单。


同时,该模式下,每个小组都必须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假设一个小组是5万元“起家”,小组一定不会把这5万块钱都用去下订单。因为如果卖不出去,就再没有使用额度,小组必须开始卖库存。如果库存永远卖不出去,这个小组就永远没有额度,甚至会死掉。


死掉怎么办?死掉就“破产”“重组”呗。他们会对各个品类的小组进行竞争排名,排名前三位的会得到奖励,后三名的会被打散重组。


这样,每个小组都是一个竞争因子,也几乎就是一个小公司。这种把公司做小的理念稻盛和夫和张瑞敏都在尝试,而韩都依托互联网的基因轻装上阵,走的更远。


这一阶段的使命是解决内部资源分配问题,也是韩都整个公司架构全面小组化的阶段。产品小组若是觉得之前对应的摄影小组不够好,那就换一个;若是觉得生产部**小组协调得力,就会分配更多任务,生产部就会有更多收入,也会更有动力。整个组织架构就像标准配件一样,可以自由对接,也确保大多数人员的收入能够跟市场挂钩。


3、小组制3.0:为了变态的售罄率

2012到2013年,韩都有两百多个小组,七个品牌,每年将近两万款,这个阶段最头疼的是什么?


供应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库存把控不够准确。几万款产品,跟生产环节对接的工作量太大了。已经不是凭借小组就可以跟几十家工厂很好对接的了。就需要全局规划和单品精确管理。所以,小组制又进化了,他们创建了单品全流程运营体系,并成立企划中心,用售罄率倒逼各个链条做到单款生命周期管理。


所谓单品运营,就是以单款来考虑的,这一款衣服从设计到销售,全部有数据把控。单款产品的运营模式,把每款产品赋予生命周期,都有专人精心维护,平均下来,每个月每个小组管理七八款衣服,每款给什么位置,做什么搭配,冲击爆款能到什么程度?库存水平到什么状态需要打折,长期练下来,自然得心应手。


企划中心则根据历史数据,在年初的时候,再参考年度的波峰波谷节奏,制定目标,然后分解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在月度、季度、年度,都有细分的考核指标。企划部相当于韩都的发改委和数据中心,并且协调各小组之间的竞争。


企划中心的节奏控制对于韩都的供应链至关重要,能够让生产部及其工厂提前预测下一步的就进度,方便备料,数万款产品下单,没有节奏控制,纯粹找死。


现在韩都的售罄率能够做到95%,这在服装行业是很变态的,尤其是能够每年两万款的情况下,而据韩都分销部负责人刘景岗透露,完成这个指标压力不大。


韩都为了做到这一点,将产品分为:爆旺平滞,爆款和旺款可以返单,平款和滞款必须立即打折促销,而且要在旺销时间,稍一打折就会售出,等到了季末,需要清仓的恶性库存就很少。这样一来,整个供应链反应更灵敏,品质也更易控制。当然这个过程是一点点摸索和改进的,没有历史数据的积累,也做不到预测。


总结说来,小组制可以做到大的共性与小的个性结合,把所有非标准化的环节全部由小组来做,产品的选款、页面制作、打折促销都是非标准化的环节,标准化的环节指客服、市场推广、物流、市场、摄影等等,通称叫公务部门。再加上人资部门,财务部门,行政部门等,就完成了韩都的组织架构的三级管理。


这就是整个韩都小组制的进化史,每一步都是面临着一个核心问题,为了解决一个个问题,而一步步被逼出来,最终让整个公司组织完成了彻底的改造。

韩都产品小组的利益分配

权力非常大,那么这些人的利益怎么算呢?也特别简单,业绩提成=销售额x毛利率x提成系数。

有一个老总过来参观的时候,他说你这个公司不错。我说为什么不错?他说你在公司走过去,你的员工都不理你,都在忙着干事。我说,这就是我期待的,员工的工资不是我发的,他的销售回报也都不是我能去克扣的。


不过发展到现在,我们的业绩提升公式会复杂一点的,当时在做这个模式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学服装设计的人,追求高大上,情商很高,比较感性,不太会算数,算数对他们太枯燥,你如何让学服装设计的人具备经营思维呢?所以之前我们的公式很简单。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系统的先进,后来就加了一些库存周转率等系数,但最后的逻辑道理还是原来的道理,只是让你要多关注物流费用等等。

韩都小组为什么要公布排名

大家看:责任、权力、利益都非常明白。那么,每个小组成绩如何,我们都会做排名。我们为什么会公布排名呢?排名的意义是什么?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为什么要打游戏?微信的第一款游戏是打飞机,其实是非常无聊的东西,但是打完之后就有排名,有人就没日没夜地打飞机,就是为了分数排名,好的排名就会兴奋。


所以,韩都衣舍的小组排名带来的正面作用是:第一名会看他和第二名差距有多远,他心里会想着怎么把第二拉得远远的,而第二名会想赶上第一名,超过第一名心里才会踏实。倒数第一名怎么想?至少能变成倒数第二也行,不然很没面子。


排名的工作是对人性是一种摧残,比如小学生的成绩排名,他们就会压力很大,他们是未成年人,是不能摧残的。但成年人心智健全,商场如战场,必须习惯于排名的环境,所以排名效果确实非常好。

小组的发展与裂变
小组产生奖金之后,奖金由组长来分,第一名的小组拿了一万块的奖金,正常组长会自己留5000元,其它两人各2500元。问题是,组长两年之后怎么办?两年之后一直拿2500元的组员就有问题出现了,他觉得他自己有本事了,也要买房子和奶粉,也想自己做组长。


于是,做得好的组员,就分出去了。做得最差的小组只有2000元,组长会怎么办呢?组长说我不要了,其它两人一人一千,因为和其它小组组员的收入对比,组长不好意思再拿钱。问题出来了,拿一千块的组员怎么想?他就想出去了,然后因为优秀的小组分出去了人,空出了位置,这样新的配对就成功了。这个时候,好的小组和不好的小组都分裂了。

有的人还会问:差的小组组长,他被人抛弃了,他会不会被淘汰?基本上不会,因为我们还有新进员工:新兵。带新人是很累的工作,大家都不愿意带新人,笨的小组因为人走了,他的组长工作就得带新人,他被人抛弃之后,他又开始教育新人,新人不知道情况,然后跟着他干,直到感觉组长是笨蛋后,新人就又走了。


所以,每个组长用老师来比喻的话,最高水平的叫大学老师,中间的是中学老师,笨的就是小学老师,新人就是小学生。这个实战的经验告诉我们:优秀的人跟着优秀的人走了。

小组模式的优化思路


我们一开始是先放,然后收!随着公司慢慢发展,每3-5个小组构成一个大组;每3-5个大组,构成一个产品部。


每个小组相对专业化,比如专门做牛仔、衬衫的小组就会开开慢慢专业化;也有小组夏天做牛仔裤,冬天可能去做披肩。这些专业化的小组就会形成大组。每一个单独的部门去覆盖全品类,这就是导致部门内部开始合作,而大组主管和部门经理的奖金从这里面来。


大组主管和部门经理是服务性管理,要放权,但如果经理说这几个小组的利益他不放心,他就要干涉,他就会说你这个衣服很烂,价格是不是定太高了,他就有干涉的欲望,就没有服务了,他这只无形的手“服务”就开始想控制。


于是,韩都衣舍设置了一个特别的组织:政委。


韩都衣舍没有企业文化,我们不搞价值观。他们就是担任每个部门的副手,他们直接和总经办直通。服务是有界限的,是你找我的时候,我出现,你不需要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存在。而什么是控制呢?就是永远想知道你在干什么。我们的机制就是要保障每隔小组自由的权力。

如何保持小组的积极性?

做企业的人知道,升职是有限的,职位没有那么多,加薪也是有限的。

其实每个员工在离职的时候,老板的心里都是流血的,很难受。


所以,为什么小组里面有三个人呢?因为组长他这样做事就不只是为了他自己,他下面有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要过好的生活,他必须为他们负责,如果他不站出来好好为他们的话,他就不是一个好组长。


为什么英国议会里面,平常都是绅士淑女,但一到议会就会厮打?因为他们为是了自己的选民的利益,代表的是选民的利益,为了让选民支持自己,他必须要站出来。


以前,老板是员工的公敌,员工会在一起说老板的坏话,老板永远被骂,这个符合人性,但是这种结构之后,老板是为你服务的,你需要我,我就冲出来,你不需要我,我就安静站旁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活力是来源于自己如何干得更好。


文章来源于大表哥的一次会议分享,最后放上老赵详细解读《韩都衣舍的产品小组制为何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