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下七)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6-10-20



25.顽固性咳嗽案

姚某某,女,65岁,退休教师。200751日就诊。

患者有顽固性咳嗽病史10年余,每次外感引发之后,长期咳嗽不愈可持续半年几个月的时间,曾到北京、省级、市级等医院就治,中西药物用尽也很难起效,有时只能暂缓一时,无法根治及预防复发,深为苦恼。现症见:近阶段由于外感引起,再次出现咳嗽,一般是先出现喉痒,继之出现痉挛性咳嗽,气憋胸闷,鼻涕及眼泪具出,弯腰收背,痛苦异常,阵发性加剧或发作,一日数次不等,每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夜间咽干,思饮而不多饮水,舌干则不能说话发音,白天畏寒肢冷,小便频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浮硬重按无力,尺部尤大甚。证属肾不纳气,治宜温肾纳气,方用四逆汤加味,药用:

附子50g(先煎2小时),炮姜50g,炙甘草10g,红参10g,山萸肉30g,生龙牡各30g,紫石英30g,灵磁石30g,石菖蒲20g,桔梗1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53日):服药之后,阵发痉挛性咳嗽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症状减轻,但仍然间歇发作,夜晚口渴消失,舌不出现干燥,小便正常。病重药轻,宜加大剂量:

附子60g(先煎2小时),山萸肉60g,红参30g,干姜50g,炮姜50g,良姜50g,灵磁石30g,紫石英30g,石菖蒲20g,砂仁30g6剂,水煎服,每天1剂。

三诊(59日):服药之后,病好七八成之多,偶而发作1次,也很轻微,大喜过望,效不更方,再服上方6剂。

四诊(515日):服上药之后,咳嗽病愈,只有偶尔1声轻微,自动可缓解。今天微微恶寒,流清水鼻涕,诊脉浮而无力。又有外感风寒,内有阳虚,治宜温阳解表,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

麻黄10g,附子60g(先煎2小时),细辛10g,干姜30g,炮姜30g,良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半夏20g,桔梗10g5剂,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服上方之后,外感解除,仍然恢复服用53日处方,并且要求附子加量至75g,每天1剂,越吃感觉精神越好,体力增强,咳嗽未再发作过,此张处方一至吃了约近2个月才停用。

【按语】该例患者病史咳嗽10年有余,进行性加剧,且发作时喉部痉挛,气闭胸闷,甚为痛苦,经各级医院诊治中西药物未见明显的效果。《内经》认为“久病及肾,”且肺为气之主,而肾为气之根,若肾主纳气,肾气归元,而喘咳自然不作。患者脉浮,系虚阳外越之证,因其脉硬与年老血管硬化有关,但其重按无力,尺部尤甚,都提示肾元亏损,肾不纳气之证。故而治用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化裁,重用附子回阳助肾,纳气固本,同时配用山萸肉,温肾收敛,以便肾阳本固。一服之后,病人畏寒肢冷缓解、夜间口渴消失,表明阳回阴生,而且症状逐渐解除。此类病人之咳嗽治疗颇为棘手,一般方法难以起效,原因是诸多治疗手段都放在肺上,而忽视了补肾纳气这根本环节,故而久治不愈。该方看似无平喘止咳之功,却收纳气归肾之效,实乃为治喘咳之根本之法也。

 

26.失眠伴精神抑郁症案

刘某某,女,40岁,教师。2007512日就诊。

患者有精神抑郁症病史10年余,情绪低落,失眠,彻夜难以入睡,长期用抗精神抑郁症药、安定类药物,而且药物越吃量越大,但效果越来越差,痛苦难忍。现症见:情绪低落,畏寒肢冷,身体稍胖,气短懒言,白天头目昏沉,无精打彩,夜晚上床则头脑清晰,无法入眠,彻夜烦转不安,舌淡胖,脉沉细无力。证属肾阳虚衰,阳气外越,治宜温阳潜镇,方用潜阳丹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2小时),龟板10g,砂仁10g,炙甘草10g,黄柏10g,紫石英30g,灵磁石30g,石菖蒲20g,甘松10g,山萸肉3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514日):服药之后,可以安静入睡,第2天精神较好,10年来从来未有过的症状,要求继续服用,10剂,附子加至50g

复诊:连续服用上方近2个月,停药观察,可以安静入眠,且第2天精神很好。

【按语】失眠是精神抑郁症的一个主要症状,长期服用镇静药无效,且病人一派畏寒肢冷状态,表现为阳虚的症状明显。白天阳气该升而不升,夜晚阳当降而不降,阳不入阴停留于外则难以入眠。郑钦安大师之潜阳丹专为此而设,但其镇潜之力略显不足,故而加紫石英、磁石之品,以助镇潜外浮之虚阳,阳气潜藏,则升降有序,阴阳交接自复规律,故而顽症能在短时间之内得以治愈。

 

27.亚健康状态案

李某,女,40岁,教师。200746日就诊。

患者颈部不适及全身性乏困无力数年余,长期外地省市级医院就医,确诊为神经官能症、胃炎、胆囊炎、颈椎病、月经不调等多种病,经常服用中西药物,病情没有明显的改善,且有进行性加剧的趋势,曾经有结束生命的念头,认为自己病入膏肓,无法治愈而不能自拔。现症见:唉声叹气,全身性都很不舒服,浑身难受,特别是颈部扭动更难受不适,坐卧不宁,咽部有异物感,纳呆腹胀,月经不调,胸胁胀满,畏寒肢冷,气短懒言,乏力倦怠,舌淡胖大,脉沉细无力。证属气血不调,治宜调气行血,通经活络,方用补一大药汤加味,药用:

羌活10g,防风10g,天麻10g,藁本10g,白芷10g,细辛10g,麻黄10g,肉桂10g,附子10g,半夏10g,干姜10g,川芎10g,茯苓10g,泽泻10g,酒大黄10g,蔓荆子10g,葛根60g,桔梗1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49日):服上方之后,症状大减,自感近10年来前所未有好感,治疗充满了信心,又连续服用上方药20剂。

随访(65日):停药之后,情况一至很好,颈部症状彻底消失,咽部异常感也消失,恢复如常,未有反复的情况。

【按语】中年妇女亚健康状态十分常见,但治疗并非易事。原因是病人“一身尽病,”处方用药往往无处下手,而且病人拿着处方会说,这个药我用过,那种药我吃过,都没效。鉴于此,笔者近年来,凡遇到此种病人,多选用重庆“火神菩萨”补晓岚老中医的补一大药汤加味而治,该方按补晓岚先生的观点是“有病祛病,无病强身,调气行血,温通经脉,”用于治疗这种病人多有良效,特别是在此方的基础上,随病人的症状加味而治,组成一个大剂复方多味的大处方,临床疗效则大大地提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观察。

 

28.长期胃胀案

霍某,女,60岁,农民。200763日就诊。

患者长期胃胀,经曾胃镜、B超、彩超、CT等多种手段检查,除发现有“慢性胃炎”之外,未确诊有他病,长期胃胀、胃满,经常服用中西药物数年,未见明显的改善。现症见:胃脘胀满,纳呆厌食,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秘结,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证属脾胃阳虚,升降失调,治宜温脾益胃,方用四逆汤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2小时),炮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砂仁3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66日):病人到家之后,看到只有这么几样药,心里滴估这能有效吗?因为她长期服药,都是中西药物一大包。煎服药之前忧忧郁郁。可服药之后,胃口大开,脘腹胀满消失大半,气力大增,精神转佳,数十年来未有的好转,大喜过望,要求再服10剂,以求彻底改善,巩固治疗。

【按语】胃脘胀满临床上十分常见,但治愈并非易事。此例老年患者尽管多种仪器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病变,“单纯性胃炎”也并非是引起胃胀的主要因素。中医认为老年人肾精亏虚,阳气不足,生命活动力低下,因而造成脾胃阳虚,脾胃阳虚,升降失司,中焦枢机不利,故而痞闷胀满长期无法解决。虽然服过多种药物,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老年性阳气虚弱生命活动力低下的状态,因而久治无效。笔者辨治从温补肾阳,以助命门之火,命门火足而肾气旺盛,益助脾胃之阳,加之重用砂仁一味,即可行中焦之气机,又能纳气归肾,可谓是一举两得;而回阳饮(四逆加人参汤)是郑钦安所创,真正是名符其实,阳回而命门火旺,生命之门有生机,胃胀何愁不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