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失的葡萄酒——从古典时期到地理大发现的世界葡萄酒文明演变史1

 RK588 2016-10-20
2016-08-13 李斯屿 研酒生小王

 序幕:葡萄酒的史前历史

   
    在我们的葡萄酒文明史故事开始之前,有必要把故事的轮廓先先交待一下:
    时间跨度: 葡萄酒
史前历史(约公元前6000公元前3000年), 葡萄酒古典文明(约公元前3000公元476年), 葡萄酒中世纪文明(公元476公元1453年), 葡萄酒近代文明(公元14531877年)。

    空间穿越:西亚~北非~爱琴海~意大利半岛~西欧~伊比利亚半岛~拉丁美洲~北美洲~澳洲~南非

葡萄酒的足迹

   
    登台人物:腓尼基人,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古罗马人,蛮族人,基督徒,穆斯林,骑士,商人,航海家,拓殖者,海盗lookvin

    
人类饮用葡萄酒的历史有多长,如今已不能确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考古学家对河南安阳8600年前留存下来的容器进行研究证明,中国当时已经掌握了酒的制造方法,所用原料包括稻米、蜂蜜、水果等,并且在容器中发现了葡萄的残留物(葡萄单宁),然而,葡萄应该仅仅是作为辅料存在,那时的人所酿造的应该是米酒(或混合酒),而非葡萄酒。真正意义上用全葡萄榨汁发酵生产的葡萄酒应该最早出现于亚洲高加索地区,在今天的格鲁吉亚和伊朗境内,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距今8000年前的盛有葡萄残留物(酒石酸)的容器,从而可以推测那时人们可能已开始饮用葡萄酒,在亚美尼亚境内,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距今6000年前的大量诸如葡萄压榨器、发酵罐、贮藏罐等酿造葡萄酒的必需装备,从而确定在6000年前,人们确实已经可以熟练地进行葡萄酒酿造。
    
    
这个时期的人们曾经如何看待葡萄酒?他们在那古老的岁月里是否留下了关于葡萄酒的文字?他们对于葡萄酒是否具有超越简单饮品的崇拜?就目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意见看来,答案是否定的。因而这一时期的葡萄酒饮用史,只能被称作葡萄酒的史前历史,而难以被称为葡萄酒的文明史,因为这片地区的葡萄酒长期以来没有被载入人类的大文明史。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片地区对于后来的葡萄酒文明留下了一个重要遗产:那就是可能是因为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又或者是种种历史的巧合,导致这片地区为后来葡萄酒酿造明确了种属——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即酿酒专用葡萄),以后的数千年葡萄酒文明史中,无论品种、产区或工艺的不同,关于葡萄酒的一切都是基于对欧亚种葡萄的种植而展开的。

一些常见的酿酒葡萄品种,葡萄种属上它们都属于Vitis vinifera


第一幕:
 航海民族腓尼基人——葡萄酒古典文明的播种者
 

    在
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3200年),随着文字、绘画、歌舞的出现和流行,葡萄酒开始进入了她的文明期,文明史舞台的主角是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种葡萄,酿葡萄酒,但却并不满足于这种神奇的饮料所带来的口腹之美,他们把葡萄酒引进了自己本土文明里,绘画、宗教、戏剧、饮宴,无处不见葡萄酒的影子,然而,如果把这三大葡萄酒文明比喻作三颗璀璨的珍珠的话,那腓尼基人就是把这三颗珍珠串在了一起的丝线。他们是这个时代最著名的航海家和商人,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不仅促进了葡萄酒的贸易,还把酿酒葡萄的种植技术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传播到了整个中东与北非,这一葡萄酒版图随后扩张到整个地中海西海岸,这才把葡萄酒推上了文明的舞台。所以,在逐一叙述这些葡萄酒的古典文明之前,让我们对腓尼基人以及他们所建立的商业帝国迦太基做更多的了解。

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腓尼基人开始在地中海东岸定居,具体地点在今天的黎巴嫩,由于沿海有着优良的天然港口,而且当地出产造船最好的木材,大量腓尼基人在此之前已经在靠航海经商为生,其经营的货物有木材、羊皮纸、金属、橄榄油、染料、工艺品、葡萄酒以及葡萄枝条等,经商地点围绕地中海展开,并逐步建立起三座服务于航海的港口城市:比布鲁斯、西顿、泰尔。约公元前1200年,腓尼基人发明了第一张字母表,后来的26个英文字母就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形成。文字的发明及羊皮卷的采用为腓尼基人记录自己的历史提供了必要条件,可惜的是,以羊皮卷为介质记载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夜中已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今天我们所得到的关于腓尼基人的记载主要归功于当年与腓尼基人展开过漫长斗争的希腊人和罗马人。

与其他众多民族不同,腓尼基人选择了海洋作为自己的国土,他们终年漂泊在海上,忍受着长期航海所带来的无聊与痛苦,只有到了贸易地区或者港口,他们才会上岸与当地人做做交易或者装卸货物,经商所带来的财富以及过人的精明使腓尼基人有足够的财力和精力建立起一个个经商站点,大多站点逐渐建繁荣起来并成为城市,最著名的是他们在公元前814年来到北非建立的迦太基城,在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以迦太基城为首都建立起拥有一支强大海军和雄厚经济实力的奴隶制国家,疆域包括北非西部沿海,西班牙南部,西西里岛以及科西嘉、撒丁岛和巴利阿里群岛,一度垄断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海运贸易。巨大的贸易网络促进了酿酒葡萄、葡萄酒以及相关的栽培酿造技术在地中海的传播。


早期的腓尼基人在地中海地区的贸易路线 



 
公元前264年迦太基帝国版图

 从公元前814年腓尼基人从西亚扬帆来到北非的迦太基,直到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毁于古罗马人,近700年的时间里腓尼基人在地中海区域的贸易活动不可谓不活跃,在经济活动上能够与腓尼基人相比肩的是古希腊人,由于利益的冲突,腓尼基人和古希腊人在西西里岛展开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征战,最终的结果是两个民族几乎将整个地中海东西部的贸易平分。然而,同样是航海民族,腓尼基人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文明,历史上没有他们娱乐活动的记载,他们唯一的乐趣在于赚钱,他们每开拓一个殖民地最终是为了在此建立一个良港,方便货物的存放,这些人不会花时间在陆地上发展农业和畜牧,也不会拿辛苦赚来的钱去享受生活, 他们守着美酒不喝,因为运到别处可以卖一个好价钱。相比之下,古希腊人每开拓一个殖民地,必然会把他们的“古希腊精神”带上这片土地,人们会在新的土地上讨论苏格拉底,酒神节也广受当地居民喜爱。迦太基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对财富近乎疯狂的渴望引起了这些悠闲邻居们的妒忌和恐惧,他们容不得迦太基这样一个异类的存在,最终通过公元前148年至公元前146年的第3次布匿战争(Punic War拉丁人以Poeni称呼腓尼基人,PunicPoeni的形容词),古罗马人将古城迦太基从地球上彻底抹去,据史学家记载,迦太基陷落之后,大火在整个城市持续了17天,最后堆积下来的灰烬有1公尺深,古罗马士兵们铲开这些灰烬,将盐撒在了这片土地上,希望这片土地永远寸草不生。

    昔日的迦太基成为了古罗马共和国内的一个行省,这里的腓尼基人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文明财富,但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也许还有古埃及人都应该感谢腓尼基人,是他们把葡萄酒这种神奇的饮料带进了地中海,腓尼基人辛辛苦苦铺就了古典时代葡萄酒文明的台阶,而即将登台的古埃及人、古希腊人还有古罗马人,将为我们奉上一幕古典时代葡萄酒文明的大戏。


第二幕:尼罗河畔的绿荫——古埃及葡萄酒文明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文明即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流域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北面濒临地中海,这些天然屏障自然而然地把埃及与外面的世界孤立起来。每年6月至8月是尼罗河的汛期,干流在进入埃及北部后在开罗附近散开汇入地中海,形成尼罗河三角洲,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每年的10月至11月,人们开始播种,种植作物主要是谷物,还有一些蔬菜如大蒜、洋葱、白菜和黄瓜。到了下一年的3月和6月,农民们开始了繁忙的丰收工作,以谷物为例,从收割到打谷、扬谷、贮存,每一道环节都有法老的抄写员记录,以免偷盗现象的发生,另外,没有完成生产指标的农民也会受到惩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保证了古埃及文明在一个稳定而有序的环境下发展,此外,平缓的河流、盛行的北风为尼罗河上的古埃及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尼罗河三角洲

 

 古埃及的历史在约公元前4500年已然可考,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的历史称为古埃及的前王朝时期。自公元前3100年埃及统一并出现第一个王朝开始,至公元前343年埃及被波斯征服,期间出现了31个王朝的统治,此后,古埃及先后经历了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突厥人、法国人和英国人的统治,其中阿拉伯文明对古埃及文明的冲击最为激烈,至12世纪,埃及已普遍使用阿拉伯语,当地人也都皈依了伊斯兰教,直到1922年独立时,埃及成为一个阿拉伯国家。

    考古研究发现,古埃及人在大约前王朝时期的末期已经开始饮用葡萄酒。而考古学家们对于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181年)埃及金字塔的考察发现,有29座陵墓的壁画上展现了葡萄酒的酿造场面,其中涉及了包括采摘葡萄、榨汁、发酵、装瓶、封口、打标签、窖藏等环节。在距离尼罗河三角洲数百里的小镇阿比杜斯(Abydos),考古学家在一个距今5100多年的坟墓中发现了约700个储酒罐,并检测出葡萄酒所固有的酒石酸,以及葡萄皮、葡萄籽等物,此外,通过对DNA的验证,考古学家证明了在罐中曾经存在大量酿酒酵母的证据,这些都说明存放在罐中的是已经发酵好的用来供奉死者的葡萄酒。有意思的是,经过对储酒罐材质进行中子实验发现,这些酒罐并非产自埃及,而是来自今天的巴勒斯坦南部以及约旦山谷,葡萄资源学家对酿酒葡萄在埃及的存在历史研究发现,埃及自公元前2700年才有酿酒葡萄种植的痕迹,说明这些储酒罐和罐中的葡萄酒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舶来品。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点,死者的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上,通过对肉身的保存,死者可以在来世复活以后继续享受人间的快乐,今天在法老王金字塔内发现的木乃伊便是当时人们这种信念的表达,通过将死者尸体制成木乃伊,并为死者建造华丽的陵墓,在陵墓中提供食物、饮品等生活必需品和陪葬的仆人,则死者在肉体死亡之后仍然能够在精神上享用人们的祭品,为来世重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用大量(约700罐)舶来的葡萄酒供奉死者,让他在肉体消亡后精神上继续享用这一饮品,不仅说明了墓中死者生前地位显赫,还说明那时葡萄酒在埃及的珍贵。


古埃及贵族下葬前举办的开口仪式


古埃及壁画中关于葡萄酒酿造的描述:

上图:人们在采摘葡萄;

中图:葡萄酒的酿造(图右,用脚踩来破碎葡萄)以及装罐(图左);

下图:葡萄酒船运


 

        约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境内出现葡萄酒的贸易,伴随而来的是酿酒葡萄在埃及境内的种植,公元前2500年,酿酒葡萄开始大量种植,这些葡萄既包括红葡萄也包括白葡萄,红海沿岸和尼罗河三角洲成为当时古埃及葡萄酒的主要产区,在尼罗河三角洲,人们已经开始按产区划分出了五大类葡萄酒,分别是:尼罗河北部葡萄酒、阿贝斯葡萄酒、苏努葡萄酒、哈姆葡萄酒、伊曼特葡萄酒。此外,在沙漠绿洲中人们也种起了葡萄,哈里杰和达赫莱所产的绿洲葡萄酒在当时被视作是最好的葡萄酒。与此同时,古埃及进口葡萄酒的发展势头并未因此而放缓,甚至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还在自己的旅行见闻中记载到:希腊与腓尼基的重要葡萄酒产地每年会两次大规模将葡萄酒运往埃及。

 

无论是本土葡萄酒或是进口葡萄酒,在古埃及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但葡萄酒这种饮品不属于平民。葡萄庄园和葡萄酒作坊长期以来是被埃及的上层所拥有的,葡萄酒是为贵族生产,大多数葡萄园归法老和神庙所有,同其它生活用品的生产一样,葡萄酒的生产由政府派出的书记员详细记录,其细致程度令今天的我们感到惊讶:从酒坊酿造葡萄酒开始,就有书记员对酒坊的产酒量、酒罐数量以及贵族和神庙对葡萄酒的分配量进行记录,除此之外,古埃及人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商标”:葡萄酒在运往各处之前,他们会在酒罐上标上法老的名字、葡萄酒产地、生产日期、酒的品种以及酒商的名号等信息,这些商标以前是用印章压成,或是手写,并无统一标准,但在公元前1550年以后酒罐上的信息开始统一采用僧侣体象形文字手写在酒罐肩部。政府不惜人力成本进行的这些工作告诉我们,葡萄酒在当时是以奢侈品的标签流通于上流社会。相比之下,啤酒的生产成本低廉,原料来自大麦和小麦,在普通人群中受到欢迎。



古埃及壁画中关于啤酒制作的描述

     在古埃及贵族们祭祀活动时,他们通常会饮下大量葡萄酒,认为醉酒有利于实现人与神之间的交流,借助酒力,人们会向神提出自己的请求,而神在享用了祭祀所献出的葡萄酒之后,也会变得更加宽容,答应人们的请求。因而,被埃及人赋予了神性的葡萄酒也有着相关的神祗被人们崇拜:蛇首人身的丰收之神雷内努特掌管着葡萄园,牛首人身的爱神哈索尔则赋予了人们艺术、性以及葡萄酒带来的愉悦。此外,其他的众多古埃及神明因普通人出于各自的需求,往往也也被法老、祭祀和其他贵族们通过葡萄酒进行“沟通”,最常见的被权贵们请来饮用葡萄酒的古埃及之神有统治之神欧里西斯、狮首人身的破坏之神塞赫迈特以及猫首人身的保护之神巴斯特。

     也许是尼罗河三角洲每年泛滥过后留下的肥沃土壤中富含黏土的缘故,古埃及人以此对于葡萄酒贮藏方面的技术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发明了椭圆形的双耳细颈陶罐。这种陶罐底部较尖,可埋在沙中,储藏时可平放,从而使罐口的黏土塞保持湿润。此外,在陶罐烧制之后罐体会留下许多小孔,容易导致葡萄酒的流失,埃及人于是在陶罐的内部涂上树脂,这样既极大程度上避免了酒的挥发,也减少了酒的氧化,只是当时的埃及人不知道采用树脂的后一个作用。这一发明一经传播,立刻被希腊人和腓尼基人效仿。除了利用黏土制成的陶罐对葡萄酒进行储藏,在后面极长的时期内,葡萄酒的发酵、运输、储藏和陈酿所用容器均是用黏土制成。以黏土制成的罐塞在地中海文明时代已经担负起今天葡萄酒瓶上的酒标作用,大量地中海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罐塞在那时已打上酒的含量、产地、酿酒者名字以及酒的年份等信息。


        出土的古埃及双耳陶罐

    古埃及人最早学会制造并使用玻璃,他们发明了玻璃着色技术,并制造了玻璃容器用来盛装香水,玻璃杯用来饮用葡萄酒。但此时的玻璃制品质地非常脆弱,难以用来作为酒瓶,因为酒中残留的糖分极有可能再度发酵,产生的压力会使玻璃瓶破裂,但这个原理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事实上,第一批合格的玻璃质葡萄酒瓶直到17世纪方才问世,而人们开始大规模生产玻璃质葡萄酒瓶是在20世纪早期。


第三幕:爱琴海上的明星——古希腊葡萄酒文明 (一)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腊人居住在沿爱琴海的小型海岸平原地区,这些平原被险峻的山脉所分割,山岭上遍布灌木和树林,又或者寸草不生。 90%的希腊人居住地离地中海不到一日的路程,这样的地理环境虽然极度不适宜发展农耕,但对于古希腊人远航外出贸易或者寻找新的定居点大有帮助,正应了一句老话:陆地分裂了世界,而海洋又把世界连在了一起。在这片海域,古希腊人发展出了自己的多神宗教,宗教里的诸神力量非凡,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也有着和人类一般丰富的情感,这表明古希腊人的多神信仰或多或少源自他们对于聚居社群中出现强有力的带头人的渴望。然而,古代恶劣的自然环境常常把人们的希望无情打碎,考古学家发现,古希腊人平均寿命在30-40岁左右,高山和大海给他们带来了精神的财富,贫瘠的土地却也让古希腊人相比同时期发展出农耕文明的古埃及人和古中国人更加务实和善于思考。不同于农耕民族的一个最明显区别,古希腊人对于自称的具有超自然能力和通神能力的祭司和其他神职人员普遍怀疑,并对他们所谓的非凡能力提出挑战。这种怀疑和挑战最初是为了找出解决大多数人物质生活困难的办法,但伴随着思考层面的深入,挑战领域也上升到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于是,爱琴海土地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试验场,这里既有在社会制度上的民主与专制之争,典型者如雅典与斯巴达,也有着思想家们对于自然、宇宙的思辨,正是在这片海洋文明的摇篮里各种思想间的交锋,孕育出了后来的诗人荷马,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悲剧作家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达斯、伊壁鸠鲁和芝诺,科学家阿基米德,还有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



雅典的学堂——绘自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

    古希腊文明中,爱琴海上的政治形态主要是林立的城邦,这是地区分裂的地理环境造成的,这些城邦之间有时保持着如兄弟般的友谊,有时也会因为利益问题而兵戎相见,公元前5世纪,雅典实力最强大,也是最有希望统一希腊建立一个民族国家的城邦,但在公元前404年,另一个强大城邦斯巴达击败了雅典,从此,古希腊诸城邦之间战争频频,直到来自北方的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崛起才给这片地区带来了短暂的和平。在这里,我们不对古希腊城邦间历史做过多的阐述,一来因为太复杂,二来由于大部分城邦虽然相互独立,但各城邦的古希腊人其实彼此之间频频交流,这让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相同的文化,城邦的战争或和平史不能够对古希腊的葡萄酒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和后面要讲到的葡萄酒中世纪文明不同,中世纪的欧洲正是因为政治上和民族上的分裂才衍生出了今天我们所谓的葡萄酒旧世界,这是后话,我们在中世纪篇会详细讲述。古希腊的葡萄酒文明更多是随着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于古希腊葡萄酒文明,我们跟多需要关注的是古希腊人的生存形态、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




古希腊的城邦林立状态

    与今天所提倡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同,古希腊社会经济的发展并非依靠技术革新,生产工具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一直在缓慢改善,但是没有哪一种工具或技术的出现对整个社会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海洋文明下的古希腊人相比于大陆文明下的农耕民族应该更加重视发展个人的自由,这一观念受到古希腊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认可,因而,古希腊人民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民族人民更加受到法律的保护,也正是在这里出现了早期的民主制管理。古希腊大多数城邦的公民由于有足够的法律权利和政治权利,因而他们能够更积极地把精力放在生产和贸易活动上,可以说,是特有的社会制度和海洋民族传统的形成,在古希腊文明形成的早期让这片不太肥沃的土地经济开始发展起来。



民主的由来——人人参与政治

    古希腊的自然环境并不优越,从气候上来看,属于夏季干热、冬季湿冷的地中海型气候,土地是典型的岩石型土质,农民只能依靠雨水来浇灌庄稼,一般情况下,雅典的年均降雨量为824英寸。小麦每播种四年会有一年歉收,大麦相比之下更加耐旱些,每播种20年歉收一次,贫瘠的土地上只能生产有限的大麦和适合干旱环境的水果,如橄榄、葡萄等,面包、橄榄油、葡萄酒也是历史学家所说的地中海三食,事实上,地中海三食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希腊人饮食的核心。



地中海三食:面包,橄榄油,葡萄酒

    最早应该是腓尼基航海家把葡萄酒和酿酒葡萄枝条带到了希腊半岛,大量葡萄的丰收,让古希腊人开始接触酿酒,并思考如何收获好的葡萄以及酿出好的葡萄酒。古希腊人最初的酿酒与古埃及人相似:葡萄丰收后,人们用脚踩碎葡萄,使其出汁,利用陶罐收集葡萄汁进行发酵。在经过数个世纪的尝试之后,古希腊人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葡萄酒风格,并从田间的栽培到作坊中的发酵,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钟意的葡萄酒酿造工艺。为了增加葡萄汁的糖分,古希腊人选择在较晚时节采收葡萄,或者将一部分葡萄制干后随其它新鲜葡萄一并发酵,抑或加热葡萄汁,实现水分的蒸发和葡萄汁的浓缩,再有就是往葡萄汁中添加大麦、蜂蜜或大枣、无花果等水果,这样酿出的葡萄酒酒精度含量较高,往往需要在酒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水后才能供人饮用。为了改良酒的风味,古希腊人在酒中加入水果、蜂蜜,玫瑰花瓣,香水,或诸如茴香、肉桂、藏红花等香料,一些酒中甚至添加石膏。与古埃及人不同,葡萄酒是古希腊人日常生活的饮料,在古希腊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能见到人们饮用葡萄酒,只不过不同阶层的人群所饮用的葡萄酒依然有优劣之分。在古希腊社会,酿酒工人往往处于社会底层,他们在一天劳作之后,衣服上站满了较多的葡萄汁,他们回家将衣物中的葡萄汁拧出到容器内进行发酵,获得葡萄酒,但这样的酒品质绝对不会太好,而且不适于保存。



现存的古希腊陶器上绘制的正在采摘葡萄的人们

    和平时期的人口增长超过了逐渐超出土地的负载,导致了许多邦国在有限资源的分配上出现问题,这时各个城邦的统治者为了解决资源问题一般会对周边富庶地区发动战争,久而久之,通过战争成长起来的强大邦国成为了整个地中海地区邦国事务的仲裁者,如斯巴达和雅典。约从公元前750年起,另外一些古希腊人开始向外开拓殖民地,其殖民范围东到黑海北岸和克里米亚半岛,西至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半岛南部,再远一些可到达高卢南部,科西嘉岛,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乃至整个地中海东岸线。在黑海沿岸,古希腊人在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境内建立大片葡萄园。公元前600年,古希腊人抵达高卢南部的罗纳河,建立马赛城,并向当地人传授了如何进行枝剪以控制葡萄产量的技术,到公元前500年,马赛人酿造出了自己的葡萄酒。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的航船驶入地中海西部,与当时的西地中海霸主迦太基帝国发生冲突,此后数百年间双方为争夺地中海霸权而争战不休。



古希腊人和腓尼基人势力分布与航海贸易路线


第三幕:爱琴海上的明星——古希腊葡萄酒文明 (二)


长期以来,虽然地中海地区的古希腊城邦之间也纠纷不断,战争连连,但是总体上看来,他们有着共同的“希腊身份”,也有着共同的文化归属感,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说:我们共同的“希腊身份”,它源于一种共同的语言,并以我们共有的神庙、共同的祭祀以及源自共同祖先的风俗为基础。

    古希腊人宗教崇拜的神祗具有多神化和拟人化的特点,传说中最受古希腊人崇拜的十二主神大部分居于奥林匹斯山上,其他诸神则居住地点不定,他们也会偶尔乔装来到人类活动的场所。诸神力量强大,也有各自的分工,例如众神之首宙斯和他的配偶赫拉是整个神族的家长,雅典娜则是雅典和一些别的城市的守护神,也是艺术之神,阿波罗是智慧之神,波塞冬是地震之神和海洋之神,阿瑞斯是战争之神,阿弗洛狄忒是爱与美之神,德墨忒尔掌管谷物,至于狄奥尼索斯,是葡萄酒之神。早期对神的献祭仪式相当简单,人们选择一个特别场所,在这里宰杀一头牲畜,然后把供奉神灵的葡萄酒洒在地上,之后将宰杀的牲畜烤熟吃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用更加精致的仪式和越来越丰富的贡品祭祀这些神灵。大约公元前750年,希腊人开始建造神庙供奉他们的保护神,奥运会在此时兴起(大部分史学家认为在公元前776年)。运动会期间,所有战事必须搁置,来自整个希腊世界的运动员在赛场上竞技,优胜者除了获得崇高的荣誉,还能得到一定的奖金和纪念品,并享受许多城邦所给与的福利。



古希腊神话诸神



古希腊奥运会图


    除了奥运会,古希腊人还有许多的神祗崇拜仪式,如果按照柏拉图的设计,他甚至希望希腊人有365个节日,即每天向一位神祗献祭,这种理想最终没有实现,我们不知这对于古希腊人来说应该是感到庆幸还是惋惜。众多节日中,在场面和影响力上能够与奥运会相提并论的祭神仪式则是古希腊人对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崇拜。在希腊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宙斯与一名凡间女子的儿子,是有着凡人血统的正式神祇,由于宙斯妻子赫拉的嫉恨,他一度被赫拉肢解,宙斯又将他复活,从此狄奥尼索斯便在凡间游荡。传说中是狄奥尼索斯教会了人们如何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因此给普罗大众带来了欢愉,排解了烦恼。

    


古希腊陶器上的酒神形象  

   

    每年春季葡萄藤长出新叶或秋季葡萄成熟时,就意味着狄奥尼索斯来了,这时正是举行庆典的日子,早期的酒神节参与者们只有妇女,后来男人们也参与了进来。众多酒神信徒赤身裸体、头戴花冠,在野外毫无节制地饮酒、跳舞和狂歌,酒精作用下他们丧失了理智,先是把用来祭祀的山羊撕碎生吞,通过这种方式吸取生命的力量,有时一个偶然路过的男人会被他们当做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化身,众多酒神信徒会把他抓来撕碎,饮食其血肉,以纪念被肢解的狄奥尼索斯,随后的场面今人难以想象:酒醉唤起了众人对性的渴望,男男女女完全抛开了道德的约束,投入到混乱的性事活动当中,所有人都沉浸在了一种非理性的肉体陶醉和狂欢里。

    在这种丧失理智的场合,任何人都有可能卷入早期酒神节的狂热当中,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当节日结束,所有人又回归到日常的工作以后,许多酒神信众由于道德的谴责会对酒神节中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这样的崇拜仪式无论对一个家庭还是对一个社会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于是,各城邦执政官开始介入这一活动的主持当中,庄严盛大的游行和文明的表演成为节日主题,到公元前五世纪,仅在雅典纪念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节日就有四个,其中规模最为盛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城市酒神节,通过城市酒神节,普通民众获取了欢乐,政治家则在这里寻求人民的支持,然而城市酒神节留给全人类最伟大的遗产则是古希腊的戏剧。




早期的酒神崇拜

    古希腊人将戏剧分为了悲剧和喜剧,这二者都源自早期的酒神节,并在城市酒神节中发展起来。悲剧,希腊语为“tragoidia”,意为“山羊之歌”,名字有可能是因为早期的酒神节中人们将山羊献祭给狄奥尼索斯时因撕扯和生吃山羊而导致山羊发出令人怜悯的悲鸣而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文学评论著作《诗学》记载,悲剧的创作源自酒神崇拜的参与者们所创作的酒神颂歌,这种颂歌的素材大量来自古希腊早期的史诗,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些颂歌在酒神节中由十多个人组成的合唱团进行演唱,到了后来,许多表演者或者醉酒的观众已经不满足于聆听颂歌,干脆扮作颂歌中的古希腊人物载歌载舞。一些作家观看了表演之后受到启发,到家中对酒神颂歌内容进一步加工,创作出了悲剧表演的剧本。


古希腊悲剧《酒神的伴侣》绘图



尼采的经典之作《悲剧的诞生》


悲剧创作来自酒神崇拜的颂歌,而喜剧创作则源自古希腊人们的生殖崇拜赞歌,这也和酒神节密不可分,因为生殖崇拜赞歌也是在酒神节中进行演唱的,在歌唱过程中,歌唱者们会抱着巨大的男性生殖器模型游行,此时的整个表演会场气氛轻松,演唱者时而会中断演唱,和观众们开一些低俗下流的玩笑,这种气场和赞歌内容也为喜剧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古希腊最著名的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之作《吕西斯特拉特》讲述了雅典妇女们为了结束伯罗奔尼撒战争而集体组织性罢工,不与自己的丈夫们同房的故事。在那个时代的喜剧节目里,性通常是作家们拿来调侃的主体。

悲剧和喜剧的表演在城市酒神节渐渐成为传统,节日在每年的3月底举办,为期5天,但是实际上整个城市为了这个节日的到来早就已经开始忙碌。城邦执政官很早就开始挑选悲喜剧作家,这些人得有一定的名望,拿来参与节日庆典的剧本内容还要足够吸引人,悲喜剧作家选定之后的工作是挑选演员,然后张罗演员们的服饰和培训开销,这笔钱一般由城市里的富人赞助,这也往往成为一些有政治抱负的富人获得名望的捷径,通过斥巨资打造戏剧背景、购买演员服饰以及在节日中向市民分发福利,他们可以在市民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节日前两天,政府开始向民众透露入选庆典的戏剧剧情并介绍演员。节日前一天,政府组织人们把神殿中的狄奥尼索斯像请出来,并派人护送酒神前往乡村中巡游一圈,然后又送回来,但并不立刻送回神殿,而是把神像安置在剧场中,仿佛这样酒神也能观看到演出。终于到城市酒神节的正式举办了,第一天节日开幕,人们抱着巨大的阳具模型绕城游行,随后宰杀牲畜,将肉吃掉,并开始饮酒,演员们这时开始合唱,所有人载歌载舞,度过了节日第一天。第二天的游行时间较短,由那些父亲为国捐躯的亲少年穿上崭新的盔甲绕城游行,接受奖励。游行完成之后,参与城市酒神节的剧目开始上演,直到庆典结束。节日结束后的两天里,被城市执政官选做裁判的人对参赛剧目进行评判,分出名次。



图左:雅典狄奥尼索斯剧场遗址,环形区域为表演戏剧的舞台,周边斜坡为观众就座区,图中正对面的树林区则是当年的狄奥尼索斯神殿

图右:狄奥尼索斯剧场复原图


    酒神崇拜和古典戏剧的诞生之外,葡萄酒的出现主导了西方宴饮文化。虽然古希腊的许多城邦在后来渐渐发展出了酒吧,而且形形色色的顾客频频光顾这里,但是作为社会的上层人士,人们更偏向于邀请一些同样有社会地位的人到特定的地点宴饮(不包括有身份的妇女,她们只能出席婚宴),这个宴饮地点可能是在家里,也可能是在神殿里某一个租来的房间,他们认为能够举办这样的宴饮才称得上贵族,客人在接到主人写在蜡板上的邀请函之后,往往会先沐浴一番,抹上芳香的橄榄油,换上一身干净衣服之后前往饮宴会所。酒会上,人们喝的是按一定比例兑过水的葡萄酒,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避免喝浓酒引起失态,另一个目的则是延长宴饮的时间。饮酒往往在当天日落时分开始,持续到第二天天明,饮酒前人们已经用过了饭食,接下来大家会一边喝酒一边开始热烈讨论最近的各种新闻,第一次见面的朋友们也可以借此机会相互熟悉,通过这种边喝边聊的方式,古希腊人总是能够获得极大的乐趣,而在公元前八世纪左右,人们发明了一种的躺椅,从此古希腊人在宴饮场合开始告别坐着喝酒,取而代之的是躺在这种专门的躺椅上喝酒,这使宴饮变得更加惬意。酒会上的活动内容相当丰富,宴会主人请来各种文艺人员前来表演,贵族自己也会参与到这些文艺娱乐活动中,大量关于宴饮的抒情诗歌由此产生。饮宴过程中他们也会花钱叫歌妓过来寻欢作乐。



古希腊饮宴中除了葡萄酒以外的元素,从左向右依次是:歌女,妓女和侍童

    在古希腊人的宴饮场合中,也许是由于葡萄酒的作用,性行为非常普遍,而且并不只是局限于两性之间,希腊人在宴饮场合发展出来的同性之恋往往是成年男子与青年男子(有时是男童)之间的恋情,这在当时的古希腊社会并不被排斥,反而是男性之间十分正常的社交情况。关于这种现象,有人认为这仅仅是一种赤裸裸的肉体关系,而思想家柏拉图则认为:发自人体本能的男女肉体结合是肮脏的,当人们醉心于追求兽欲的满足时,往往会忽视对爱情真谛的探索,从宴饮文化中发展出来的男男之恋所追求的境界则更为神圣,这也是柏拉图式爱情所讨论的内容——对于纯粹的精神世界爱情的追求。



古希腊陶器上的同性之恋绘图


柏拉图著作《会饮》情景图

    无论是宴会中的文艺活动,或是男性之间的同性交往,又或者仅仅是饮酒本身,种种活动都有一套不成文的标尺来对与会者身份进行界定,如果一个人面对饮宴中的各种活动表现得手足无措,或者此人滴酒不沾,又或者他在酩酊大醉之后胡言乱语甚至对其他人拳脚相加,这样的人将被其他与会者所鄙视,以后恐怕也再难以获得饮宴的邀请。

    当然,葡萄酒除了带给人们激情与放纵,适量饮用葡萄酒有益人体健康在古希腊时期也已经被人们注意,古希腊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医药专著上很多给病人开的药方都有葡萄酒,这极大影响了古希腊医学发展,许多医生参考他的著作对病人进行诊断,而在东方的波斯,许多国王只用希腊医生给自己看病,并支付他们高额的薪水。


第三幕:爱琴海上的明星——古希腊葡萄酒文明 (三)

古希腊文明长期以来影响范围仅限于地中海地区,处于古希腊文明中心爱琴海地区的古希腊人视北部的马其顿人为野蛮人,大多数马其顿人也确实野蛮粗暴,没有文化。公元前4世纪,后来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13岁时被送往古希腊城邦底比斯当人质,在这里他结交了一批最杰出的希腊军事将领,并接受了毕达哥达斯学派学者的教导。虽然古希腊人并不视腓力为同胞,但他说希腊语,并获准参加了奥运会,还以马其顿王室名义在奥林匹亚神庙附近赞助修建了一座神殿。当回到马其顿成为国王以后,腓力二世开始把古希腊文明带上了这片土地,但是,腓力二世一生中所做的对古希腊文明发展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要数在公元前343年,他请来了一位著名学者教导自己年仅13岁的儿子亚历山大,这位学者就是亚里士多德。

作为继苏格拉底、柏拉图之后的大贤,古希腊文明之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学术涉猎极广,对于亚历山大的学业,亚里士多德将自己所知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宫廷或是市井,海边或是高山,皆成为了他们传道授业的课堂。除了政治学、逻辑学、历史学、哲学、天文地理等君王必修课以外,亚里士多德尤其重视培养这位学生的文学素养,要求亚历山大熟读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喜剧以及酒神颂歌,若遇上天气晴朗的日子,他还会在王宫花园里搭起戏台,让亚历山大和他的伙伴们扮演古希腊悲喜剧中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在亚历山大心中播下了追求文化进步的种子,直到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师徒二人还在频繁通信,亚历山大曾说,他对老师的敬爱绝不亚于对自己父亲的敬爱,父亲给与了他生命,而老师则教会了他如何高尚地生活。



少年亚历山大与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36年,年仅20岁的的亚历山大在继承其父腓力二世对爱琴海的希腊地区统治之后,通过镇压希腊城邦的反叛树立了自己在马其顿军中的威望,巩固了政权,随后率大军开始了著名的东征。从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先是将埃及纳入了自己的统治版图,然后召集大批工程师和建筑师,亲自参与建立了举世闻名的亚历山大城。随后他和他的部队继续东进,击败了东方大国波斯,并获得了这个帝国广袤土地的控制权,在这里,他不仅仅是一个征服者,而且还总以波斯帝国前统治者大流士的取代者身份出现,他穿戴波斯服饰,和当地贵族结亲,并鼓励自己手下的军事将领也这么做,有差不多3000名马其顿人奉命与波斯人结了婚。随后,亚历山大率领自己的军队继续向东部进发,他们来到了今天的阿富汗和乌兹别克斯坦,直到公元前326年在征服印度河畔诸部落过程中受到箭伤,这位伟大的征服者方才决定带着自己的军队返回。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路线及帝国全盛时期版图 (不同颜色区域为后来帝国分裂后势力范围)


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涵盖了欧、亚、非三大洲,除去征服者的光环,他本人也是一个积极的文化传播者,在东征期间,他高度重视马其顿、希腊和东方贵族的融合,除了鼓励西方人吸收亚洲文明和与亚洲贵族女子通婚,他还把古希腊文明带到了亚洲,在被征服地,一年一度的酒神节是狂欢的节日,马其顿人、希腊人和当地贵族都参与到其中,直到进入古罗马共和国时代的公元前53年,亚洲的游牧民族帕提亚人还在演出《酒神的伴侣》给他们的国王观看,正是这一年,他们击败了古罗马军队,并杀死了和凯撒、庞培齐名的古罗马前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许多希腊世界的学者与商人来到被征服境内从事学术研究和商业贸易,一个受过教育的希腊人从雅典出发来到东方的印度,他完全可以用希腊语和当地贵族探讨亚里士多德,而他从雅典一路走到印度不会没有葡萄酒喝,因为伟大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本人就对葡萄酒有着强烈的嗜好,在他东征期间,希腊世界的葡萄酒作为军需被源源不断送到了军队里,还有很大一部分则被赏赐给了当地贵族。然而,这位伟大的君王也常常因为醉酒而做出蠢事,在征服波斯帝国曾经的都城波斯波利斯后一段时间里,这里每天都举办着盛大的宴饮活动,亚历山大和他的将军们被无尽的美食、美酒和娇艳的女子围绕着,有一天,在酒精的麻醉和众人的吹捧下,这位年轻的君主被美艳的雅典名妓泰伊思怂恿,答应了将波斯王的宫殿焚毁,以报当初波斯人入侵希腊和马其顿之仇的请求,此时的亚历山大已经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他手持一支火把,带领着自己手下的将士们,亲自放火烧毁了这座宫殿,直到第二天亚历山大酒醒,才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急忙下令救火,但是为时已晚,这座宫殿很大一部分已成为废墟。



醉酒后的亚历山大烧毁波斯宫

据《帝王起居录》记载,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参加了一次庆功酒会,同部下喝酒直到深夜,随后亚历山大大帝退席并准备返回寝宫,在回宫路上再次受邀到好友莫迪乌斯家中喝酒,在喝了许多酒之后他开始入睡,并开始发烧,但这并没有引起压力山大的重视,他在睡醒后又同莫迪乌斯继续狂饮,随后的日子里他的健康状况一天比一天恶化,感到命不久矣的征服者在临终前召见了他手下的那些将军们,当这些人问亚历山大准备将帝国托付给谁时,这位32岁的帝王回答说:给最强者。于是在亚历山大死后,国土陷入了分裂,他手下的将军们在各自的领地上当起了国王,战火在帝国境内再次被点燃,经过长期的战争,帝国的马其顿、埃及、色雷斯和西亚地区分别落入亚历山大昔日的部下之手,其中,亚洲的被征服地由于距离希腊地区较远,东方文明的旺盛生命力再度活跃起来,希腊化的印记随着时间慢慢淡化,而在其它地区,希腊文明的特色与当地文明渐渐融为一体。亚历山大的部将托勒密统治着埃及,并在后来自封为法老,将亚历山大城定为都城,在埃及,托勒密家族每年都要举办许多盛大的节日来纪念狄奥尼索斯,还把狄奥尼索斯融入到了古埃及统治之神欧里西斯的形象中,亚历山大城渐渐成为地中海东部的经济文化中心。至于希腊文明的发源地爱琴海地区,由于大批移民前往亚历山大所征服的地区定居,几次移民潮下来爱琴海地区的人口已经进入了负增长状态,过去,古希腊诸城邦依靠出口葡萄酒、橄榄油来换取海外殖民地的粮食和各种原材料,但是随着亚历山大远征的步伐和技术的传播,商贸的中心开始向东部转移,殖民地和被亚历山大所征服的地区也开始发展起自己的葡萄园,古希腊葡萄酒文明随着爱琴海地区经济的衰退而停滞不前,与此同时,在不远的意大利半岛,古罗马人开始崛起,他们将用武力实现对西欧、近东、北非和地中海地区的统治,一个新的葡萄酒文明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名称:
遗失的葡萄酒——从古典时期到地理大发现的世界葡萄酒文明演变史

作者:李斯屿,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研究中心葡萄酒科学博士

状态:未完成,正在进行中
转载声明:如需转载,请注名出处及作者,未经作者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联系方式:QQ/微信:1538419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