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总在说瑜伽中的“专注”,到底应该怎样专注?

 依依书吧 2016-10-28


文 | 张鹤

瑜伽讲究意识的专注

那么,是不是任何一种专注都具有瑜伽的品质呢?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几种不同的状态的“专注”




在黑暗的角落里

一个无助的孩子惊恐的看着几个歹徒逐渐的向他靠近




这样的“专注”,恐惧与之如影随行。


这样的恐惧,是生物的本能,在特殊条件下是有意义的,大家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因为恐惧而爆发出意识的潜能的状态,比如大街上一辆车向你撞来的时候,是不是我们的身手都会瞬间变得敏捷不少?但是之后呢?是不是短时间的爆发和心有余悸的后怕会让很多人双腿发软?所以,这样的专注带来的,是暂时的杰出,但内在能量的耗损是巨大的。


而我们很多时候在瑜伽的练习过程中,因为担心不正确的动作而带来的紧张,对身体进行的强迫性调整,恰恰和这样的专注有相似共通之处。


那么,动作细节和身体调整需不需要?要不要注意?

当然需要,但是这样的调整,应该处于一种对身体的关爱,对练习效率的提高,而不是把过多的专注力放在对瑜伽伤害的恐惧上。而作为瑜伽老师,也需要尽量少用“你这么练习,会如何如何”这样的教学方式,去吓唬学生。很多时候,我们对身体损伤的恐惧反而会让我们的意识过度紧张,身体在练习时变得僵硬起来,导致不必要的损伤出现。所以,恐惧型的专注,并不可取。




病床上

一位病人在疼痛中呻吟




他除了疼痛没有其他任何思考和感受,这样的“专注”,其实是被动的。


甚至可以这么说,这种专注是身体的疼痛对意识的干扰和强行收摄,并不是我们希望的专注。他让我们的意识过多的注意在局部,而忽略了整体,并非是瑜伽中应该有的连接整合之后的专注。


那么如何看待我们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的身体不适呢?

首先,我们需要判定不适感,尤其是疼痛感是否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很遗憾的是,在练习初期,我们很难对身体感受下一个正确的判断,身边也不会总有有经验的老师,那么,保险起见,不适感出现,无法判定就坚决避免。然而,即使我们真的判定的这个不适感是正常的,也不要为了效果更好而过度的加强。


比如:适当的拉伸肌肉可以让肌肉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但是超过拉伸范围或者时间过久的拉伸,也会导致肌肉的离心性紧张和劳损。长期伏案的人上背部的紧张和劳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所以,练习过程中程度的把握很重要。一个评判标准就是,你在调理局部位置的时候需要同时能够对身体与呼吸的整体依然有良好的把握,感知到他们的状态,如果所有的感知力都被局限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完全不知道其他部位状态如何的话,那么要么是体式幅度太大,要么就是持续时间太长了。




一个心如死灰的抑郁症的患者

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这样的“专注”状态中,我们的意识其实完全被情绪所控制,并不是真正的专注。


人在抑郁,暴怒,兴奋的状态下,往往会不顾实际的身体情况,做出一些超过身体承受能力的事情来。


在瑜伽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人练习只是为了求兴奋,求过瘾。大强度的练习,汗流浃背的舒爽,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求发泄。这样的练习有其正面的意义。我们确实可以通过瑜伽让负面情绪发泄出来,但是,这样一个发泄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消耗的过程,在情绪疏导完毕之后,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体情况做一些平衡和恢复性练习,而不是完全被自己的喜好和情绪牵着鼻子走,还把这样的行为当成是坚持和专注。




一个舞者,跟随音乐舞动

尽情的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心无旁骛




这样的“专注”状态,很美,看着就让人心生喜悦,但却不是每个人的身体都能hold住的。


当瑜伽成为一种表达,当我们的身体跟随着意识沉浸到一种生命的状态之中的时候,身体,呼吸,意识,可以是一个合一的整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流动。但是,这样的状态需要长期的习练和冷静而敏锐的觉知力作为基础,并非是可以强行捏造出来的。


这样的能力,也是需要在长期的练习中自然形成而不是刻意追求而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做高难度体式给人带来的是震撼和美感,是一种举重若轻的从容;而有些人摆出来的体式总是让人手心里攥着一把汗,生怕他一个不小心把自己弄伤了。所以,当我们的身体能力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状态的时候,千万不要刻意追求体式的难度和行云流水的节奏,忘乎所以很容易,但是随之而来的代价,也可能很严重。




一位母亲,目不转睛的看着熟睡的孩子

心中充满温暖与爱




当当当当~~~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专注”状态。


当然,我们的觉知力和关爱不要老放在孩子身上,把同样的爱和陪伴带给自己好不好?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用全然接纳和包容的态度,带着喜悦和关爱调整自己,伴随自己一天天的成长,一起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个,才是瑜伽应该有的专注和心态。




一位老人在花园里轻嗅一朵兰花

沁人心脾的兰花让他物我两忘




终于到了最后一种“专注”状态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物我两忘的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希望大家能够在不经意间与其相遇。其实不一定是练瑜伽体式或者呼吸啊,春赏百花秋弄月,夏迎凉风冬听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季节。用一种随缘的心态,与自然合一,那么,每天都是三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