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背诵班《伤寒论》第三十天

 为什么73 2016-10-30




伤寒论三十天




小承气汤证
200、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原文析义】
“被火”指用火法治疗,火法包括艾灸、温针、热熨、火熏等。阳明病里热亢盛,误用火法治疗,是犯实实之戒,使邪热更炽,津液愈伤,热郁于内,三焦气机阻滞,再加津液内亏,故汗不得畅出,小便不能通调,邪无外泄之路,内迫血气,熏灼肝胆,故成发黄之证。治当清热凉血,生津利胆。

【辨证提要】
辨证要点:火劫发黄证由热炽津伤及发黄证组成。辨证要点是身黄如橘子色,微头汗出,小便不利,发热,口渴,舌红降少苔,脉细数。
病机:热炽津伤,胆热液泄。
治法:清热凉血,生津利胆。可用茵陈蒿汤加生地、赤芍、丹皮等。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原文析义】
此条论述阳明病可攻与否及区别应用大、小承气汤的辨证要点。

本条文可分三段来理解。从“阳明病”至“大承气汤主之”为第一段。主要讲述大承气汤证的主脉主症。按一般论,脉迟为寒,但结合症状分析,此条脉迟是由于实热壅结于里,腑气不通,脉道郁滞所致,故其脉必迟而有力。虽汗出,却不恶寒,说明表证已无。由于腑气壅滞,外则影响经脉,气血运行不利,故身重,内则气机不得通降,故短气、腹满而喘。更见潮热,是病已转属阳明,燥热腑实内结之征。四肢禀气于脾胃,肠胃燥实,热迫津泄,故手足濈然汗出。以上各症,当是阳明里热燥结,腑气不通,燥屎已成之候,故曰:“此大便已硬也”。此时攻下条件已经俱备,应投与大承气汤,以峻下热实。

从“若汗多”至“未可与承气汤”为第二段,说明不可攻下的情况。若虽汗出较多,但有轻微的发热恶寒,表明表证未尽解;其热不潮,提示腑实未完全形成,故不可给予承气汤攻下。

自“若腹大满不通者”至“勿令致大泄下”为第三段,讲述小承气汤证。如果表证已解,腹部胀满较重,大便不通,气滞显着,尚无潮热,说明里虽实满而尚未燥坚,故只用小承气汤轻下,不可用大承气汤峻下。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云:“伤寒以身热恶寒为在表,身热不恶寒为在里。而阳明无表证者可下,有表证者则不可下。此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潮热,皆里证也,脉虽迟犹可攻之。以腹满便闭,里气不行,故脉为之濡滞不利,非可比于迟则为寒之例也。若手足濈然汗出者,阳明热甚,大便已硬,欲攻其病,非大承气不为功矣。若汗多、微发热恶寒,则表犹未解,其热不潮,则里亦未实,岂可漫与大承气汤,遗其表而攻其里哉!即腹大满不通,而急欲攻之者,亦宜与小承气,微和胃气,而不可以大承气大泄大下,恐里虚邪陷,变证百出,则难挽救矣。”对理解本条颇有帮助。

    本条一是论阳明腑实兼有表证者不可攻下,当先解表后攻里。二是补述大承气汤证的又一见症——手足濈然汗出。三是指出应用承气类的重要辨证依据是有潮热,其热不潮不可与。四是提出“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提示了小承气汤证重在痞满。故具有较高的辨证指导意义
 


编辑:杨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