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教师100条新建议39/40

 江山携手 2016-11-01

第三十九条  合作是竞争的归宿

    “团队”是一个新的概念,团队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组”或“群体”,是指有共同愿望、共同目标、能协调一致的和谐的“组”或“群体”。团队是合作的产物,在强调竞争的时候,人们往往忽视了合作,没有合作就不会有共同愿望和目标,也就不能协调一致的行动,那么就没有团队这个概念了。可见,团队这个概念是“合作”这一思想观念的产物。那么,是不是强调了合作就意味着取消竞争?不,我们千万不能将竞争与合作对立起来看,我想一所富有活力而又有前途的学校一定是将合作作为竞争的最后归宿的学校,我称之为“合争”。

     在学校,我希望形成各种类型的教师团队。

     ⒈ 行政事务型工作团队。这是学校实现工作目标、完成工作任务的固定团队,包括中、上层管理者团队,学段团队,年级组团队和后勤服务组团队,这类工作团队承担学校大部分行政事务。

     ⒉ 学术型研究团队。这是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工作团队,承担改进和开发课程产品的任务,主要包括教研组和各类课程开发小组或课题研究小组。

     ⒊ 权益维护型团队。这是非行政性的体现教职工参与并监督校政的团队,包括工会及工会小组、教代会及各分支小组等。

     ⒋ 民间自治团队。这是完全由教职工自愿组建的团队,发挥不同的作用,如教职工社团、学术委员会、师德自律委员会等。

     ⒌ 综合性工作团队。这是行政、学术、自治兼有的工作团队。如一、五年级竞聘上岗的教师小组,他们要实现行政任务目标,但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研究性。

     ⒍ 政治性的团队。指党、团组织,他们有政治目的。

    为什么要形成团队呢?一是因为团队是合作理念的必然产物,要培养会合作的学生,就首先要有善合作的教师。第二是为提高学校竞争力,要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就要有高绩效的教师团队。

    那么,什么样的团队是高绩效的呢?美国盖普洛公司对上千家企业和1亿员工进行长达25年的研究发现,高绩效与12条标准有高度相关性,这12条标准分别是:

     ⒈ 团队成员都知道对自己的工作要求。

     ⒉ 团队成员有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和设施。

     ⒊ 在工作中,大多数成员认为每天都有机会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⒋ 团队成员经常因工做出色而受到表扬。

     ⒌ 团队的主管或同事关心团队成员的个人情况。

     ⒍ 工作单位有人鼓励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

     ⒎ 在工作中,团队成员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受重视。

     ⒏ 学校的使命/目标使团队成员感觉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⒐ 团队成员都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

     10.团队成员在工作单位有至少一个最要好的朋友。

     11.在过去六个月中,工作单位有人和成员谈及团队成员的进步。

     12.在过去一年中,团队成员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

    为什么上述12条标准可以测评团队的高绩效呢?主要是因为如果一个团队表现出四大特征(工作效率、员工保留率、顾客满意度、工作目标达成度),那么,这个团队一定能取得高绩效。接着再回到这12条标准,我们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特征均是由12条标准所涉内容而引发。

     12条标准中的第12条:“团队成员都知道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团队成员有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和设备”,这两条标准的主题为“教师具备了基本的工作前提”,即明确了自己工作的要求,并获得足够的工作条件。教师如果不获取这些基本前提,将无法正常工作。

    3456条表明教师的敬业与奉献,第3条将教师在工作中发现并发挥了自己的专长,第4条讲员工工做出色,第56条讲教师因为工做出色而受到关心和鼓励。

    78910条是讲教师的归属,指工作团队会时时给予成员以人性关怀,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学校绩效紧密相连。

    1112条:“在过去六个月中,工作单位有人和成员谈及团队成员的进步”,“在过去一年中,团队成员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看来这是最难做到的两条,而如果真做到了,就意味着团队有了更高的境界,即团队高绩效本身已经不是目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追求高绩效而帮助员工共同成长。

    要建立符合这12条标准的高绩效团队,干部是关键,团队主管在此起决定性作用。作为干部在工作中就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⒈ 坚信“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自动改变”。每个人的个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如果个体特点被消除,是不人道的,也是浮表的,因而是不可能的。管理干部的任务绝不是改变人,而是宽容人,千万不要以自己固定的标准去衡量人;如果将自己的个体特点作为标准去衡量人,那更是错误的,是专制而霸道的。我们要经常问“他是谁”,而不是说“他应该是谁”。

     ⒉ 我们经常说“人无完人”,人是有缺陷的,因而对人的管理有两种方式,一是补缺,二是扬长。补缺是最理想的事,但补缺也是最枉费心机的事。因此干部应多发挥现有的优势,帮助教师发挥现有优势并鼓励他,是干部的主要工作。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因为你必须克服许多障碍,尤其是自己心中的障碍。但因为你是干部,你应该有能力消除这些障碍,将鼓励员工作为自己的“口头禅”。

     ⒊ 不是控制员工、干预员工,而是为员工的工作提供某种催化剂。首先是发现教师的长处,并予以肯定。比如他的特殊才干,这些才干别人不具备或较少具备;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或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智力、创造力、点子和灵性;在处理具体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经验;在困难与艰巨任务面前表现出的坚定性等等。其次是对教师提出工作要求,应非常明确告诉团队成员该做什么,要明确工作的目标,至于工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则应相信成员会创造性的完成。其三是下达任务之后,应十分关注成员工作过程,并适时给予鼓励。其四是培养团队成员,在成员工作中,应帮助其发挥长处,为其发展创造条件,所谓培养,就是帮助他找到最合适的位置。

    我相信所有人都喜爱生活工作在高绩效团队中,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为此而努力呢?

第四十条 融办学理念于学校的血脉之中

办学理念就是每一名教职工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我希望北郊学校中所有的人都是因为一致的办学理念而凝聚在一起的。

在一家儿童商店门口有三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像是一个语言游戏,其实是这家商店的价值理念。“一切为了孩子”,就是商店的一切服务的惟一目的是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就是商店能为孩子的所有需要哪怕是特殊需要服务;“为了一切孩子”,就是每个孩子在商店里都能受到良好的服务,不存在歧视现象。我很喜欢这三句话,但被商店用过了,我们不能用了。

商店将三句话挂在门口给孩子的家长们看,但其实还是以赢利为目的,学校如果提出这样的三句话,就不是仅给家长看,更要给老师们自己看,起一个警示作用,经常提醒自己,反思自己,激励自己。这三句话更不能成为口号,而要成为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

学校的目的是孩子,与商店为孩子的目的到底还有区别。商店招徕孩子,为孩子的今天,为了孩子的吃穿消费;学校为孩子,其实是要为孩子的明天,为孩子的明天负责,是为孩子打下精神的文化的底子,而不是吃穿。

在形成了这些想法之后,我们全校上下一起讨论了几次,最终提出我们北郊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

我非常欣赏这句话,不仅因为它是我们共同智慧的结晶,还因为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梦想。

首先这句话是个动宾结构“为……”表明我们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孩子本身。什么是“以人为本”?将全部的出发点和归宿放在孩子身上,这叫做“以人为本”。如果再进一步发掘,可以将这句话理解成“关注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尽力为每个活生生的不同的个体提供良好的教育与服务”。我认为这一表述体现了教育民主化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第二,我非常喜欢“创造”这个词,这是个动词,表明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可以“创造”孩子们的未来,我们相信只要勇于行动,而且是创造性的行动,那么每个孩子都会有未来。我认为这是搞教育的人的一种自信、豪气和决心。

第三,这里用了“孩子”一词,这个词十分亲切,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学生”,他们是一条条有血有肉有灵有魂的活泼泼的生命,必须要善待和照顾、体恤的。孩子是我们成人世界的阳光。

第四,这句话中的“美好的未来”,有很深的内涵,“未来”是指我们注重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美好”的未来,则指孩子将来一定会有锦绣前程,事业有成,更重要的是他们享有美好人生,孩子的将来会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这两者要统一起来,因为有的人事业有成,却很痛苦,精神痛苦,干工作如做苦役,精神没有提升,心灵不能净化,思想不能自由,这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有的人很会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享受精神愉悦,然而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工作不能顺利,事业不能发展,自我价值不能实现。这两种人其实都不幸福。因此美好的未来就是指孩子们的将来既能顺应社会又能心智健全,精神充实。

所有我认为“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这句话不错。将这句话作为办学理念,有两大作用,一是对外宣传,二是对内要求。特别是对内要求,要求学校管理层每天都要问,今天的学校决策是否在“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要求教师每天问,今天的教育教学是否在“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如果我们北郊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均以此为标尺,若干年以后,这句话自然成为学校文化,融化于学校的血脉之中,而不是悬挂在墙上的标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