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滤杯是如何影响萃取的?滤杯大PK在此

 刀光剑影wjg 2016-11-09

[导言]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我对不同滤杯进行咖啡萃取测试获得的数据分析

第二部分:滤杯的作用和分类

第三部分:滤杯的比较和设计理念及其对咖啡萃取的影响

希望本文既能成为入门者选择滤杯时的参考,也可以为从业者或资深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部分


每天都会用各种不同的滤杯做手冲咖啡的我,一直很想知道,滤杯的不同到底会如何影响咖啡的萃取,这些咖啡喝起来又会是怎样的感觉。在2016年的还剩下两个月的时候,我做了这个测试: 固定所有的变量,只更换滤杯。


咖啡豆:云南(某宝购入)  

 烘焙日期:2016年9月23日  

 测试日期:2016年11月1日

烘焙度:中深度烘焙, 豆表45.5#  豆芯48.4#       

研磨度:小富士磨豆机 3.5#(近似于白砂糖颗粒)

粉水比: 15克:250克水,滤出约220克咖啡液

水质:普通过滤水,TDS: 158PPM, pH 7.61, GH36, KH71



注水方式:分段注水,尽可能在同样的时间点注完,观察不同滤杯最后滤完的时间。 


解释一下:

浓度:表示咖啡液中所含的可溶性物质重量占液重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举例:如果咖啡粉中有2.7克物质溶入了水中,咖啡液重量为216克,则这杯咖啡的浓度就是1.25%,计算方法为:  2.7 ÷ 216 ×100%=1.25%


萃取率:表示咖啡粉中有多少可溶性物质被溶解到了水里,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接上例:冲泡咖啡的粉重15克,其中有2.7克物质溶入了水中,这杯咖啡的萃取率约为18%(此处忽略咖啡粉本身的水份含量),计算方法为:2.7÷15×100%=18%


一杯咖啡的浓度如果太高,喝起来会觉得厚重,也可能会觉得刺激而难以入口;而浓度如果太低,喝起来会觉得寡淡如水,没有味道。

比较容易让大部分人接受的滴滤式咖啡的浓度为1.2%~1.35%之间。


咖啡中70%是木质纤维,约30%是可以被水提取出来的可溶性物质。

在这30%里,有些物质如果溶解到水里,喝起来会带给人不舒服的感觉,比如苦、涩、麻。通常这类物质溶解得慢,如果不想要它出现,我们是可以通过控制萃取率来规避它的;而如果只有少量的物质被溶解,喝起来没有风味,或者感觉淡,没有香气,这种感受通常是因萃取不足造成的。


所以,一杯好喝的咖啡通常萃取率在18%~22%之间。


冲泡咖啡时,浓度和萃取率是相关的,也是我们要同时考虑的两个数据。


让我们对上表数据做个总结。你发现了吗?

  • 不同的滤杯滤出同样的水量,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在其他变量一致的情况下,这会影响到萃取率。

    即: 粉水比不变的情况下,萃取时间越长,萃取率越高

  • 中深度烘焙的咖啡,一般情况下会想到苦,但我在这一组测试中没有喝到苦,这是因为研磨度(接下去的几期我会展示不同研磨度下咖啡的萃取表现)。

  • 在各个变量一致的情况下,咖啡液的浓度也基本上是固定的,小幅的变化是因水量的少许差异以及萃取率的不同。

    即:粉水比相同的情况下,萃取率越高,浓度也越高。

    萃取率相同的情况下,水量越多,浓度越低





第二部分


【滤杯不同,同样注水方式下的萃取时间也不同,这取决于滤杯的内部结构和其设计原理。】

(这是本篇的重点内容)

◆※◆

滤杯: 冲泡咖啡时使用的过滤介质的一种。


当我们想要自己做一杯不加糖不加奶不加其他添加物的清咖啡时,我们能够使用的工具不外乎咖啡机、法压壶、摩卡壶、越南壶、爱乐压,或者

滤杯 手冲壶。


我们喝的咖啡,是由经过烘焙后的咖啡豆中所含的芳香物质和水共同组成的。

烘焙好的咖啡豆中含有一千多种芳香物质,有的在研磨成粉的时候以气体的形式飘散(所以磨粉时闻起来很香),有的必须与溶剂(水)接触后才能释放出来,这就是我们所喝的咖啡。有的咖啡粉因为受到高压或拉扯以及高温的水,油脂释出并和气体、杂质混合在一起浮在咖啡液上方,比如Espresso。


不管用哪种方法制作咖啡,咖啡粉与水接触,其中的物质被水溶解、被水解、再扩散到水中的这个过程,我们用“萃取”两个字来表示。


不管用哪种方法制作咖啡,咖啡粉都只能使用一次,制作完毕后剩下的咖啡渣要么被丢弃,要么与水一起喝下去(如土耳其咖啡)。



很多人不喜欢使用法压壶,主要是因为清洗不方便,同时咖啡液中会有细粉(渣),就和在Espresso中加水制作成的美式咖啡一样,这是因为它们都是使用金属滤网来过滤咖啡渣的,细粉和油脂就可以通过滤网的小孔渗透出来。


而使用滤纸的手冲滴滤咖啡则满足了人们对于干净口感的追求。

不是所有滤纸都需要搭配滤杯的,比如CHEMEX一体壶。

除它之外,

其他的滤纸都必须用形状相同的器具托起来。

或者说:

为了使口感干净,而在器具上加了一个形状相同的滤纸进行过滤。

总之,

滤纸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咖啡渣和泡沫,

滤杯的主要作用是托起滤纸,并帮助萃取



-1-


滤杯有哪几种?(滤杯的分类)


  1. 根据材质分类:



  2. 根据大小分类:

    1~2人份、 2~4人份、4~6人份

  3. 根据形状分类:

    锥形滤杯、扇形滤杯、蛋糕形滤杯


喜欢手冲咖啡的你,拥有几个不同的滤杯?

在紫葭咖啡的的手冲咖啡小调查中,喜欢使用V60滤杯的朋友占了总投票数156人中的64%,喜欢使用三孔扇形滤杯的朋友占12%,其他的选项占比太小,不予公示。


下面的内容,要为大家充分地介绍一下市面上常见的几种滤杯,关于它们的特点、对萃取的影响、操作性以及咖啡口感上的不同。



-2-

滤杯的特点、设计理念及比较


1. 滤杯经典:   V60

不是所有看上去和V60长得像的滤杯都叫V60,你可以叫它“锥形滤杯”



影响咖啡萃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水温、研磨度、粉水比、使用的水以及因注水不同带来的萃取时间的不同,这些是人为控制的。 而萃取时间也会因器具不同而改变。比如滤杯的不同。


只要水仍然在与咖啡粉接触,咖啡就在萃取。所以,水从咖啡粉中穿过并从孔中流出来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萃取率。也就是说,在其他变量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水流速度会影响咖啡萃取。


在滤杯的结构中,直接影响水流速度的一是孔的直径大小,一是导流槽(又叫肋骨)。

孔径大小影响水流速度,不需要过多解释。我们来谈谈导流槽。

导流槽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引导水流的意思。其实,它有两个最重要的作用,

一是延长水流的路径,延缓水流速度;

V60和bonavita锥形滤杯的导流槽都是顺时针方向呈弧度,区别在于弧度不同带来的导流槽的长度不同,以及导流槽分布密度的不同。因而,bonavita滤杯的水流速度比V60要慢,萃取率略高。

二是帮助排气。

烘焙好的咖啡豆富含二氧化碳气体(尤其是烘焙度较深的咖啡豆),在咖啡粉与热水接触之后,二氧化碳会释放(水温越高,排气越剧烈),这种释放会在整个萃取过程中持续(排气量不断减小)。当我们把滤纸打温,会看到一部分滤纸贴在滤杯壁上,一部分滤纸贴在导流槽上,这时会产生缝隙,这缝隙可以帮助排气。所以,导流槽深的滤杯,排气效果会好过导流槽浅的滤杯。


那么,V60的特点和设计思路是什么呢?看下图:


V60的孔径较大,如果需要提高萃取率,在不改变研磨度和水温的时候,可以通过改变注水来实现。比如:细水流注入、不要在滤杯边缘注水、或者采用分段注水。

如果你是新手,还无法控制好水流,想要提高萃取率,可以将研磨度适当调细一点点,因V60孔径大,不用太担心水流不下去的问题。


2. KONO(气压式锥形滤杯)

据说KONO滤杯是借鉴了虹吸式的萃取原理,请原谅我没有太深入的研究这一点,也无法诠释它的设计理念。

KONO滤杯的特点是:导流槽直上直下,并且只有三分之一的高度,孔径只有14MM。


优点:滤纸上部贴在滤杯壁上,下部贴在导流槽上。萃取时气体被挤压到下方三分之一处的缝隙,然后再从下面排出去。这样可以造成滤杯和分享壶的空气压力差,从而帮助萃取。


缺点:导流槽直上直下,水流路径短。如果滤杯内的咖啡粉不少,未能超过导流槽的高度,则KONO的气压式萃取就实现不了。


孔径14MM,使得水流更集中,弥补了水流路径短的不足。可以实现充分萃取。我们可以在上表中看到,KONO滤杯的萃取率高于V60。


3. KALITA三孔扇形滤杯

很多人说不喜欢它,它居然不是圆形的!怎么可以这样?我们都是要划圈圈注水的,它个椭圆形,让我如何划圈圈?  


看到上图中的文字了吗? 对,那就是kalita三孔滤杯的主要特点。有什么好处呢?

  • 因为底部是三个小圆孔,水流出去的速度比较慢,所以整个过程是半浸泡式的萃取。对于不擅长控制水流的新手来说,它很容易帮助你实现充分萃取,而不用担心会因水流过大导致萃取不足。

  • 底部是平的,四周的水先汇集到底部,再分别从三个孔流出,只要不是特别偏地冲刷滤杯壁,一般不会萃取不均匀。

  • 也正因为是半浸泡式萃取,所以你无需担心划圈圈的问题,该怎么划圈就怎么划吧。

  • 如果你不擅长使用搅拌的方式帮助萃取,在用kalita滤杯时,请不要磨太细。

回去看各种滤杯的萃取率比较,三孔滤杯的尾段水流速度较慢,萃取率高于V60和KONO滤杯。


4. bonavita蛋糕形滤杯


蛋糕杯的两大特点:

  • 圆形肋骨,使得水流下来的速度变慢。不明白原理的话就想像一下城市中的阶梯式喷泉设计。

  • 底部是平的,孔是小的,所以水流出去的速度相对也会慢。

  • 上圆下圆,加上底部是平的,所以同样粉量倒入这个滤杯后,粉层比较薄,配合四小孔,萃取会比较稳定而均匀。

  • 也因为粉层较薄,如果粉量不增加,不建议研磨太粗。





综上所述,对于咖啡萃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滤杯的设计的确会影响到萃取率,然而,我个人认为,相对于滤杯的影响来说,研磨度、水温和萃取时间的影响更大。


因此,我的观点是,只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滤杯就可以了。如果你还没有购买滤杯,可以参考本文的介绍。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紫葭咖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