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完瑜伽总是脖子疼,你肯定是忽略了这里!

 花笺 2016-11-16

文:李晓钟


瑜伽练习时

我们总在说肩胛骨、髋骨、尾骨……

好像大家总容易忽略颅骨?



颅骨,也就是我们的头,脑颅。颅骨(skull)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除下颌骨及舌骨外,其余各骨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连结,起着保护和支持脑、感觉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


首先你需要从重力的角度建立一个颅腔稳定的概念,即:颅骨的最高点(俗称后脑勺的顶点)具有向后的力量,颅骨的底端具有向上延展的力量,这两个之间保持合力为零,它们可以互为约束,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任何一方的力量大了都会造成颅骨的不稳定,造成颈椎的疼痛,如果颅骨的最高点向后的力量过大,那么一定会挤压颈椎后侧。同样颅骨底端向上延展的力量过大,那么一定会挤压颈椎的前侧。这两个力量平衡,才可以确保颈椎前后的伸展没有任何挤压。当然,此时的颅骨就是最为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瑜伽意义上的颅骨稳定的概念。



避免一些错误的概念


当我们建立好“颅骨稳定“的概念之后,还要避免一些错误的概念:


第一:”“下颌内收“,这并不是好的指导口令,它会造成颈椎前侧的挤压;

第二,“抬下巴”,这也是不好的口令,它会丢失颈椎后侧的空间造成后侧的挤压;

第三,”抬头眼睛往前看“,这也不是好的指导口令,它会造成颈椎后侧的挤压;

第四:颈椎的逆时针和顺时针的转动,这是很多瑜伽馆老师授课时候的“标准”热身”动作,这是更加危险的动作,挤压胜过与伸展,对于颈椎病的人容易造成瘫痪。




以上是常见的错误概念,需要我们避免。瑜伽练习需要聆听身心的声音和反映,颈椎觉得疼痛了,那就是在警告我们。如果,我们及时调整改善了这个疼痛,“觉知”就会在当下诞生出来,如果,你听之任之,这就是无觉知的行动了。


你必须要保持颈椎前后左右都同样的伸展不挤压,不丢失颈椎的自然曲线的空间。你要用自己的觉知去保持颈椎的空间,你不是用一个不明白的口令去指挥身体去练习瑜伽体式。




平躺地板的体式和肩倒立系列中,颅骨的顶端就是根基之一,肩膀也是根基之一,在根基向下作用之下,我们颈椎后侧肌肉立刻会收紧有力,并且恢复出颈椎固有的曲线。


一般来说,瑜伽练习者并非都是医学专家,生理结构解剖专家,其实也没有必要知道很多这些知识。所以有一个原则可以简单的去掌握,就是“从三四节颈椎的位置”低头和抬头就比较好,当然也适用于颈椎向右侧向左侧的侧向伸展的动作。




颈椎是脊椎的一部分,因此,颈椎的运动是脊椎运动的一个部分,不可单独运动。很多人对此没有太多的常识,比如上犬式,眼睛蛇式和反台式中,当我们的胸腔都没能有向上伸展的时候,头已经仰到了后面,这就折叠了颈椎后侧,当然就没有任何的舒适和放松了。



正确对待颅骨的两个特性


颅骨的稳定性就是来自我们如何正确的对待颅骨的两个特性,即:颅骨顶端向后延展的力量和颅骨低端向上伸展的力量,在生活中让它们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


当时,现代生活中的手机的使用已经打破了颅骨的平衡,丢失了颅骨顶端向后延展的力量(颅骨顶端向前异动了),也丢失了颅骨底端向上延展的力量(颅骨底端向前伸展了)。我们越来越走向了“猿人”的形态,这是人类进化的一大退步,也是丢失“真实自我”的开始。




我们关注手机都是在用感官关注物质世界所发生的故事,而真实自我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只有通过瑜伽培养我们向内的力量,才可以在这个互联网世界中继续生存下去。


向内的力量可以从每天瑜伽体式的练习中开始获得,通过关注“根基深入+关节正位稳定+延展肌肉=建立空间”来让我们的意识更加容易集中于身体之内。这不是说让我们从此出家,而是让我们在生活中处理好颈椎同手机之间的平衡关系,毕竟我们是生活与现实社会中的人,我们不孤立逃避现实的态度。



颅骨的稳定也需要胸腔的稳定来实现,毕竟身体是彼此连接的。我们不可能孤立的谈论一个颅腔的稳定性,只有把颅腔纳入到真个身体之中的时候才有意义,如同一滴水似乎没有任何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它必须融入大海才具备大海的胸怀。颅腔必须纳入身体的整体去运作才可以体现出它的价值。


在所有的瑜伽体式中,颅骨都需要参与练习,不可缺少。所以,必须了解颅骨自身的稳定性和它的平衡属性,才可以运用自如。




这就预示着瑜伽的练习也好,理疗也罢,它们都是从整体入手,把受伤的部位纳入整体的运行之中,让整体的循环来带动个体的循环,起到其次回升的效果。


从瑜伽哲学上讲,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体是不足挂齿的,必须融入于宇宙之中才可以体现出我们生命的意义。而瑜伽的练习,就是让我们逐步建立起向内强大的力量,去探索内在世界的真实性。内在真实自我是超出宇宙范畴的,包含:存在的和不存在的事物,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声音的和无声音过度“精准”,瑜伽将不再是瑜伽的,有味道的和无味道的,有感知的和无感知的,这才是融入的概念。


瑜伽博大精深,它的意义远远超出我们的推理和想象。




猜你想读


干货 | “练瑜伽把大腿练的过于粗壮”,这怎么办?

干货 | 你做不好前屈,很可能是因为内心的畏惧和逃避

干货 | 过度“精准”,瑜伽将不再是瑜伽


们做最专业最有品质的内容,秒杀所有瑜伽号!

点此观摩:为你量身定制瑜伽练习计划 | 瑜伽柠檬App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