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鼻祖,收藏界的新宠宋代官窑瓷欣赏 鉴宝栏目2016-11-15阅读原文 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所造,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宋室南移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又称修内司官窑或内窑,郊坛下设立的郊坛下官窑,器形较多,有直径大过一尺的大型产品。 从112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到二十世纪清朝覆亡,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中国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632年,江西景德镇也由此拥有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景德镇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绝流入民间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成为中国目前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 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 莲花青瓷盘 南宋官窑粉青釉花觚 官窑单色釉双耳尊 北宋“汴京官窑”六棱玉壶春瓶 官窑葵瓣式青瓷碗 神工独远 北宋官窑 一件器物令人百看不厌,甚至看出神韵来,便不可等闲视之。于是我对它作了深入的探究,由此瓶到彼瓶,从宋器到晋器,最后还请教了著名宋瓷鉴定权威戴时祥,他一眼认定此瓶为北宋官窑。这个结论着实令我吃了一惊,因为北宋官窑是制瓷史上的一个绝唱,它蕴含着瓷器艺术,乃甚整个中华文化中相当精彩的内容。 北宋官窑属于青瓷,青瓷的烧成始于东汉,晋代趋于成熟。晋人借窑炉烈焰,炼瓷中玄诗;宋人则澄泥为范,塑商周金魂。汉瓷,晋瓷,再到宋瓷,青瓷一路走来,夺得了千峰翠色,如春水初生,若雨过天晴,一件件青瓷恰似一个个美丽的人间神话。宋代青瓷不仅釉色冰清玉洁,其造型直追三代青铜,简洁大方,古朴雅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其争美”,宋人似乎窥见了艺术王国里的最后密境。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好好端详一番这只国之瑰宝吧。该瓶高17厘米,瓜棱造型,蟹青釉色,紫口铁足。据戴先生介绍,“紫口铁足”是北宋官窑的一大特征,由于文献中没有记载它的原料配方,所以历代仿制者都难得要领,总在“紫口铁足”处露出马脚。北宋官窑的另一个特征是它采用一道釉的施釉方法,釉层较薄却显得十分晶莹,温润如玉,这一出神入化的高妙技艺,也令后仿者望尘莫及。 官窑、官窑,顾名思义就是官办瓷窑。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南宋顾文荐的《负暄杂录》:“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宣政”,即宣和、政和年号。“京师”,即汴京开封。讲的是宋徽宗于政和与宣和年间,在汴京设立了宫廷窑炉。他把汝窑的艺人召集起来,自己亲自设计造型,倾其国力希冀烧出一个个瓷坛奇迹来。工夫不负有心人,一件件国之重器在宋徽宗的热切期待中滚烫出炉。宝物既成,山川震动。这种皇家器皿,将高超的汝瓷技艺与庄重的宫廷艺术融为一炉,苍古风雅,气度不凡,静照于人,令人心游廖廓。遗憾的是,北宋官窑的烧造先后不足20年,公元1125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官窑也随之被毁。 由此可见,北宋官窑与宋徽宗密不可分。它既凝结着制瓷艺人们千百年来的技术精华,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烙印着宋徽宗个人的艺术追求。宋徽宗是一个古怪的皇帝,仿佛投错了胎,他治国无方却具有盖世的艺术才华,他爱画画,爱书法,爱园林,爱瓷器,胜过爱他的江山。在书法上,他独创了“瘦金体”,见筋见骨;北宋官窑也独创了“紫口铁足”,同样露筋露骨。铜颜铁色、瘦硬苍劲,这种风格恰好见证了宋徽宗的审美情趣对官窑制作的深刻影响。 欢迎古董、古玩爱好者添加专家微信一起交流! Tel:185--1676--3780 公众号:vipygsjj 点击展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