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月清风总宜人:著雍摄提格

 或是齋 2016-11-29

著雍摄提格

周六上午,我们乡村采风团一行前往里老乡赵路屯采风。在村北的洼地里,一通万历年间的青石碑引起我们的注意。据村民介绍,那个地方原来还有庙宇,只是年代太长,地面建筑早已不见踪迹。庙已不知是什么庙,供奉的也不知是哪路神仙,但人们对石碑依然恭敬有加。碑面上的字迹已然斑驳,经仔细辨认,有几个字认得出却无人能解释明白。回到家里,得空赶紧上网搜查,终于得到详解:

据载,此语出于《资治通鉴》【周纪一】,有“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之语。再查,当是远古时期的一种纪年方式。这种纪年方式叫木星纪年,据考证是中亚古天文书中阿拉伯文的译音。木星又称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每年在黄道十二宫中走一格,称为一岁,也就是一年。在周朝就开始使用岁星纪年,由于误差大,到汉代废止了此法纪年。

岁星又叫太岁,太岁所在黄道中十二对应地支依次是困敦(子),赤奋若(丑)、摄提格(午)、涒滩(申)等等。起“著雍提摄格”,即开始于戊寅年,“尽玄黓困敦”即终于壬子年。

尔雅·八、释天》记载有:

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岁阳。

岁星由西向东的运行,和人们所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岁星纪年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很不方便。为此,古代的天文学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太岁”,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相一致,并用它来纪年。太岁是《汉书·天文志》的叫法,《史记·天官书》叫岁阴,《淮南子·天文训》叫太阴。根据《汉书·天文志》记载的战国时天象记录,某年岁星在星纪,太岁便运行到析木(寅),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寅”,第二年岁星运行到玄枵,太岁便运行到大火(卯),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卯”

古人还为“太岁在寅”、“太岁在卯”等12个年份取了专门名称,如摄提格、单阏等,对应如下表:

太岁年名   太岁位置    岁星位置

摄提格     寅(析木)  星纪(丑)

单阏       卯(大火)  玄枵(子)

执徐       辰(寿星)  诹訾(亥)

大荒落     巳(鹑尾)  降娄(戌)

敦牂       午(鹑火)  大梁(酉)

协洽       未(鹑首)  实沈(申)

涒滩       申(实沈)  鹑首(未)

作噩       酉(大梁)  鹑火(午)

阉茂       戌(降娄)  鹑尾(巳)

大渊献     亥(诹訾)  寿星(辰)

困敦       子(玄枵)  大火(卯)

赤奋若     丑(星纪)  析木(寅)

屈原《离骚》中有“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一般认为这里的摄提是太岁年名里的摄提格,孟陬指夏历正月建寅之月;庚寅是生日的干支。所以屈原正好生于“寅年寅月寅日”。

大概在西汉年间,历法家又取了阏逢、旃蒙等十外名称,叫做岁阳,依次和上述十二个太岁年名相配,方法同六十甲子相同,组成六十个年名,以阏逢摄提格为第一年,旃蒙单阏为第二年。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纪年法自西汉太初元年就开始使用了。

有时这些年名可用干支来表示,阏逢摄提格为甲寅年,旃蒙单阏为已卯年。创制这些名字是为了表示岁星逐年所在方位的,但后来发现岁星并不是每年整走一个星次,所以就废而不用,而改用干支纪年了。但后人还有用这些古年名的,是根据当年的干支来对照,已经失去了这些年名的本来意义了。如司马光《资治通鉴》176卷《陈纪》十下注:“起阏蒙执徐,尽著雍涒滩,凡五年”,这是说从甲辰到戊申共五年。

基本弄清了这句话的含义,心中便感觉释然些。诚所谓:知识是学不完的。浩瀚的五千年文明史,所未知或一知半解的东西实在太多。所以,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是人生唯一的、也是最终的努力方向。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affa70102vy2m.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