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争鸣:论千古悬案南政北政

 醒真 2016-12-04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一段奇文,南政北政。自王冰注解以至今天,很少有人能识得其真谛。今整理伤寒大家对此见解,望诸位能拜读讨论。


一、南北政理论

经文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气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

帝曰:尺候何如?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帝曰:善。

(一)疑案的提出

《医宗金鉴·运气要旨》:“然南政十二年,北政四十八年,其南政候以正诊,北政候以反诊,应与不应之理,熟玩经文,总令人难解。姑存经义,以待后之贤者参详可也。”

这段话点出了南北政千古疑案的焦点:①为何南政只有12年,北政有48年?②为何诊察(候)南政脉象为正诊,为何诊察(候)北政脉象为反诊?③南北政脉象应与不应之理,究竟是怎样的?

(二)南北政信息——南政年和北政年是不存在的

王冰、张景岳等人认为,甲己土运所属的12年为南政,其余丁壬木运、戊癸火运、乙庚金运、丙辛水运所属的48年为北政。张志聪等人认为,戊癸火运所属的12年为南政,其余四运所属的48年为北政。陆儋辰等人认为,辰卯寅丑子亥黄道南纬为南政年,戌酉申未午巳黄道北纬为北政年。还有以太过阳年为南政,不及阴年为北政的。

尽管对于南北政有这许多认知,意见不能统一,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一致死于“视岁南北”句下,认为有南政年和北政年的存在。并且“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从文字表面看,似乎是指“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天,则寸不应”等概括语,就是“一言而终”。实际上这只是概括诊南北政脉象的操作方法,其中的理论不明,因而这操作方法也语焉不详,即并没有明白说出南北政脉象应与不应的要妙。所以“知其要者”一言,颇费思索。

在检索《灵枢·禁服》原文里,有明显的南北政信息:“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可见“论言”引用不完全。而恰恰是未引论的部分如“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能显示南北政的信息。能说明阴阳是变化的,是相对平衡的,也最能说明南北政的问题。人迎与寸口二者的脉象畅通无阻,俱往俱来,大小齐等,但也不是绝对的齐等,而是随春夏秋冬变化而变化的。春夏阳气旺,故主三阳脉气的“人迎微大”,秋冬阴气旺,故主三阴脉气的“寸口微大”。此属脉象与气候的适应性变化,是自然界的阴阳消长与人的脉气相应的正常反映,故“如是者,命曰平人”。毫无例外,南北政脉象也是随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而变化的五脏平脉。

春三月和夏三月为前半岁,秋三月和冬三月为后半岁。前半岁气候由温而热为南政,寸口脉象也随温热起变化,由弦变洪,由细变大。后半岁气候由凉而寒为北政,寸口脉象也随凉寒而起变化,由浮变沉,由大变细。所谓“视岁南北,可知之矣”,基本上就是这么一回事。

黄元御说:“一岁之中,天气夏南而冬北,是一岁之南北政也。”这一句话可以说是南北政的要旨。此要旨是由南北政“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之信息类比而获得的。黄氏虽然也并没有否认南政年和北政年的存在,但从他的“天地平分”论南北来分析,实际也就是以春分和秋分连线为分界,以春夏为南政,秋冬为北政的。所以,“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知道南北政信息的要旨,就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少阴脉气的强弱随四季而变化,属于正常生理脉象而已。”

南政属前半岁,北政属后半岁,“视岁南北”就是审察一岁当中的前半岁和后半岁。所以,本人所见,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南政年岁和北政年岁。探究年岁者,实乃玄奥难通,与实际临证不符,当删。

(三)正诊与反诊

从来有正诊与反诊之说,凡是尺寸上下与司天在泉之上下一致者为正诊,与之相反者为反诊。但是根据《内经》原文,究竟是南政为正诊还是北政为正诊,需要澄清是非。

1.正诊与反诊的错误认定

张景岳、吴谦等人认为,南政的尺寸与司天在泉的上下方位一致,寸主司天,尺主在泉,故为正诊。北政的尺寸与司天在泉的上下方位相反,寸主在泉,尺主司天,故为反诊。这样一来,就无法解释南政的少阴脉气应与不应之理(其理在下文)。更有奇怪者,绘制的南北政图像,竟将北政的司天置于北方,在泉设于南方。此图像极不合理,显然不符合运气法则的上南司天,下北在泉的规定。

2.正诊与反诊的正确认定

正确的是,司天位于南上,在泉位于北下,一定不移之位。北政坐北面南就诊,寸主司天,尺主在泉,故北政才是正诊。南政坐南面北就诊,寸主在泉,尺主司天,故南政才是反诊。

这个观点,在黄元御的南北政学说里可以找到根据。黄氏说:“在北,则南面而布北方之政,是谓北政。天气自北而南升,故尺主在泉而寸主司天。在南,则北面而布南方之政,是谓南政。天气自南而北降,故寸主在泉而尺主司天。”

其实,从阴阳互为转化来说,南北政互为正反。有秋冬就有春夏,有春夏就有秋冬,有南政就有北政,有北政就有南政。南北相互转化,互为正反。

(四)南北政脉象应与不应之理

南北政的少阴脉气在两手尺寸上畅通无阻,俱往俱来,也有强弱变化,并且按时寓于四季的弦洪浮沉及大小之中。其审察法则是,以少阴所在的上下左右时位来与两手尺寸对应。少阴司天在泉,则少阴脉气分布于左右间气,两手尺寸与之对应;厥阴司天在泉,少阴居于司天在泉左间,左手尺寸与之对应;太阴司天在泉,少阴居于司天在泉右间,右手尺寸与之对应。凡是对应的,少阴脉气就强,称之为“应”,不对应的,少阴脉气就弱,称之为“不应”。应者不太过,不应者不沉伏,只是相对弱一些,皆属适应气宜的正常生理脉象。

为什么脉气的强弱要由少阴气化来决定呢?因为少阴热化,内合心脏,心主血脉,是脉气的原动力。所以脉气的强弱要由少阴所在时位的气化对心脏的影响变化来决定。

再者,少阴脉气须得阳明胃气的支持。因为少阴与阳明互为司天在泉,少阴与阳明直接通气,故少阴脉气在左右尺寸上的反应,含有胃气冲和之美,为平脉的根本保证。

(五)由生理脉象鉴别病理脉象

吴谦在《医宗金鉴·运气要旨》中之所以有“熟玩经文,应与不应之理,总令人难解”的感叹,是因为误将南政认定为正诊。南政正诊,寸主司天,尺主在泉。那么三阴司天,寸脉得少阴气化资助,理应寸强尺弱,为何经文说“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呢?那么三阴在泉,尺脉得少阴气化资助,理应尺强寸弱,为何经文说“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呢?

所以持南政为正诊之说,是推断不出正常生理的少阴脉气的强弱变化来的。无可奈何之下,张景岳、吴谦等人只好搬出《五运行大论》的一段话,以病理脉象来作解释。

吴谦认为,少阴热化,其脉应“钩”即应洪大,不应者即是“脉不钩”,不洪大。他说:“不应之部不应者,则为得其气而和也。不应之部反应者,为违其气而病也。”他似乎是说,阴寒体质见阴脉,脉证相符,为“得其气而和也”。阴病见阳脉,脉证不符,有假象,为“得其气而病也”。张景岳明确指出:“不应者,脉来沉细而伏,不应于指也。”沉细而伏,乃是三阴虚寒至极,病情危重的脉象。这与南北政为生理脉象者大相径庭。另外,还有“应左而右,应右而左,则为非其位;应上而下,应下而上者,则为失其位,皆主病也。而有微甚之别,甚者即尺寸反,阴阳交也。”

掌握这些病理脉象,无疑是辨证论治必不可少的功夫。然而只有熟练掌握南北政的生理脉象,才能鉴别病理脉象。而且必须脉证合参才能作出病机判断。尤其是病有微甚之别,显然的左右“非位”即阴阳交,显然的上下“失位”即尺寸反,不难判断。

当病情比较轻微,也可能出现类似正常生理的少阴脉气变化,仍当脉证合参审其脉气的上下左右变化,进行辨证论治。例如春三月其脉弦,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少阴脉气左强右弱,脉证合参,仍当考虑肝气犯肺,或肝气乘脾的可能。或者因右尺不应而有脾肾阳虚的可能。少阴在泉则尺不应,寸强尺弱,脉证合参,仍当考虑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可能,或者肾阴肾阳双虚的可能。因为来就诊的是病人,脉证复杂,不可能出现完全正常的生理脉象。掌握少阴正常脉气变化,其要旨在于平脉辨证要仔细,分辨病位和病情的微甚。

二 南北政实践

(一)阴之所在寸口何如

“阴”,指三阴及对应的脏位。厥阴应肝(心包),少阴应心、肾,太阴应肺、脾。“寸口”,相对颈部大迎,足部趺阳、太溪而言,指两手寸关尺脉;相对关尺而言,指两手寸部脉。句意,一是问三阴的脏位在尺寸上的分配如何?二是问少阴脉气在尺寸上的变化如何?

经文并没有明训五脏如何分配于尺寸。兹根据《难经》及后世脉学所论,将左关的肝脉分别与尺寸的心肾脉位归并,将右关的脾脉分别与尺寸的肺肾脉位归并。即是左寸应心肝,左尺应肝肾;右寸应肺脾,右尺应脾肾。少阴脉气的具体变化,将在下文讲述。

(二)视岁南北可知之矣

句意为,审察前半岁和后半岁的三阴所在时位,就可以知道少阴脉气的变化了。三阴所在的司天在泉及左右间气时位,不仅以当值的年份来确定,也可以按南北政四季当值的月份来确定。

寅申之岁,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少阴居于在泉左间;卯酉之岁,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少阴居于在泉正中;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少阴居于在泉右间。以此类比,寅正月和申七月,厥阴在泉,少阴居左;卯二月和酉八月,少阴在泉,少阴居中;辰三月和戌九月,太阴在泉,少阴居右。

巳亥之岁,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少阴居于司天左间;子午之岁,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少阴居于司天正中;丑未之岁,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少阴居于司天右间。以此类比,巳四月和亥十月,厥阴司天,少阴居左;五午月和子十一月,少阴司天,少阴居中;未六月和丑十二月,太阴司天,少阴居右。

(三)寸不应

1.北政寸脉不应

(1)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是秋三月申酉戌的少阴脉气变化。秋三月其脉浮,少阴脉气贯通于浮脉之中。由于秋气西降,阳气下行,脉浮而尺强寸弱,故寸不应。

(2)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北政酉八月,少阴在泉居中。少阴气化平均分布于左右间气,与两手尺脉对应。故两尺气盛为应,两寸较弱为不应。是秋金下降,阴主阳从之象。若病人见此脉象,是秋气肃杀,阳气下陷之象。若反而寸强尺弱,为肺气上逆,肾不纳气之象,甚者肾气失根,为尺寸反者死。

(3)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北政申七月,厥阴在泉,少阴居左。左脉尤其是左尺气盛为应,右脉尤其是右寸较弱为不应。是左尺肝肾精血旺盛之象。若病人见此脉象,是左尺肝气偏胜,或肝肾相火下郁之象。也可能是右寸肺脾气虚之象。若反见右强左弱,是肝气犯肺而乘脾,或肾寒侮脾之象,甚者为阴阳交的危重病脉。

(4)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北政戌九月,太阴在泉,少阴居右。右脉尤其是右尺气盛为应,左脉尤其是左寸较弱为不应。是右尺脾肾阳气充足之象。若病人见此脉象,是右尺脾土湿气偏胜,或脾肾寒湿甚之象。也可能是左寸心肝气血虚之象。若反见左强右弱,是脾湿侮肝木而乘肾水,或肾寒乘心火之象,甚者为阴阳交的危重病脉。

2.南政寸脉不应

(1)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是夏三月巳午未的少阴脉气变化。夏三月其脉洪,少阴脉气贯通于洪脉之中。由于夏至一阴生,天气自南而北降,阳交于阴,脉洪而尺强寸弱,故寸不应。

(2)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南政午五月,少阴司天居中。少阴气化平均分布于左右间气。由于南政为反诊,尺主司天,故两尺气盛为应,两寸较弱为不应。是阳交于阴,水火既济之象。

若病人见此脉象,可能是夏火炎烁,心肺气阴亏虚,或阴盛于下而阳虚于上之象。若反而寸强尺弱,为阴虚于下,阳亢于上,甚者肾气无根,为尺寸反者死。

(3)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南政巳四月,厥阴司天,少阴居左。左脉尤其是左尺气盛为应,右脉尤其是右寸较弱为不应。是左尺肝肾精血旺盛之象。若病人见此脉象,是左尺肝气偏胜,或肝肾相火下郁之象。也可能是右寸肺脾气虚之象。若反见右强左弱,是肝气犯肺而乘脾,或肾寒侮脾之象,甚者为阴阳交的危重病脉。

(4)太阴司天,则左不应:南政未六月,太阴司天,少阴居右。右脉尤其是右尺气盛为应,左脉尤其是左寸较弱为不应。是右尺脾肾阳气充足之象。若病人见此脉象,是右尺脾土湿气偏胜,或脾肾寒湿甚之象。也可能是左寸所主的心肝气血虚之象。若反见左强右弱,是脾湿侮肝木而乘肾水,或肾寒乘心火之象,甚者为阴阳交的危重病脉。

(四)尺不应

1.北政尺脉不应

(1)北政之岁,三阴在上,则尺不应:是北政冬三月的少阴脉气变化。冬三月其脉沉,少阴脉气贯通于沉脉之中。由于冬至一阳生,天气自北而南升,阴交于阳,脉沉而寸强尺弱,故尺不应。

关于尺不应的具体条文,经文缺如,兹按照寸脉不应的格式,补充于下:

(2)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尺不应;北政子十一月,少阴司天居中。少阴气化平均分布于左右间气,与两手寸脉对应。故两寸脉气盛为应,两尺较弱为不应。是阴交于阳,水火既济之象。

若病人见此脉象,是冬寒凓冽,阳虚感寒;或阳虚于下,浊阴上逆之象。若反见尺强寸弱,为阴盛于下,阳虚于上,甚者阳气上脱,为尺寸反者死。

(3)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北政亥十月,厥阴司天,少阴居左。左脉尤其是左寸气盛为应,右脉尤其是右尺较弱为不应。是左寸心肝气血旺盛之象。

若病人见此脉象,是左寸心火偏胜,或肝木风气偏胜之象。也可能是右尺所主的脾肾阳气虚弱之象。若反见右强左弱,是心火刑肺金而伤肾水,或肝气乘脾土而犯肺金,甚者为阴阳交的危重病脉。

(4)太阴司天,则左不应:北政丑十二月,太阴司天,少阴居右。右脉尤其是右寸气盛为应,左脉尤其是左尺较弱为不应。是右寸肺脾气旺之象。

若病人见此脉象,是右寸肺金燥气偏胜,或脾土湿气偏胜之象。也可能是左尺所主的肝肾阴虚之象。若反见左强右弱,是肺金乘肝木,或脾湿侮肝木而乘肾水,甚者为阴阳交的危重病脉。

2.南政尺脉不应

(1)南政之岁,三阴在泉,则尺不应:是南政春三月的少阴脉气变化。春三月其脉弦,少阴脉气贯通于弦脉之中。由于春木东升,阳气上行,脉弦而寸强尺弱,故尺不应。

(2)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尺不应:南政卯二月,少阴在泉居中。少阴气化平均分布于左右间气。由于南政为反诊,寸主在泉,故两寸脉气盛为应,两尺较弱为不应。是春木上升,阳主阴从之象。若病人见此脉象,是风木上亢,阴虚水亏,或脾虚生湿,浊痰上扰之象。若反见尺强寸弱,为春气不升,肝阳下陷,甚者肝气绝,为尺寸反者死。

(3)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南政寅正月,厥阴在泉,少阴居左,左脉尤其是左寸气盛为应,右脉尤其是右尺较弱为不应。是左寸心肝气血旺盛之象。若病人见此脉象,是左寸心火偏胜,或肝木风气偏胜之象。也可能是右尺所主的脾肾阳虚之象。若反见右强左弱,是心火刑肺金而伤肾水,或肝气乘脾土而犯肺金,甚者为阴阳交的危重病脉。

(4)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辰三月,太阴在泉,少阴居右。右脉尤其是右寸气盛为应,左脉尤其是左尺较弱为不应。是右寸肺脾气旺之象。

若病人见此脉象,是右寸肺金燥气偏胜,或脾土湿气偏胜之象。也可能是左尺所主的肝肾阴虚之象。若反见左强右弱,是肺金乘肝木,或脾湿侮肝木而乘肾水,甚者为阴阳交的危重病脉。

(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

此句有两层意义。一是指北政的寸不应和南政的寸不应互为正反,故反其诊也同样可以见到寸不应。同样的道理,北政的尺不应和南政的尺不应互为正反,故反其诊也同样可以见到尺不应。二是指北政不应而南政应,南政不应而北政应;寸不应而尺应,尺不应而寸应;右不应而左应,左不应而右应。

(六)左右同

左右同指无论是北政还是南政,厥阴司天或在泉,皆右脉不应;太阴司天或在泉,皆左不应。实际上春弦夏洪秋浮冬沉,而且左右有上下之别,故左右不应语句虽同,仍当结合四季基本脉象和上下左右应与不应之理,仔细辨别。如春三月其脉弦,厥阴在泉脉弦细,少阴在泉脉正弦,太阴在泉脉弦缓;夏三月其脉洪,厥阴司天脉弦大,少阴司天脉洪大,太阴司天脉缓大;秋三月其脉浮,厥阴在泉脉浮弦,少阴在泉脉正浮,太阴在泉脉浮缓;冬三月其脉沉,厥阴司天脉沉弦,少阴司天脉沉石,太阴司天脉沉缓。

本文选自《伤寒要旨第四章<千古疑案南北政>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马有煜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