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碧城的故乡庙首

 梁园处士 2016-12-06
 吕贤基(1803~1853),字羲音,号鹤田。清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选庶吉士,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十二年(1842)迁任湖广道监察御史,给事中。咸丰元年(1851)任恩科浙江考官,升迁鸿胪寺卿,超擢工部侍郎,后兼署刑部侍郎。咸丰三年(1853),吕贤基赴安徽任督办团练大臣。他通晓典籍,博学多才,工于诗词。文集有《吕文节公奏疏》2卷、《立诚轩诗》1卷;吕锦文是吕贤基长子,字寿堂,号简卿,咸丰二年(1852)进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曾创办旌德团练局,募捐筹粮,组织乡团,抗御太平军。撰有《文选古字通补训》4卷、《拾遗》1卷、《怀研斋吟草》1卷。另有翰林编修吕朝瑞,乡试主考官吕佩芬,国史馆协修、玉牒馆纂修、山西学政吕凤岐,即吕碧城的父亲。
   这里特别要提一提吕碧城(1883~1943)。吕碧城,字圣因,一字兰清,生于安徽旌德一个书香门第,其父吕凤岐为光绪三年进士,母亲能诗文。吕碧城天资聪颖,幼而能诗,与两个姐姐均富才华而少年得名,章士钊因此有淮南三吕,天下知名之誉。
    吕碧城十二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因父亲去世又遭家祸,只好遵母命往天津塘沽依舅父严朗轩,在舅舅家住了好几年。吕碧城是位反封建的女性,她欲与友人外出探访女学而遭舅父骂阻,因此负气出走。离家后的她不但无旅资,连行装也没有,幸而在火车上遇到寓于大公报馆的佛照楼主妇,将她带到大公报馆。并让留她在《大公报》任编辑。吕碧城后来回忆入大公报馆后的情形时说:由是京津闻名来访者踵相接,与督署诸幕僚诗词唱和无虚日。真是如鱼得水。吕碧城的许多词作,也是在《大公报》发表的。 近代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也为有才华的诗人,人们只知道她号鉴湖女侠,却很少有人知道她也曾以“碧城”为号。秋瑾依父母之命嫁湘潭富绅子弟王某后,因其夫纳资捐得户部主事,而随夫居京。她从报上读到吕碧城的进步言论,非常欣赏,立刻引为同调。加之许多人将吕碧城所发表的文字,当作了秋碧城之作,所以秋瑾慕名而欲往天津探访吕碧城。秋瑾和吕碧城,是上个世纪中国极著名的两位女性,两人光绪三十年在天津相见,于近代革命史、女权运动和文坛,都为一段佳话。吕碧城后来回忆相见时情形说:“其时秋作男装,而仍拥髻,长身玉立,双眸炯然,风度已异庸流。”两人一见如故,大公报馆款留秋瑾,吕碧城与秋瑾同榻而眠。次晨吕碧城睡眼矇眬,先看见床前一双穿着官式皂靴的男足,将秋瑾当作了男子,不觉大吃一惊。那次见面,秋瑾因吕碧城名已大著,便决定避让,从此不再用“碧城” 之号。虽说初次见面,但秋瑾非常相信吕,向吕敞开心扉,密以所谋之事相告,并劝吕同赴日本,一起参加革命活动。而吕持世界主义,无满汉之见,比较倾向于政体改革。交谈结果,秋瑾独行,吕碧城以文字为事。随后秋瑾东渡扶桑,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在日本所办《中国女报》,发刊词即为吕碧城署名之作。后秋瑾革命失败,在绍兴被捕遇难,吕碧城也因此受牵连而险遭不测。秋瑾赴日后,吕碧城在英敛之等社会名流的支持下,经多方努力,使北洋女子公学光绪三十年冬得以在天津创办,并任总教习。那年她才二十一岁。北洋女子公学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女学之一。吕碧城后升任监督,即今之校长。 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暴露后,吕碧城辞职南下至上海,一边补修外文,一边与洋人角逐商场,盈利丰厚,从而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立足社会。用她的话来说,挥金甚钜,皆所自储,盖略谙陶朱之学也。因通晓数种外语,吕碧城后来多次赴欧美求学、游历,居瑞士多年,潜心著述,名播海外,被人称作足迹遍天下的巾帼英雄。 19295月她出席了维也纳国际保护动物大会,作为与会代表中唯一的中国人,她的丰采和讲演,赢得一片赞叹。维也纳大报《达泰格报》报道说:会中最有兴味、耸人视听之事,为中国吕女士之现身讲台,其所著之中国绣服矞皇矜丽,尤为群众目光集注之点。
    吕碧城人生事业获得极大成功,成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更成为近代史上的著名女性,英敛之先生和《大公报》之功实不可没。
    屈指算来,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上风云一时的吕碧城,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六十多年了。她在刊印自己作品时曾说:予慨世事艰虞,家难奇剧,凡有著作宜及身而定,随时付梓,庶免身后淹没,曩刊《晓珠词》即本此旨。然而,她还是于不知不觉间远离了这个世界。今日提起吕碧城的名字,即便是在家乡旌德,一般人也觉十分陌生。
    所幸中国之大,有心者不绝如缕。近年来有关吕碧城的两部著作先后问世,令人又可一睹才女风范:一部刘纳编撰的《吕碧城》,集评传与吕氏著作为一体,可视为普及性的介绍之作;另一部李保民编校注释的《吕碧城词笺注》,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一代女词人的词采风韵。
    旌德已故作家姚卓华先生在《天际自徘徊》一文中称,碧城幼年是在庙首度过,父亲解官告归后,举家迁往六安县城南门三道巷。”“未几,族人争继嗣,霸占家产,以至将碧城母女幽禁。曩与碧城定亲之汪某,见此变故,藉词退婚。吕碧城幼年时代基本居于旌德,其忆旧之作中可窥见一斑:清明烟雨浓,上巳春光好。……当年拾翠时,共说春光早。六幅畫罗群,拂遍江南草。
   庙首应以有这样顶级的世界文化名人而骄傲。
   庙首,在唐代系太平县的麻城乡,又有麻村的称号。种麻历史悠久,苎麻产量高,品质好,在全县占据首位,是旌德的主要产麻基地之一。庙首现有两千多人,同丰溪、太伯村连成一片,成为今天的镇政府所在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