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经解读一问一答,解君之惑。下集

 文苑书店66 2016-12-09


●  问曰:掌起可以百响何也?

● 答曰:阴阳幻化。

● 歌云:阴变阳兮阳变阴,反拖顺托不容情。手外缠来怀中出,两手搬开奔耳丛。

● (词句分析解释:

● 百响——多响,连声响。

● 变阳变阴——接触点着力点由手掌变手背或由手背变手掌。

● 反拖顺托——前推后拉,后拉前推。r> 外缠中去——外缠,外带,缠住敌人的手向外带开。中去,中线出击,怀中去,直奔心窝。

● 两手搬开——用双手同时把敌人两手分开。在上面分开通常叫撕开,在正面分开通常叫扒开。

● 奔耳丛——,耳丛,耳 门,两个耳门。奔耳丛,掌击双耳,欲名双风贯耳。

● 古文今译:

● 问:掌法连击的要领是什么?

● 答:在于掌的两面和用法变化无穷。

● 阐秘:正面和背可随时变幻,出势回势相互,蓄势节约时间,把敌手向外带开就势即直取华盖(正胸),分开敌人的双手就猛击头部两侧。

● 补充解读:

● 一、掌起百响—即出手噼里啪啦响声不断,手掌不接触物体不会发出响声,表示连连击中目标。

● 二、古人用阴阳概括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对于手掌来说,是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对于手势来说,是向后为阴,向前为阳;向下为阴,向上为阳。

● 三、手掌要想连击,并且节奏密集,那么要是只用一面击打或是只朝一个方向出击,都是很难做到的。为什么?因为它每击一次,就要运行360°。如果换面双向出击,那么它击打一次只要运行180°,当然是节省了一半时间。

● 运行360°和180°是轨迹拳学的理论解释。对于不明此理的读者,可用实际距离解释。当连续击打单向出击时,手的运行距离是拉回加出击。当双向击打时,出也是打。回也是打,各自的距离只是单向击打的二分之一。距离短自然时间短自然节奏快,道理不问可知。

● 四、第三句“怀中去”曹本作“怀中出”,根据技击常识,出手应指向目标,故取良本说法。

● 五、第二句“反拖顺托”良本作“反拖顺拖”,根据手掌连击的原则是出回不空,不存在单向连击的一拖再拖,故取曹本。)

● 问曰:勾挽能进身何也?

● 答曰:在柔能胜刚。

● 歌云:拳出腿来势莫当,勾分并挽柔胜刚。若人犯着勾挽法,进身横托不须忙。

● (词句分析解释:

● 勾——用钩子勾取。这里是用腕肘的夹角勾取。

● 挽——拉。

● 勾挽——复合动作。前手勾与后手挽联合运作。

● 柔能克刚——以柔克刚。

● 犯着勾挽——撞到勾挽的网眼上。

● 进身——上身靠近,下盘过位。

● 横托——向前向上用力。

● 古文今译:

● 问:借助勾挽为什么可以迫近敌人?

● 答:原因就在于以柔克刚。

● 阐秘:长拳快腿劲大力猛不能硬抗,半闪半消顺势引导以柔克刚。拳脚 一旦落入勾挽的网上,咱射腿傍身打他个冷不防。

● 补充解读:

● 一、勾挽与勾搂手不同,勾搂手是单手连击,即掌起百响之谓。勾挽是双手联合得手,联合出击。

● 二、在轨迹拳学中实施勾挽时的轨迹大形是绞翅斜飞。无论是接手还是接腿,得手均是前肘勾后手挽,亦即前?后拿。

● 三、对拳的勾挽方式,敌右拳击胸时,我右转身左肘向右勾拦敌右臂,右手抓敌右腕,得手后左步左剌,穿过敌左脚后,左大臂向前向上挑敌右臂,肩头肩胛撞敌肋,斜飞式发力猛然左靠,将敌击倒。

● 四、对腿的勾挽方式是,敌右腿踢我中盘时,我倒步右手抓敌右脚腕,左肘勾?敌右腿。得手后右步剌过敌左脚后,左臂上挑,右手前送,猛然向左发力,将敌抛出。此式也可右勾左挽,效果相同。

● 问曰:用膝可以敌人何也?答曰:在摧上击下。

● 歌云:两手相交乱扰攘,无心思到下盘伤。横直撇膝应穴道,纵是英雄也遭殃。

● (词句分析解释:

● 摧上击下——摧,曹本《拳经》作推,据意推敲,二者皆不妥,以扰为是。

● 两手相交——两个人四只手绞在一起。

● 乱扰攘——乱纷纷。

● 应穴道——应穴道,曹本作因穴道,推敲字意,以应为是,应,对应,照准。

● 也遭殃——原件作也着忙,字义欠佳,今改之。也遭殃,即也要倒大楣,远不止吓一跳。

● 古文今译:

● 问:膝打人不防的诀窍在哪里?

● 答:在上扰下击。

● 阐秘:四只手在眼前乱成一团,此时最容易疏忽下盘的危险。运用适当的膝法照 准要害来一下,再英雄的人物也要倒大楣。

● 词句分析解释:

● 摧上击下——摧,曹本《拳经》作推,据意推敲,二者皆不妥,以扰为是。

● 两手相交——两个人四只手绞在一起。

● 乱扰攘——乱纷纷。

● 应穴道——应穴道,曹本作因穴道,推敲字意,以应为是,应,对应,照准。

● 也遭殃——原件作也着忙,字义欠佳,今改之。也遭殃,即也要倒大楣,远不止吓一跳。

● 问曰:轻勾可以倒人何也?

● 答曰:先在手后在足。

● 歌云:承手牵来将次颠,用脚一勾跌自然。足指妙在勾身用,微微一缩望天掀。

● (词句分析解释:

● 勾——勾绊,用脚勾拉或阻碍对方的脚,

● 先手后脚——先用手拖拉,再用脚勾绊。

● 将次颠——快要倒时,快要倒了,站不稳了。

● 跌自然——自然会跌倒。

● 足指——脚 手,不是脚指头。

● 勾身——团身,团背,身体前折。

● 微微一缩——稍稍向后倒步。重心稍稍下沉。

● 望天掀——朝上挑。

● 古文今译:

● 问:轻轻勾绊人即倒的道理是什么?

● 答:巧处在于先拖拉,后勾绊。

● 阐秘:连拖带拉眼看这人就要倒了,这时候加上勾绊他自然会跌倒。脚手反向发力猛烈团身正好使上劲,重心稍稍下沉,脚往上挑时就更省力。

● 补充解读:

● 一、 先在手后在足,原件作在手不在足,与歌解的“承手牵来用脚一勾”的说法不相符合,所以肯定原件有误,今改之。

● 二、 足指判断为脚和手而不是脚 指头,原因是古时脚指手指的指是不一样的。脚指的指上足字旁的趾,而手指才是提手旁的指。本指古人写作指,显然是手指而非脚趾。

● 三、 勾身是身体弯曲,即弯腰曲背,就是团身。勾身便于脚 与手反向发力,是前人的经验之谈。其中的道理可以用轨迹理论来解释,当人团身有蚨,其身体事实上构成了双向旋转,上半部是前立园,下半部是后立园。胸背的发力是向下向后的切线,腹臀发力是向前向上的切线,此切线正好与手的拉和脚的掀相对应,自身就因此容易发力。这一点,从轨迹拳学的“拖绊”亦即顺手牵羊一式中,可以看得很明白。

● 四、脚前手后,脚“推”手拉、脚上手下,用物理学解释,叫“不在同一直线的两个不同的力产生旋转”,即力偶现象。我方利用力偶原理迫近对方垂直旋转,在此状态下,对方的轴心悬空而没有支持点,结果只有自由落体形式而告终。这种物理现象和解释,是学的物理书上就有。)

● 问曰:跌法能颠越人何也?

● 答曰:在乘虚用势。

● 歌云:乘虚而入好用机,见势因之跌更奇。一跌不知何处去,体重千斤似蝶飞。

● (词句分析解释:

● 颠人——把人颠起来摔出,即凌空抛出。

● 乘虚用势——虚,空,不实。这里指可乘之机。势,形势,局势,状态,这里指可供利用的体态。乘虚用势,利用有利的时机与有利形势。

● 好用机——容易达到目的。机,心机。用,达到。

● 见势因之——顺应客观形势。势,形势;见势,客观形势。因之,应之,顺应它,应和它。

● 古文今译:

● 问:凌空跌人的秘诀是什么?

● 答:在于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当时形势。

● 阐秘:乘虚而入容易达到目的,顺应形势效果就会更好。不等对方反应过来,身体已经飞了出去产。

● 补充解读:

● 一、颠,作倒讲。但颠倒连用,则说明颠倒与其他的倒法有所不同。颠倒的颠含颠簸的意思。颠簸是一种状态,含括波动、跳跃、飘起、翻滚、抛起等等状态。所以此处所言之颠倒,与此前所说的跪坠跌、带靠跌、勾腿跌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此前之跌对方多是原地倾倒或原地自由落体坠地,而此跌则为对方凌空飞出,沿物线位移落体。

● 所以,颠人就是凌空抛人。

● 二、凌空抛人使人如风飘蝶,并且要使用技巧而非拼实力用蛮力,这就决定凌空跌人的技术级别较高。立姿的过肩摔、过背摔、过胸摔(过桥摔)等等,虽然也能把人凌空抛出,但那绝对是需要力量的,与颠的轻松不符合,所以这几种摔法不是本节所说的颠摔。

● 三、跪姿的过肩摔、过背摔、过胸摔,仰卧的过身摔等等摔法,都是通过降低自身的重心以反衬对方的重心,然后充分利用自身的势能和对方的惯性轻松地完成凌空跌人的,所以这几种摔法接近本节的叙述。

● 四、轻巧的凌空跌,关键在于借力乘势。顺对方的势让随,对方就不会变势;顺对方的力加力,对方就会因过位而失势;顺着失势的势加力,对方就会飞出去。

● 以后倒后抛为例:双手与敌纠缠,敌推我让,则敌身前倾失重,我仰身后倒,则敌失势;我借后倒之势双手向头顶带敌手,同时以一腿在后边踢敌臀,身坠、手拉、腿踢的力同时作用于倾倒之敌,敌必从我身上方远远飞出。

● 又如跪姿的过肩摔,敌击我上盘,我则沉身抱敌前腿,稍稍向前用力,敌必前倾以抗,形成失势。我跪后腿,身后倾,手上带,后折身,长身发力,则敌必从我身上方远远飞出。

● 问曰:拿法可以夺人何也?

● 答曰:在反筋偏骨。

● 歌云:膂力千斤真个奇,筋骨乖舛任施为。紧拿不许轻松放,神速牵来莫钝迟。

● (词句分析解释:

● 拿——用手攫取,抓拿。

● 拿法——以手抓为前提的缠斗方法。

● 反筋偏骨——据实践经验,似应以“偏筋反骨”为宜,偏筋,使筋腱肌肉神经索移位;反骨,反关节,使关节张度屈变或旋转度过位。

● 膂力——臂力,泛指本力,实力。

● 筋节——筋络关节。

● 乖舛——乘,不顺,不和谐;舛,错乱,违背。

● 筋骨乖舛——筋脉失和关节反背。

● 任施为——由你随意采取行动。

● 不许——不得,不要。

● 神速——速度极快,这里是说速度要尽量地快。

● 古文今译:

● 问:拿法制人的原理是什么?

● 答:是拿筋脉、反关节。

● 阐秘:无论一个的力量多么大,他的筋节和关节依然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拿法第一是要抓紧不留松动的余地,同时拗筋脉、反关节要果断要尽量地快。

● 补充解读:

● 一、拿原本是手的功能之一,其效果是实施对物体的把持和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技击技法,显然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上了破坏的内容,而这种破坏的原因,是加大了拿对物体施加的压力。

● 二、 近代对拿的通俗解释是,“抓筋、拿脉、反关节”。筋包括筋 腱、肌腱;脉包括神经索、神经暴露处;另外还有敏感部位、要害部位,而关节则包括所有可以活动的骨与骨连接部位。其中有些关节地处要害,一旦反骨也可能造成伤亡。

● 三、 太阳、耳根、后颈、前颈,腰窝、颈窝、双目……等处,均为宜拿的要害部位。脉麻点、颈麻点、膝麻点……等等,均为宜拿的神经戎露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足关节,均为反关节的常用部位。其得手各有巧妙,留得专章论述。

● 四、虽然拿法偏重技巧,主张借力乘势,但是拿法要取得效果,还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如果力量差距太大,弱者拿强者一如蚂蚁抱大树,反颠覆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 比如对方的脖子可以对抗20公斤的压力,而你的手指却只有10公斤的力量,你掐得再准心再狠,对方也不会断气儿。对方的肘部可以40承受公斤的压力,你的手臂只有20公斤的力量,你按得再准,对方的肘也不会断。

● 五、因此,习武者必须重视实力训练,力量不是万能的,但是力量不足是万万不能的!)

● 问曰:抓法能破体何也?

● 答曰:在便捷快利。

● 歌云:进退轻跳称便捷,伸缩圆活快利间。体破血流红点点,指头到处有痕斑。

● (词句分析解释:

● 抓——钩抓,划拉。如用铁钩钩肉,钩入肉中后再向后拉开,留上一道沟槽。

● 便捷快利——便,方便,轻便;捷,快,速度快。在这里指步法身法移动迅速。快利,轻快锐利,快利在此用于描述手法指法。掌轻拳重,是人的自我,用掌出击自觉轻快。物锐则利,锐,即尖,接触面小,利,锋利,割划很容易,轻而易举。

● 古文今译:

● 问:用指爪抓人应该注意什么?

● 答:步法手法都要轻快。

● 阐秘:步法轻快灵活就能近身到位。手法目不及暇自然容易得手,心狠才能出手见红,手毒自然指过留痕。

● 补充解读:

● 一、抓有两种形势,一种是如鹰爪抓兔,五指握抓是为勾抓;一种是五指固定成耙状,白班如耙地是为搂抓。在实际运用中,勾抓首选目标是裆部,其次是头面;而搂抓则首选头面,其次是颈胸手臂。

● 二、抓法的力点在指尖,攻击面部多用指尖肉帽,攻击皮肤则多用指甲,但仓促间多不加区分,信手挥洒。

● 三、凡用抓法,指甲宜短不宜长,如留甲过长,容易折断或劈裂,给自身造成痛苦。

● 四、古之善抓者,传有鹰爪王之爪,今天已失传,今可见者,则有《少林十三抓》,其豹头搂怀抓上盘,妖鹰闪身抓脸面,凤凰展翅抓裆,猿猴摘果抓裆,匠心独运,设计精彩。十三抓江湖人称一毒二狠三要命,并非虚言。有志于抓艺者,不可不读。)

● 问曰:身法当如何操持?

● 答曰:在收放卷舒。

● 歌云:常收时放是操持,舒少卷多用更奇。一发难留无变计,不如常守在心头。

● (词句分析解释:

● 当——应当,应该。

● 操持——操持、把握、掌握。

● 收放卷舒——收,聚拢。放,扩展,卷,把平面的东西裹成园柱状。舒,把筒状的物体展成平面。

● 一发难留——一发无余,毫无保留。

● 常守在心——不敢掸以轻心;时时提防突发事件;时刻保持警惕。

● 古文今译:

● 问:身法应该如何把握?

● 答:注意把握好收放卷舒。

● 阐秘:收的近才能放长击远,卷得紧才能舒展如鞭,与其虚张声势炫耀武力,不如不动声色心怀杀机。

● 补充解读:

● 一、收放,含有驰张的意思,卷舒,也含有驰张的意思。而驰张,则含形的往返与力的松紧。因此,收放形势如拉弓放箭,而卷舒,则卷如屈竹舒如反弹。

● 二、以此而论,收放似多指弹射式发力模式,收短为蓄势,放长为发力,打拳蹬腿。而卷舒,则似多指挥摆式发力模式,卷紧为蓄势,舒张为发力,例如绞翅斜飞、反背横拳。

● 三、一发难留在此有轻举妄动、冒失躁的意思,无变计,一锤子买卖,孤注一掷,不考虑后路:万一攻击失利怎么办?没考虑。

● 四、常守在心,是心里时刻下着劲,绷着一根弦,题词做好防守与出击的准备。人之攻防,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攻防形式,即架式;上是芳防意识,即心态。常守在心,是强调不做表面文章,追求形势上的完美,而是要把功夫下在心里。所以,译为不动声色,心怀杀机。)

● 问曰:练法更如何得窍也?

● 答曰:在会意用力。

● 歌云:筋力人身本不多,在乎用法莫蹉跎。心在何处力随往,上下一线似金梭。

● (词句分析解释:

● 筋力——劲力,力量。

● 在乎——在于。

● 蹉跎——荒废,白白浪费。

● 心向力往——意到力到。

● 上下一线——颈领身拔,精神提起。

● 似金梭——如织布梭穿过经线,引申为大形过位。

● 古文今译:

● 问:身法的练习有什么窍门呢?

● 答:只有四个字:会意用力。

● 阐秘:一个人的力量是一定的,能有多大作用只看他会不会用。意念要专注,力量要集中到同一点,精神要提起,大形要过位。

● 补充解读:

● 一、会意用力,即用力要会意。会,合的意思。会意用力,也就是力要合意。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意与力合。

● 二、筋力人身本不多,并不是说人的力量不多,力量少,而是说力量是一定的,就那么多。而人与人相比,力量大小的差别也不大。但是同样都是那么大的力量,有的人打人如拔草,有的人打人如搬桩,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会用力不会用力的问题——会用力的得心应手,势如破竹,不会用力的瞎忙活一事难成。

● 三、心在何处力随往,就是“意与力合”,就是心到身到。如果身不到力是绝对不会到的。这就是意动形随。心与意是看不到的,能看到的只有形,外人可以通过形了解心和意。而心到身到(手到)的过程,自身是可以体会觉察到的。

● 武学修养深的人,想与做几乎是同时的,如影随形。武学修养浅的人,想和做是膝关节的,手往往比心慢了半拍,所以常常是想到做不到。

● 因此,心在何处力随往的随应该是伴随的随而非随后的随。

● 四、上下一线,是上下要直,而身形的直,必由拔伸而致;而身形的拔,轨迹拳学叫上下对争,形意拳叫头如顶屋,太极拳叫顶头悬,意思相同,上下一线颈领身拔,除了可以增加势能外,还特能提神,一旦颈领身拔,立刻便自沉灵气上身。跃跃欲试,读者一试便知。

● 五、似金梭,是以穿梭形容步法移动之快。金梭织布只作水平运动,不作上下运动,可知这梭穿的不是上下一线,而是平面运动,而作平面运动的,则一定是步法。

● 梭是织布工具,它的任务是带着纬线在经线中间往返,每一次,它都要穿过经线代表的布面,不是停在经线上。所以过位是它的行动特征。因此,以梭喻脚,也就是暗示脚要过位。

● 六、脚 不过位,大形就不能过位,而大形不过位,就不能高效率地发挥自身的力,手不过位,就打不出穿透力;身不过位,就不能远距离放人;脚不过位,就无法控制下盘。凡此种种,读者一试便知老李言之不虚。)

● 问曰:拳法何由得精也?

● 答曰:在熟不在多。

● 歌云:拳法千般与万般,何能精透没疑难。须知秘要无差漏,一熟机关用不完。

● (词句分析解释:

● 何由得精——由何得精,通过什么方式才能练得出神入化?

● 在熟不在多——熟,动作熟练、理解透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是谓之熟。多,指数量多,学的内容多,知道的东西多,会的东西多,是谓之多。在熟不在多,即少而精。

● 千般与万般——许许多多。非实数,比喻其多。

● 何能——哪能。

● 精透——技术精湛,认识透彻。

● 无疑难——无,没有;疑难,想不通不理解做不到的问题。

● 秘要——秘传要点,亦即秘诀。

● 差漏——差,错。漏,遗落,少了什么。

● 机关——机变,随机应变,根据情况加以变通。

● 古文今译:

● 问:拳法怎样才能练所出神入化?

● 答:长时间苦有限的动作。

● 阐秘:世上的拳法有许许多多种,哪能门门样样都精通?自古真专一句话:一样其实练好了已经足足够用。

● 补充解读:

● 一、拳法千般与万般,是极言其多。其多有再生意思,第一上门泒多拳种多流派多,第二是具体内容功法多。例如传统武术分两大门泒即少林泒和武当泒。武当泒又分太极、八卦、太乙……等等拳种,太极拳又分陈杨武三大流派,每一个流派又有不同的支泒……每一个层面都以几何模式倍增,是为拳种多。而与此同时,拳法与功法也同样以几何模式倍增,其内容之多可想而知。因此说它千般与万般,并不为过。

● 二、每一个自立门户的拳种流派,对都有自己的解释和说法,对拳法都有自己的标准。并且一个个都认为“神圣不可侵犯”一点都不许走样,这样一个人穷毕生精力,也难以精确复制一两门,样样精通是不可能的。这是客观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 三、古人云:“人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学不完的,手艺是学不完的。一个人不可能学会所有的技艺,但是只要掌握一门技术,只要一门技术出色,一个人即能够很好地生活。这就是常言所说的“一招鲜,吃遍天”。

●     武术也一样。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拳种练好所有的技术,但他完全可以学好一门拳术,练好几手绝招。凭几手绝技并且加发善用,他就完全可以独树一帜立足武林。

● 四 一熟机关用不完,突出的是熟能生巧。这个巧,就是巧于对应,以同一种服务满足不同的顾客,即所谓以不变应万变。鹰爪王以抓对付拳打脚踢,千跌张以跌对付踢打抓 拿,李半天以踢对付踢打抓拿,即是最好说明。

● 五、任何一种技术,都有其一定的适应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是成功的前提。如果选技不当,则苦亦难成。学者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


昔日少年武为尊,而今邻里少传人。 冷落多见练武场,人少并非学子贫。

有人甘学跆拳道,喜将韩装着于身。 我辈武友勤奋起,弘传国粹万年春。


谢谢各位师兄关注,我们会一直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