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亟待抢救性开展老坑大西、水归洞的研究

 来二两爱情 2016-12-13

近年来,不少文友持收藏的老坑砚石,咨询我是大西洞还是水归洞。从咨询现象发生的频繁性和他们的饶有兴趣、孜孜不倦来看,此两种老坑砚石的归属标准本身已经无关紧要了,文友们更在意的是喜欢拿老坑大西、水归两洞来研究、讨论、探究。

这从侧面反映:1、端砚老坑大西洞、水归洞文化影响深远;2、目前对于两洞的特色、鉴别研究几近于空白。这两者之间是一个大矛盾,很不正常。

因此,亟待抢救性开展老坑大西、水归洞的研究。

一、两洞研究历史渊源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老坑按正史记载开采于宋代,衍采至今。历史上,老坑本身有飞鼠岩、东洞、正洞、小西洞、水归洞、大西洞等等多个坑位,基本的脉络是按开采时间顺序、石脉路线的开采位置来命名,并非它们其中有的才是正宗老坑,——它们全是正宗的。

《端溪砚史》所录老坑内洞整体图

《端溪砚史》所录老坑水归、大西洞内图



老坑、坑仔岩砚石在时间与质量的关系上(迄今为止),有一个共同的奇特现象,就是越深入开采,砚石越出彩。因此,水归洞、大西洞是最后开采到的老坑石脉,也是质量最好的。1979年重开老坑后,水归洞、大西洞已经被开采打通成一个整体工作面。


新中国端溪名砚厂重开老坑后的坑洞内图


从目前砚史资料来看,飞鼠岩、东洞、正洞、小西洞大多记载明晰,但研究性文献不多,至于此几洞所出砚石制作的实物砚台记录、研究,更是几乎没有。但水归洞、大西洞两洞的砚石或成品的研究、争议,历代一直不断。也就是说,关于大西洞、水归洞的研究,历来已久,持续没断,文化积淀深厚。在端砚市场空前繁荣的当今,这种研究忽然断脉了,这不仅是一种短见,而且很可能不可弥补。——因为水归洞已经消失了。

  二、亟待抢救性开展两洞研究

笔者采访黎铿先生

笔者采访张庆明先生



与采石工深入坑洞实地采访。


这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一是如第一点所述,千年延续的历史文化研究不应断脉;

二是两洞已经被采空成整体工作面,它们的特质标本面临绝种,再不亡羊补牢,极有可能成为诸如飞鼠岩、小西洞等,只给后代留下一个空名,而在实物甚至图片上都死无对证(大家试想,如果我们现在还能清楚知道飞鼠岩、东洞、正洞、小西洞等老坑砚石究竟是怎样的,该有多么幸福);

       三是建国后曾经进入老坑开采砚石的工人正散失、老去,再不抢救性开展研究工作,在人证上也将面临死无对证

 三、怎样开展两洞研究工作

1、建立砚石标本库

这是难度最大的,因为之前从没人留意去留存标本,现在两洞又连成了一片。其实,石头只有特色区分,却没有硬性标准的。例如坑仔岩,假如某一天与老坑洞打通了,你该鉴别它是老坑还是坑仔?因此,这个问题大可摈弃顾虑。前人有那么多对于水归洞与大西洞的研究,对比目前市场的老坑砚石,整体的、基本的特色区分还是足以建立标本库的。

2、留存采石工描述记录

这包括影像、图片、文字等。

3、鼓励、组织开展文献研究工作

端砚目前的文化研究,热闹非凡,但外强中干,被帮派性、抄袭性、避世性极大制约了发展。这三点会使得端砚文化一片浮华却没有实质建树。

帮派性不言而喻,就是拉山头各吹自己的,迄今没有任何一部能代表端砚整体的研究文献。

抄袭性就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或抄前人的,而且题材千篇一律,目的就是为了显摆自己搞了研究。抄袭性的最大表现就是喜欢写坑口、砚石的文章,不断纠结什么叫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它们的方位、特色……等等;或者什么是石眼、鱼脑洞、青花、天青……等等,还喜欢配图片。这些千百年来无数人写的题材不是说没必要,而是一哄而上都盯着它来显摆研究,就极不可取了。

避世性,就是内容不敢触及问题,缺乏创新能力。纵观目前端砚研究文献,歌功颂德拍马屁、千篇一律的砚坑石品内容成了写文章拍专题的救命稻草,或日夜在古书里面陶醉自我斟文酌字,对于现实的砚石演变、技艺发展、文化研究、市场建设的成绩、弊端均缺乏甄别、总结、分析、解决并发展的能力。

以上,均亟需政府及时醒悟,开展两洞研究工作。

四、迅速摈弃守旧思想

关于水归洞、大西洞的研究,我记得在1999年左右正式提出。那时好像有一个叫“文房春秋”的论坛网站。我在论坛里提出了这个问题并附带文章和图片,立马被一位所谓前辈大师警告不许搞,理由是他曾进入过老坑洞采石,“两洞都打通了,我都分不清什么是水归洞,还研什么究!搞坏市场!”

1999至今,7年,这方面研究果然一片寂静。

这种占据行业地位却罔顾历史、我搞不了就不许别人搞的守旧思想,不但会打压端砚文化研究,更会遗祸后人。亦不可取。

五、目前个人对两洞的粗浅认识

这两洞尚未建立砚石标准,所以暂只提供图标及小观点,不代表正确,仅供参考。

总体上,笔者个人认为大西洞在观赏性上优于水归洞,水归洞在实用性上优于大西洞。


大西洞整体比水归洞透彻,石品丰富多彩,尤其以冰纹、冰纹冻、石眼出彩



水归洞整体比大西洞结实,石色相对沉着、暗蓝,较少出现冰纹,青花、天青是最大优势。



大西洞的天青



水归洞的天青


大西洞

大西洞


水归洞

水归洞




(本平台为原创经典作品提供展示空间,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其它事宜请与作者直接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