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成你期望中的自己,只需这三点

 蘑菇心理学 2020-10-17

《瞬变》读书会带读人 吴昊  亲述  

在北京的《瞬变》现场读书会上,我多次的问过大家一个问题:当你听到改变这个词时,心里有什么感受?

有书友说:提到改变,我就感觉到压力;如果别人让我改变,我就感觉被否定了,然后就有些抗拒!

也有的说:很多时候内心想改变,但现实总是有很多困难,不容易做到。

有一个刚工作不久的小伙子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变的,人一定应该向好的方向转变,必须有所追求。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他是一个积极、上进,对自己有所要求的人。不过,很多在职场上打拼、努力追求成功的人,常常会觉得身心俱疲,甚至想要放弃,改变真的没有那么容易。那有没有方法让我们的改变之路没那么辛苦呢?


《瞬变》这本书里就讲了关于改变的三个真相,以及应对模式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在美国的电影院里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给观众分发大桶或者中桶的爆米花,然后观察两组观众哪一组吃的多。这里有两个重要细节:一是不管是大桶还是中桶,爆米花的量都是足够大吃不完的;二是这些爆米花很难吃。

实验结果相当令人吃惊:拿到大桶的观众比拿到中桶的观众多吃了53%!但为什么大桶的观众就吃的多呢?爆米花并不好吃,很难嚼,而且也没有要求大家必须吃完。这种行为很难解释,但有一个结论却是确定的:容器越大等于食量越大。

所以,要想劝人少吃一点爆米花,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拿小一点的桶来装就好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用简单的改变,缩小容器规格,来实现一些看似很难的改变,其实是一件挺容易的事。

这就是关于改变的第一个真相看似人的问题,实则情景问题!

这给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营造环境,就可以促进改变。比如,你想减肥,直接换成小些的碗,自然就吃的少了;你想让孩子热爱学习,大人也要在家多看书、学习,营造一个学习的环境给孩子;你想坚持读书,就组织或参加读书会活动,比如参加我们《瞬变》读书会。

关于改变的第二个真相,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

参加这个实验的是一批大学生,他们分成两组进入到两个房间,房间里都有巧克力曲奇,香气飘满了整个房间。一组学生被规定只能吃萝卜,不能吃曲奇;另一组学生则可以吃巧克力曲奇。可想而知,那组看着香喷喷的的曲奇不能吃,却只能吃萝卜的学生,内心一定非常煎熬。然后这两组学生被要求做一组根本无解的智力题,结果发现,“未受诱惑”的学生平均花了19分钟才放弃解题,而吃萝卜的受试学生只花了8分钟就不干了。

为什么后面这组学生这么快就放弃了呢?答案可能令人吃惊:因为他们用光了自我控制力。那再深入一点,自控力是怎么被耗尽的呢?我们来看下心理学家们的解释。

人类的大脑内部有两个相互独立的运作系统,一个是理智面,也被称为反思系统或者自觉系统,另一个是情感面,这部分属于天本能,能够感知痛苦,获得快乐。在那个饼干实验中,理智告诉学生们,巧克力曲奇不能吃,但情感却本能地想去吃,于是这两者就一直在斗争。

那这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是怎么样的呢?

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其著名的《象与骑象人》一书中,为这双方的对峙做出了更形象的诠释:我们的情感面就像一头大象,理智面是骑象人。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握缰绳,俨然一副领导者模样。但事实上,跟6吨重的大象比起来,骑象人显得很渺小。如果大象和骑象人对于前进方向意见相左,骑象人就要努力去控制大象,这就是自控力。

所以,也非常容易理解自控力是会被消耗的。跟庞然大物的大象斗智斗勇,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事。事实上,大象和骑象人意见不同时,往往骑象人会落败,比如早上睡过头,完全不顾闹钟叮叮作响;偷懒不去健身房;生气时口不择言等等。


回到曲奇饼干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自控力被耗尽时,这些学生们就很难再集中注意力,不能再有创造性的思考,也失去了耐心。这里揭示了关于改变的第二个真相:很多时候,看似懒于改变,实则精疲力尽。

这个真相也指给我们一个促使改变发生的方向,那就是:激励大象。骑象人不可能靠强迫来让大象长时间服从,因此必须从情感面入手,让大象愿意配合你,一同上路。所以,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是说在说服对方改变时,需要在理智和情感两个方面双管齐下,这样改变才更容易发生。

关于改变的第三个真相是:看似心生抗拒,实则方向不明。

这里也有一个案例。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两个社区里,健康问题专家希望当地人能够接受更加健康的饮食方式,有一项研究发现,如果美国人不喝全脂牛奶,而是改喝1%的脱脂牛奶,那么饮食中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就能马上降低到健康的标准。于是健康专家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推广宣传活动,包括在电视、媒体、广播中做广告,告诉大家为了健康,请喝脱脂牛奶。活动后,该地区商店里脱脂牛奶的市场份额从18%提升到了41%。活动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当地很多人的饮食行为获得了调整。

我们再设想下,如果健康专家设定的目标不是请大家喝全脂牛奶,而只是在广告中,只是告诉你:为了健康,请您健康饮食。那么,人们的行为会发生改变吗?人们会去想,改变饮食习惯是从早餐、午餐还是晚餐开始呢?是应该少吃肉开始,还是少用油开始呢?我们理智的骑象人就会在原地打转,努力分析,却始终裹足不前!这就是:看似心生抗拒,实则方向不明。

因此,由这个真相我们可以知道成功改变模式的最后一个方向:要想他人改变,必须先指出明确清晰的方向。就像这个案例里那样,想要大家饮食模式改变,就明确告诉大家:“去超市,别买全脂就奶,改买脱脂牛奶。”

到这里呢,我们已经将关于改变的三个真相,以及针对这三个真相而可采取的促使改变发生的模式已经介绍完了。这里再总结一下:

一是看似人的问题,实则情景问题;相应地,改变时我们应该去营造路径或环境;

二是看似懒于改变,实则精疲力尽;相应地,改变时我们应该想办法去激励大象;

三是看似顽固抗拒,实则方向不明;相应地,改变时我们应该指挥骑象人,让它有明确的方向。

从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其实改变背后包含了三个要素:骑象人(理智)、大象(情感)、路径(环境)


回到我们开始讲到的那个问题,如何让我们的追求成功、追求人生价值的路不再那么辛苦呢?那就是使用《瞬变》里的改变模式:指挥骑象人、激励大象、营造路径。如果三管齐下,你也可以完成巨大的改变,而且是相对轻松地去实现!

此外,《瞬变》这本书围绕这三个要素,对于每个要素的改变,都详细介绍了三种方法,一共介绍了九个方法。那具体的九个方法是什么?希望大家可以认真看下《瞬变》这本书,也欢迎参加每周四晚上在北京举办的《瞬变》线下现场读书会,不能到现场的朋友也可以进入实用心理学《瞬变》微信群读书会,在群里一起分享讨论。未来三个月里,我们每周会一起阅读一章,也就是每周学习瞬变里的一个方法。

《瞬变》读书会,让改变更轻松,期待大家的加入!

附:关于《瞬变》

美国知名行为心理学家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兄弟借用一组很有趣的比喻来代表改变的三要素:大象(感性)、骑象人(理智)、路径(环境)。对每种要素的改变,都详细介绍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三个要素、九个方法,为缺乏资源的人们提供了成功改变的精彩指南!

PS: 想加入实用心理学《瞬变》读书会微信群的小伙伴,请在留言区申请报名,一起学习,做最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