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对四川美食进行一个恰当得比喻,我觉得用下里巴人来形容很是贴切。厨师们不需要多精致的杯盘,也不需要太考究的制作过程,甚至不需要太奢侈难求的材料,便能将普通食材捯饬得大众情人一般,广受天南地北食客欢迎。 由于川菜馆子遍布全国,所以像“四川腊肉、回锅肉、酸菜鱼、甜/咸烧白、麻婆豆腐”等名字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我要介绍的,是深藏在四川各个角落,看似不起眼却又能让人垂涎三尺的各色吃食。 首先是四川的凉菜和卤菜,对此我是情有独钟的。在外这十几年,也吃了凉卤无数,但这些放在四川凉卤面前,自然就相形见绌了。成都有强大的“廖记棒棒鸡”、“百味紫燕鸡”等凉卤连锁店,不过,味香而价贵,老餮们肯定不会推荐。他们会带着你走街串巷,在人声鼎沸市场深处的某个拐角,一口大锅,两个大盆,无数鸡爪鸡翅鸭爪鸭翅发出诱惑的香气召唤着你。四川的卤食不像北京的烤鸭、武汉的热干面,已抽象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它们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遍布在四川各城市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 而凉拌菜中最特别的推荐就是凉拌猪屁股,也叫折耳根,或者鱼腥草。这是令人爱憎分明的一道菜,喜欢的把它奉为美食界的鸦片,吃必上瘾;恨它的则视之为洪水猛兽,敬而远之。在四川,它的受欢迎程度,绝不亚于火锅。不管是街边的苍蝇馆子,还是金碧辉煌的饭店酒楼,如果没有这个菜,简直都不好意思说是川菜馆。而在四川乡村的坝坝宴上,它是绝对的抢手货,用一扫而光来形容都远远不够,因为经常会听见老乡大声的吆喝:主人家,还有没得猪屁股哦?再来一盘噻! 可以与凉拌猪屁股相媲美的,大概只有泡椒凤爪了。很多人知道泡椒凤爪是因为超市里的“有友”,但是,我不得不说,没有吃到过四川坝坝宴厨师做的泡椒凤爪,那真算得上是人生一大憾事。 厨师会先将一锅水烧开,然后将洗净的鸡爪倒入,沸煮七八分钟,捞起来后用冷水反复冲洗五至六遍,然后加入莴笋、黄瓜、胡萝卜条,放上几瓶泡海椒,然后放入最关键、也是最独特的一味调料:泡酸菜的酸水。此物在四川属居家必备品,而在其他地方却难寻觅。即使是专门卖泡椒凤爪的摊贩,也因用量较大而用白醋代替。是以四川坝坝宴上的泡椒凤爪味道最佳。 其他的凉拌菜,如夫妻肺片,凉拌鸡,凉拌兔儿,凉拌猪耳朵,凉拌猪脑壳凉拌肘子等等,那简直就是四川人的绝活。尤其是老家隐峰镇的街头,有几个摊位所卖凉菜,真正是人间至味。 他们的家当都是一样,一辆三面玻璃的手推车,车玻璃上一水儿的贴着“凉卤”二字。手推车里一案一刀一秤,一盘毛肚,一盘猪耳,几扇猪头,然后旁边放着十来个小盒子,分别放着辣椒油、香油、酱油醋、姜蒜葱花香菜、花椒粉、辣椒粉、胡椒粉、鸡精味精白糖等。 只要你稍微瞟上一眼,老板就会热情的招呼:“妹儿/大姐,来点啥子?”一般人是扛不住这种诱惑的。“那就来个凉拌猪耳朵嘛。” 老板刀工甚是了得,只见一只猪耳被拎上案板,手起刀落,一份粗细匀称的耳丝便好了。然后是调味,老板几乎是不看的,十数个调味盒一个勺子从头扫到尾,调出来的味却是独此一家,香飘数米。 四川还有一份独有的小吃,什邡米粉,这是一种生根在家乡的美食,挪到别处就会变味儿。虽然它的名号没有酸辣粉响亮,但是味道绝不逊色于酸辣粉。 取适量泡发的米粉,放在竹制的篾捞里,在一个满是开水的大锅里冒煮三五分钟,即可盛碗。那碗里早放好了辣椒油、猪油、各种调味料,还有新鲜熬制的骨头汤。到米粉入碗,立即撒上葱花,再来一勺店家特制的竹笋牛肉或肥肠臊子,一碗香喷喷的米粉就可以上桌了。在什邡,米粉店就像开在土地上的野花,随处可见。 在儿时的记忆中,随便场镇哪个街角拐弯处,或是宽敞点的道路边,一口锅,一煤炉,一门板,数板凳碗筷,就是个简单的铺面。来来往往,总有几人围坐一起,埋头吃着米粉。小时候跟着父母一起赶集,要是碰见亲戚熟人,总会客气地招呼,走走走,去吃碗米粉!而今,这句口头禅已不知不觉被“来来来,来喝杯茶”代替了。 后来开始出现有店面的米粉店,街边那些临时的门板铺子便渐渐的少了。而一些店铺渐渐的积攒出了人气,竟能一开数十年,味道一直不变。我每次回家都会再去吃上一碗,吃到肚子滚圆依然意犹未尽。(by 邓承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