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胃病的一个经典方子 文 | 罗大伦 俗话说“十胃九病”,胃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是非常容易得病的,可胃的健康常常被我们认为是每个人的通病而严重忽视,即使出现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调养,很多人因此成为胃病“接班人”。 今天为大家讲一个治胃病的方子,很多名家都擅长使用此方,这次写此方,是因为前几天,又有一位亲属,胃痛胃酸,医院检查是胃溃疡,但是服用制酸的西药无效,我建议用此方,效果很好。 在我遇到虚寒性胃病的时候,黄芪建中汤是我的首选,这是我当年在东北和老医生学习抄方的时候,就有的经验,尤其对胃溃疡,效果非常好,所以这么多年,我帮助过一些胃溃疡的患者恢复身体,这里我把经验跟大家讲一下。 我们的医圣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面,开首第一个方子,就是桂枝汤:
这是用来调理表虚寒证,也就是当患者正气不足,外寒来袭,头痛发热。桂枝汤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
张仲景把桂枝汤的芍药量翻倍,加上饴糖,则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补脾胃的方子,叫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我们现在的用量,一般是:
这个方子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作用。治疗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舌淡苔白,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的症状。 而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则变成了我们讲的黄芪建中汤。 此时的方子变成了:
方子里面的黄芪,一般用炙黄芪,但是我习惯用生黄芪,不会上火。 熬药的方法是把这六味药,以水五杯,熬剩两杯,去药渣,加入饴糖,早晚各服用一杯。 次方经过我多年实践,《金匮要略方义》中也有记载:“此方乃小建中汤加黄耆(黄芪)而成。黄耆为补气扶弱之品,得饴糖则甘温以益气,得桂枝则温阳以化气,得白芍又有益气和营之效。综合全方,其补虚益气之功优于小建中汤。”
我曾经见过老医生用来调理男子正气不足,动辄自汗者,服用了很长时间,结果体质彻底改善。 我的心得是,对于脾胃虚寒之证,效果很好,尤其是西医诊断的胃溃疡,效果甚佳。 按说胃溃疡的原因很多,服用一些西药也会引起,而我们所见的胃溃疡,以精神压力大,加上饮食不节引起的多。往往是工作压力特别大的白领,吃饭又不规律,往往饥一顿饱一顿的人,会出现此类问题。
如果肝气不舒过于严重,当然还要先服用一些疏肝理气之药,但是对于脾胃虚弱严重,适合此方,立意是强壮本身,则可抗外敌。 这种情况一般三五副药就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各位如果有此类问题,可以请教附近医生,帮助大家判断。我相信,很多人会因此而摆脱此病的折磨的。
熬中药千万不能用家里做菜的铁锅或铝锅,因为铝、铁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甚至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用不锈钢锅会好一些,但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煳锅。 砂锅和陶瓷锅最好,这两种材质的,受热均匀,传热缓慢,是煎药的首选。 来源 | 罗大伦博士新浪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