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人纪-伤寒论42

 感通天下 2016-12-27

三四一:「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也。

如果病人厥阴证的时候中风,脉微浮 微浮代表免疫系统恢复了,代表阳气回来了,所以这时候肝血很足,身体很好的人,如果不幸病进入厥阴的时候,他会痊愈的,因为肝脏是最强的。

三四二:「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所以阴证要恢复的时候都是在半夜

三四三:「厥阴病」, 渴欲饮水者, 少少与之, 

厥阴病的时候,如果想喝水,渴欲饮水,代表内脏功能慢慢恢复中,因为免疫系统强起来了,把病毒赶出去了,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不需要用药的。

三四四: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这是废话,这条辨可能是从别的地方来的,前面已介绍过许多了。

三四五:「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一般来说,伤寒就是表寒,可是厥阴证的时候,因为病毒已经进入到身体里面,看不到表证的,看不到发热恶寒,所以感冒有症状的,代表免疫系统很好,伤寒,先厥,厥阴证的病人得到感冒没有症状的,一得到感冒,马上就昏迷过去了,后发热而利者。病人又发热回来,发热代表免疫系统强起来了,把病毒排出去,排出去会下利,下利的时候代表病毒跟着大便清出来,肠胃功能恢复的时候利会自止,如果又昏迷过去的时候,代表抵抗力又输了,又会下利。

三四六:「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素饼」,微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为厥相应,故期至旦日夜半愈。又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看到厥阴证的时候,如果昏迷、精神不好、手脚冰冷的时间,和发热的时间差不多,譬如厥五天热五天,或者是热比较多冷比较少,代表免疫能力还很强,自己慢慢会好,如果昏厥或逆冷的现象比较多,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就是病很深了,抵抗力不够了,如果手脚冰冷是四逆,如果冰冷到手肘就是厥了,阴寒到极限了,蹶就是阴之尽,就很危险了,这种症状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除中讲的就是回光返照,当胃气完全停顿的时候,冲阳脉都没有了,摸他手脚冰冷的,病人开始吃点东西,就是老天爷不希望病人作饿死鬼;食以素饼,微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吃了东西以后,开始微发热,热慢慢起来的,知道胃气尚在,还有机会好;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这热就是食物所产生的热能,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过三天再摸脉,如果热还在,就会晚上的时候恢复回来,胃气会正常,这就可以救,为什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为厥相应,厥相应就是热和冷厥的时间相同的,这病人不会死,故期至旦日夜半愈。又三日脉之,而脉敷,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为什么会痈脓?热就是免疫系统赢了,因为病在厥阴,热气发出来的时候,会把病毒赶出去以后,病毒不会马上离开身体,病毒进入某处,譬如进入肠子里面就会化脓的现象,就是邪热太过了。

三四七、「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为「除中」,必死。

伤寒的表证都有,恶寒怕冷,全身骨节酸痛都有,可是摸病人的脉迟,脉证不合,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靠黄芩汤来去他的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其热,黄芩汤是去热下利的药,结果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为除中,这是说看到的是真寒假热,以为发热恶寒是有热,结果开寒凉的药下去,一攻,里面的寒更寒,造成「除中」,就是胃气完全没有了,这时候用大剂四逆汤来救逆,不可见死不救。

三四八、九、「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利必自止。若不止,便脓血。便脓血,其喉不痹。

伤寒,如果是先厥后发热,手脚冰冷到手肘的地方,突然发热,代表胃的元气还在,下利必自止。如果下利没有止,而反汗出,厥阴证的时候津液已经伤到了,因为免疫系统就是在津液里面,津液伤到的状况之下,病人在流汗,就变成是表虚掉了,这是很危险的状况,临床上看病人,病人已经很虚弱了,可是病人又一直在流汗,就代表病人的皮肤不能固表,人的元气、元阳、精神,高蛋白的东西一直往外流失,体力通通流失掉如果咽中痛者,其喉为痹,病毒移转跑到喉咙上,喉咙就会发痛,如果发热,无汗,利必不自止,热散不掉,热会往下走,利必自止。若不止,便脓血,这肝炎的东西出来,到喉咙上,就喉咙痛,如果没有到喉咙往下走的时候,下利就会便脓血。其喉不痹,便脓血的话,喉咙就不会痛,所以发炎的滤过性病毒,中药也杀不掉它,免疫系统也杀不掉它,它一定要有出路,出去的时候从大便或往上跑,想尽办法把滤过性病毒赶出去。

三五○:「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前厥者,必发热;前热后厥者,必厥深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这条辨对应前面的条辨,张仲景的意思是如果进入厥阴证,得到中风伤寒表证的时候,因为里面已经虚掉了,肠胃津液已经不够了,肠胃津液不够的状况下,切记不要发汗,汗的来源是肠胃的津液,误汗的时候,造成口伤烂赤,会把肝里面的黏液发到嘴巴上来了,感冒发烧的时候用汗解,如果是厥阴证的时候就不可以汗解,厥阴证的时候滤过性病毒在肝里面,发皮肤的汗,跟肝没有关系,反而让肠胃的津液更伤,免疫系统受到伤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