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楼】西涧草堂:书藏丙舍,移转多地(下)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7-01-06

凭心而论,因为这位编目者对目录版本学并不是很熟悉,所以他在著录体例上颇为混乱,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热心人,才使得后世得窥西涧草堂藏书时的概貌,而蒋雨田先生则是根据这份目录,做出了如下的归纳:“按当时予家贮存澉祠图书,据朱先生《书目》所载,有书箱五十号,大、中、小书橱十八号,此外,尚有大批书籍分堆于三只长桌之上,共贮书一千六百零五部,二万四千八百十三册。其中善本书,有宋刊本二十五部,二百三十八册;元刊本二十七部,四百八十二册;旧版本二十二部,四百七十一册;明刊本七十六部,一千二百十三册;手稿及钞校本一百四十六部、九百五十五册。惟《书目》所列,只载册数,不计卷数;或只载函数、箧数、匣数,而不计册数。在五十号书箱中,第四十一号箱中所贮书名册数,《书目》俱漏列。故藏书之精确卷数,已无法考查。”

 

换一个角度看看


从这些统计数字可知,当年西涧草堂藏书量足够大,质量也足够高,而蒋光焴竟然带着如此数量众多的藏书,辗转了那么多地方,其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凡是有过藏书经历的人,都能体味到这里的艰辛,而这种艰辛并没有因为将书运回了硖石镇老家就得以结束。又过了几十年,抗日战争战火燃起,蒋家后人又为了这批藏书的安全将其转移到了更为保险之地:“越七十余年,丁丑之秋(1937),抗日军兴,吾祖父辈复以先世遗籍,携至沪上,赁储于某银行之保险库中,时历八年,所费不赀,方使此数十万卷人间秘笈,履险如夷,历劫而无恙。于以见吾先人嗜书之笃,守护之力,有非寻常储藏家所能逮也。”

 

藏书情况


这么大的一批藏书,蒋家竟然将它运到了上海,藏在了银行的保险库内。这一藏就是八年,可见蒋家为了这些书付出了多大笔的保险费用。

 

虽然如此,解放之后,蒋家后人却将西涧草堂的这批藏书全部捐献给了国家,这样的义举真是令人敬佩。《天一阁文丛》第三辑中载有虞坤林先生的《海宁藏书家之传承及其姻亲关系初探》一文,此文在谈到蒋家藏书历史及其归宿时,给予了这样的总结:“硖石蒋氏,自清初移硖,以典当业起家,开始收藏。其间有蒋星楷的‘来青阁’、蒋光煦的‘别下斋’,蒋光焴的‘衍芬草堂’及蒋学坚的‘平仲园’,均为同时代藏书者中之佼佼者。蒋星楷的藏书一部分为其侄蒋光煦所得,而光煦‘别下斋’之藏书,毁于太平军进入硖石时期。蒋星楷的另一部分藏书则传于其孙蒋学坚。‘衍芬草堂’的藏书却由其祖蒋开基起,直保存至20世纪50年代初,悉数捐献国家,由北京、上海、浙江三大图书馆保存。这是众多藏书家中,结局最圆满的一家。”

 

梁启超与王国维


十几年前,我的第一次寻访藏书楼之行就来到了西涧草堂,那时是跟天津长征医院的陈景林先生一同前来者,此后就再未来过这里。而本程的寻访则是从杭州出发,由浙江古籍保护中心的汪帆老师陪同。我们的第一站是先去参观了张元济图书馆,而后在该馆特藏部王美萍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南北湖。而今所见的南北湖与上次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在我的印象中,十几年前的该湖仅是一处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景,而今虽然多了太多的人工斧凿之痕,但确实是整洁了不少。

 

西涧草堂环境图


王美萍主任对这一带很熟悉,能够看的出,她应当来过这里无数回,难得她还依然能有热情向我讲解着这里的一处处名胜遗迹。因为她对道路的熟悉,使得这种寻访没有经历任何的曲折。我的这句话如果认真起来,倒也并非百分百如此,因为前往西涧草堂的路上,就因为王主任的认真而走了一段冤枉路。

 

曾来西涧草堂参观的名人


南北湖一带虽然进行了整修,路面也都做了硬化,沿湖的道路大多修成了水泥路面。不知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这些路面的宽度都不大,因为路基太软,所以水泥路面都高于两侧的土地。在这么窄的路上,相向而行变的十分困难,于是当地就把这些路大多改为了单行。单行道有个毛病,那就是眼看到目的地,却只能绕一个大大的弯路,但南北湖这一带要绕起来就太远了,因此我们从载青别墅出来,王主任说前行不远就是西涧草堂了,但司机却坚持不走逆行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司机的做法并没错,但绕行的路,王主任却不熟悉,兜了一个圈之后,还是找不到西涧草堂。而在一处村口上,我却远远地看到了西涧草堂的入口,于是建议众人舍车步行。我的提议受到了大家的赞同。

 

应该出自陈从周之手


从外观看,西涧草堂比十几年前要整洁了许多,这里的介绍牌也变为了中、英、韩三国文字。为什么要用上韩文?以我的理解,这是因为当时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领导人金九先生曾避难于旁边的载青别墅。走入庭院,依然能够看到整修后的痕迹,跟上次的区别之一,是西涧草堂的大门上挂上了“南北湖书画院”的匾额,看来这是今日的使用者。而今的南北湖已经统一为了一个完整的景区,而西涧草堂也是景区内的景点之一,门口的告示牌上写着要凭门票进入。但既然是王美萍主任带来者,她就应当是我等众人的门票了,可惜在这里没有遇到工作人员。

 

文保牌及三种文字的说明牌


而今西涧草堂正堂内的摆设方式比当年复杂了很多。初次前来这里时,除了那个匾额,余外基本是空无一物,而今成为了书画院,这里的墙上多了许多的今人画作,而厅堂内的陈设也变成了成套的仿古红木家具。好在有一排展板介绍着西涧草堂的来由,其中一个栏目就是将朱子信所编《西涧草堂目录》的具体数字列在了这里。而我感兴趣者,在这展板之上还有蒋光焴的画像,只是感觉其绘画的方式太过现代。

 

蒋光焴画像


西涧草堂的旧藏,其中最著名者是宋刊小字本的《晋书》,此书四函32册,乃流行有序之物。1933年,张元济将其影印进百衲本《二十四史》之中,为此蒋家得到了十部影印本及完整的一部百衲本《二十四史》。由此可知,西涧草堂藏书质量之高。而对于这里的藏书全貌,钱泰吉在《甘泉乡人余稿》卷一中说:“尝偕邵懿辰观蒋氏昆季所藏经籍,如入山阴道上,目不暇给,涉览稍倦,位西忽于寅昉架上得一书,连称至宝。余惊异取观,则《宋律》也。偶展此册,但惊为目所未睹而已。”

 

院中的水井


当年钱泰吉带着邵懿辰来这里看书,竟然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现。此后一百余年,我又光临此地,眼前所见当然仅是这处曾经的书楼了。但即便如此,我也应当知足,因为能够看到,就已经是幸运。关于西涧草堂后来的经历以及修复过程,《南北湖志》上有如下说法:“建国初,西涧草堂一度缺乏维修管理,曾改作生产队仓库,房屋失修,濒临倒坍。南北湖风景区建立后,经海盐县人民政府批准,于198411月向当地生产队购回西涧草堂和征用土地1.16亩,次年西涧草堂列为海盐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人民币3万元按原貌修复,1986年在西侧庭院内建‘定亭’一座,系纪念蒋氏后人、陈从周教授夫人蒋定宝而命名,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苏步青题额。”

 

定亭


这段话中所说的“定亭”,而今依然在院中可以看到。《南北湖志》中称该亭的命名是得自于陈从周的夫人蒋定宝,这也正是陈从周跟蒋家有姻亲关系的来由。但这段话中却没有说明蒋定宝虽然是蒋氏后人,但她同时又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表妹。如果做这样的介绍,相信人们会对这个小亭有了更多的兴趣。我所看到的这座小亭仅是个半亭,处在西涧草堂院内的山坡角上,来此参观唯一可惜者,是没能找到蒋光焴的墓址。

 

 

这种植物好像叫“南天竺”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