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名字,我不认得?【青铜器生僻字大科普最后一弹】

 RK588 2017-01-08
2017-01-05 文物背后

在相继攻克了食器、酒器、乐器、兵器以及车马器中的生僻字后,青铜器各类器形中的生僻字已经所剩不多,只是一些散兵游勇了。但是这些散兵游勇,有的还真的非常厉害,连输入法都打不出来……




(音“和”)


是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使用的一种青铜器,为器物铭文中的“自名”。这种器物的主要特征是:椭圆形、敛口、鼓腹、双环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器物的器形也在变化。



战国 左关钅和,上海博物馆藏


春秋时的这种器物多平底。到了战国, 器底带圈足的便多起来。还有带盖的,但不多见。



春秋晚期 哀成叔钅和,洛阳出土


关于它的用途,也是云山雾罩。有的学者认为是酒器,有的认为是舀水的器物,还有的认为是度量衡器……唉,总之,能装液体,是肯定的了。


(音“姨”)



春秋 樊夫人匜,河南博物院藏


这件长着一个“象鼻子”的器物就是青铜匜,是在洗手时向下倒水的用具。想象一下,一个奴婢手持盛满水的青铜匜,向主人的手上浇水,而主人的手下面,用一个青铜盘承接。盘和匜组成了完整的“洗手套装”。



春秋 唐子盘与唐子匜,湖北郧县出土


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由于常常与盘配合使用,出土时也经常与盘同出。


(音“西”)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日常生活中都免不了要解绳结。遇到难解的死结怎么办?这时候,觽就派上用场了。看它尖尖的头,是不是很适合挑开绳结呢?



辽金 青铜觽


青铜觽沿用的时间很长,一直到宋辽金时期,还有人在使用。也有玉质、象牙质的等等。


鐎斗(音“交抖”)


又称“刁斗”,是汉晋时期的一种炊器。它长得像一个自带支架和长柄的盆。长柄向上弯曲,柄首常常做成兽头状。



南朝 青铜鐎斗,首都博物馆藏


刁斗是唐代边塞诗、军旅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唐代人看它像一只便携的小锅,又像锣可以敲敲打打,非常适合行军使用,便铸造了许多一升容量的刁斗。军队中人手一只,既便于分发口粮和做饭,还可以用敲击鐎斗的声音作为信号通报军情,超级实用!


(音“环”)


顾名思义,圜钱是一种货币,但是这名字不太好听,好像总欠别人钱的样子……所以大家更愿意称它为“圆钱”。



这些都可以称为“圜钱”……


它的形状仿照圆形的玉璧,中间有圆孔或方孔,产生于战国中期,之后一直沿用到清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铜钱”啦~




这是《青铜器生僻字大科普》的最后一期。如果您把前几期都看过的话,那么可以说,博物馆青铜器展览里可能出现的大部分生僻的青铜器名称,您已经认识了。但是,还有一些连专家都不认识的字,比如说这个某某钟:



这类生僻字在青铜器展览中,也经常见到。要追溯它们出现的原因,还要从文字本身的发展规律说起。


举个例子:假设您有位朋友,他的父母给他起了一个有文化的名字叫张斝。


从小到大,所有人面对张斝这个名字,第一反应都是:卧槽张后面的那个字念啥?!填写各种表格的时候,他的名字永远属于在字库中找不到,需要特殊处理的那一种。


苦逼的张斝同学不得不一遍一遍解释这个字念“甲”。心中暗暗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改名!到了18岁有了自主权,张斝同学马上跑到派出所,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张甲”。很快,斝这个字就从张甲的朋友圈里消失了。


汉字中的生僻字也是这样。由于字形复杂、读音难记或者意义不常用等诸多原因,某些汉字使用的人越来越少,最终被人遗忘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中的一大批生僻字,都是这种生僻的人名用字或族徽字。器物的主人去世了,所属的家族灭亡了,使用这些字的人也就越来越少,最后谁都忘了这些字该怎么写、怎么念。人名或族徽不认识,并不妨碍您理解铭文的内容。



青铜器铭文中的族徽之一


还有一类字,同样是难写难记,但它的意义十分常用,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躲不开。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这些复杂的字还可能在某些地方、某些人群中使用,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们会用尽办法改变这些字的形体,便于识记。像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就是20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后的结果。


青铜器铭文中那些形体复杂的文字,有很多都属于这一种情况。以我们介绍过的 史墙盘 铭文中的几个字为例,看一下它们的简化过程:


对于这些字,您只要了解它的意思和演变过程,同样不会妨碍您对青铜器的鉴赏和对铭文的理解。而考证古文字字体的演变,进而将它们用现代汉字写出来并解释意思,就是古文字学家的专业范畴了。


从古至今,人们为汉字简化付出了许多努力。汉字是否应该被简化、简化到什么程度,也是众说纷纭的话题。而小文私心认为,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文字无论是简化还是繁化,无论是废止还是继续行用,都应该以方便交流为目的。一个字或者一种文字的变化,是否能够有利于交流?时间和使用这些文字的人们,会给出最确切的答案。


您如何看待汉字的变迁呢?欢迎在评论区写下自己的看法!




往期回顾:

你的名字,我不认得?【青铜器生僻字大科普之车马器篇】

你的名字,我不认得?【青铜器生僻字大科普之兵器篇】

你的名字,我不认得?【青铜器生僻字大科普之乐器篇】

你的名字,我不认得?【青铜器生僻字大科普之酒器篇】

你的名字,我不认得?【青铜器生僻字大科普之食器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