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氏云:山为体,故地理家必先取龙体之来,以观其气所锺,及其到头之处,乃察其水之出入,以审其气之行止。气至而水不来,则有体而无用,水至而无真气以控驭之,则有用而无体,皆不结也。
山洋----神火经云:元天脉有十二幅,幅有阴阳共四六(此二句问无明解,愚按十二幅即十二支也,加入四维八干,共二十四,内有阴阳之分,如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天干中又有阴阳,如甲庚丙壬为阳,乙辛丁癸为阴。地支中也有阴阳,如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又有左旋为阳,右旋为阴,阴阳二字所故甚矣)。上贯乎天,下贯泉。(上幅下际莫非此阴阳也)。泉当尽处天根復(尽处头也,水之尽处即土之起处,水土交接之所,即为天根)。土实气盛空则动(水尽处为空),动则气纵龙亦送,大块不空气不通,通不知穷何处弄,水到穷时太极明,太极定处五行根,五行涵育生八卦,一卦三山建始明。(水尽土起处为太极,五行俱由此而分布,左阳右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每卦管三山,如乾戌亥为一山,之类是也)。识得真龙纵横气,将把罗经覆在地,八面威风尽得乘,二十八宿皆环比。
洋----葬经云: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土随而比。
山洋----又云:邱垅之骨,港阜之支,气之所随。
山洋----玉尺经云:岗垅平原之分别,犹如骨肌肉之相附,肌肉丽于骨外,血脉行于肉中,知血脉流通之情,见肌肉荣枯之理。
山洋----郭晨纯云:地贵平夷,土贵有支,支之所起,气从而始,支之所终,气随而锺,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元通,吉在其中。
山洋----又云: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
山经----经云:外气横行,内气止生(外洋栏住,地气孰结,故曰止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山洋----元机云:落脉分明个字中,甜肥曲软细为踪,若无个字龙非的,不是甜肥脉不通。
山----密旨云:认气于大父母,看尊星;认气于其子息,看主星;认气于方交媾,看胎伏星;认气于成胎育,看息星;认气于化杀生权,看解星;认气于绝处逢生,看恩星。
山----铁弹子云:天星有聚 (祖宗之所,众山簇聚也)。行沟 (支干分脉,各各走闪串度而去,再起尊星,群砂获从,周密重叠是也)。坐沟 (到头结穴,主星端聚案 共成一局是也)。则气聚于龙,有权星(太祖所在其星至高至火,足以俯视一切者是也);尊星(分枝之后再起(大)星,足以俯压群枝者是也);雄星(小一交 之所星峰卓立,足以应尊星而当门户者是也),则气聚于势,有 胎(小八字之上,有藏 个字,化生 盖落是也)。夹胎(火之旁,有龙虎、牛角砂类是也);乘胎(穴之下有合襟,明堂交收是也),则气聚于穴,有收襟(穴前合襟之水,宜砂以收之);收堂(穴前明堂之水,宜有龙尾以收之);收关(垣中随龙之水,宜交锁之水口,以收之),则气聚于局。
山----萧智深云:龙要飘扬活动,脉要无中出有,生枝生叶龙力之旺,闪东过西气脉愈佳。
山洋----又云:出脉羡于微处,过峡贵于无形,龙现则穴隐,龙隐则穴现,有脉在身,其体自动,精神在体,其锋必锐。
山----古云:阴地求一线,阳基求一片。
山洋----密旨云:龙为地气,当从骨脉实处,窥其内而注之。
山洋----元机云:见其来而不来者,脉不至也。见其不来而来者,气之至也。
山洋----又云:捉脉之法,须随龙步脉,从巅觅迹,观其动静,察其所由。或随势而行,或抛闪於侧。隐则观其气现,现则随其脉止。上观峦落之势,下观情合之所,或中出,或左右出,或仰颊出,或俯奔出,或腰背出,或两侧出,或走闪於他山,皆须寻龙步脉而止,或止于界合,或止于窝曲,或止于钳口,或止于巅顶,或止于腰胁,或止于背足。观其势归,视其情合。穴虽怪异,气脉不差,故曰辨真于气,认假于砂,气现自然,唇口合,脉清当于界先清。
山----金针碎言云:星辰之上,分水起脊而来者为脉,行乎脉之内者为气。有脉尽而气亦尽者,有脉尽而气行未止者,有脉未尽而气已先止者,有分脊合脊为脉,有轮有晕始为气(山,轮晕即穴中精光发现之处,如车之轮圆净丰肥似有若无者是)。
堪舆经云:有形势之住,而气在他乡,有峦势之来,而脉从腰落。
山----又云:隐微嫩活为生气,蠢突粗顽总是虚,不问何方并结处,随机认处有先机。
山洋----又云:星体卧于平田,气脉从于水现,脉随水行,气随水抱。
洋----又云:洋中龙现于影响,有气则起,气弱则止,洋中得阴,其气众聚,精华百倍,贵而莫测。
洋----又云:山以脉为本,洋以水为主,水者气之行,脉者水之现,脉从水行,气从水止。气如子,水如母。母去则子随,子住则母也住,行则护,住则抱,多恋则子贵,少爱则子贱。田龙地脉隐而气藏遇水则现。
洋----又云:脉出平洋散却踪,定须依水去寻龙。若逢屈曲回环处,气脉皆藏圆活中。
洋----水洋诀云:江河只看脉为先,龙短谁知河底连?
洋----认龙诀云:真脉过水,左右必有砂水。扛送水中,必有微高之脊。冬间其水必温,水底之土必硬。
山洋----蔡牧堂云:脉有形者也,属乎阴。气无形者也,属乎阳。阳清阴浊,故气微而脉著。然气尤重于脉。盖有脉者,尚患无气;有气者,不患无脉。脉宜软而忌硬,硬不可復助,助则出人多强梁。气贵盛而忌衰,衰则不可再泄,泄则作后主冷退,故二者弱。则宜补宜就,旺则须泻须让。
山洋----指南云:平地之隐隐隆隆,即高山之一起一伏;平地之一断一续,即高山之过峡结咽。平地之曲直尖方圆之形,即高山之金木水火土之象。古人图格本为高山,若做平地而看,自可了然心目。
洋----杨公云:步龙须主入首节,节节与此论生克。(山洋,如入首一节金后一节水,即为生,入首一节金后一节火,即为克,此用正五行,而论生克)
神枢经云:南气低而略高则旺,北龙高而略低有意。
洋----又云:百里平田,气或团而或撒,万年真气。水日击而不磨(洋,真气团结之处而土坚疑,故虽飞边吊角,水日冲击终不消磨)
吴公云:坐下若真气脉,门前空列万重山(山洋,地以龙脉为主,朝对为次,今之术士于毫无龙脉之地,指日恰对某山某塔,大抵宝贵续此可以猛省)
左衿师云:气藏于左右,忌分浅于鬼劫之交横,脉承于前后,怕透漏于生应之下涣。
山洋----何知歌云:何知坟中少骨殖?背后来龙无气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