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林精粹】血余、旋复花效用奇观

 杉木轩 2017-01-18



杏林论坛

血余、旋复花效用奇观

张树生

谨将《百药效用奇观》一书献给海内外热爱中医的朋友们!   

   

                         中国中医科学院  张树生


血余利水道主五癃关格

血余,性味苦,温,长于消瘀止血,医多用于吐血,衄血、血痢、崩漏等症。

《本经》:“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多以其不能淡渗而不喜用。实不知血余利水道之要用。

癃是指排尿困难,甚至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素问·宣明五气篇》:“小便不利为癃。”下则小便不通,上则呕逆拒食,病名曰关格。

血余滑润疏通,逐瘀利窍,遇血则止之,遇水则通之。“盖血与水同源于肺,其精者为心火蒸逼而赤,遂统于脾,藏于肝,则谓之血,以其行于阴也。其粗者下三焦,归小肠膀胱,则谓之水,以其行于阳也。倘心火不精蒸变,无由尽出于阳,水道何能不瘀?血亦何能不少?此发之用谓之血源濬而水自通,倘心火蒸逼水液化血四出,水道何能不涸,血又何能不溢。此发之用谓之水道利而血自止。”(《本经疏证》)

“发为血之余,而经中所致之疾,皆主通经利便之功何也?盖心与小肠为表里,心主血,发为血之余,则不能入心而能入小肠,以小肠为心之出路也。且发亦毛类,肺主皮毛而为水源,故能利水。”(《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发者血之余……而实消瘀生新、能去心窍恶血……本经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皆取其利窍散瘀之功”。(《本经逢原》)瘀去则水道得通,况血余祛瘀,自能疏肝,助肝之疏泄,亦可利水。

临证用方举隅:

华佗治小儿淋沥神方

蜂房  乱发  共烧灰,水下一钱,日再。(《华佗神方》)

治胞转不得小便。又方

乱发(烧灰)三两  滑石二两  川芒硝一两

上细研令匀,用桃白皮一斤捣,以水绞取汁二升,不拘时候,以汁一小盏,调下二钱。(《普济方》)

发灰散(出《肘后方》)治大小便不通及便血。

用乱发一两,洗净烧灰为末,细研,每服二钱,温水调,食前服。日三,以通利为度。(《普济方》)

治石淋,水道涩痛,频下砂石。又方

车前子二两  榆白皮一两(锉)  乱发(如鸡子大,烧灰)

上件药,细锉,以水二大盏,煮取一盏半,去滓,入乱发灰,更煎三二沸,食前,分为三服(《圣惠方》)

此外,《金匮要略》之滑石白鱼散治小便不利;《三因方》之发灰散治胞转,脐下急满,不通;《圣济总录》之灰发汤方治产后小便不通;《普济方》之乱发散治胞转小便不得,四、五日困笃欲死;《华佗神方》之华佗治血淋神方,皆用血余。

验案举例:

李时珍治一男子病血淋胀痛祈死,李以藕汁,发灰每服一钱,服三日而血止痛除。(《续名医类案》)

按:发灰滑润通利,逐瘀利窍,通水道主五癃且有止血之功,藕汁流通滑润亦能止血,故速收效。




旋复花除水、通血脉

旋复花,味苦、辛、咸,微温。功能消痰软坚,下气止呕。临床多用于痰壅气逆及痰饮蓄结所致的咳喘痰多,胸肋痞满。脾胃虚寒,痰浊内阻所致的心下痞硬,呕吐,呃逆,噫气等。此外,《本经》尚有“除水”之作用,近人对此有所忽视,余不揣奇谈。

 旋复花具有轻扬之质,其味兼辛而性微温,故能泄散风寒,宣发肺气。本品降优于升,味兼苦、咸、能下气消痰,使肺得淸肃。上焦开发,则下焦通调,水道通利。

 水赖气化,水赖气行,故病水者气滞,气结者水甚。本品味咸,“借咸降之力,上者下之,水气行,瘀气消”。(《神农本草经读》)又本品味苦,苦能下气,则水随之而下流,通水道,消肿满。

 亦有血脉瘀滞而致水病。本品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质轻味辛,行散疏泄之力亦猛,故能疏通血脉,又苦温化湿健脾,脾健则裹血又统血也,使血营运。故本品有活络通瘀的作用,瘀去水自下。

 临证用方举隅:

1、治小便不行,因痰饮留闭者:旋复花一握。捣汁,和生白酒服。(《本草汇言》)

 2、治单腹胀:旋复、鲤鱼。将鱼肠去净,药入鱼肚内,煎服。小便利,肿胀即消。

 3、治妊娠体肿有水气,心腹急满汤方

 茯苓、白朮各四两  黄芩三两  旋复花二两  杏仁三两

上五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二三服。(《备急千金要方》)

 4、治妊娠子淋,小便不通,茯苓汤方

 赤茯苓(去黑皮)  白朮  郁李仁(汤浸去皮尖)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  旋复花各一两  槟榔五枚(挫)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圣济总录》)

此外,《圣济总录》之海蛤丸治水肿腹满,四肢赢瘦喘促,小便涩少妨闷;《备急千金要方》之大犀角汤疗脚气毒冲心变成水,身体遍肿闷绝欲死,皆用有旋复花,取其下气除水。

验案举例:

肿胀案,养肝之体,疏肝之用,参之苦辛而泻肝浊,胀势仍然不减,以前偏左为甚,今则中脘偏右为甚。恶心频呕痰水,喉间痰声漉漉,左脉细弦,右脉滑大,此由肝横太过,无形之气,挟停痰积水内阻,致脾肺升降之道,窒塞不通耳。橘皮、旋复花、白芥子、茯苓、老姜、薏仁、制半夏、大腹皮、玉枢丹。(《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按:旋复花下气消痰,肃肺以通调水道,苦温化湿健脾以运枢机,又入厥阴行散疏泄,下气行水,与它药合,则肿胀消。

旋复花不仅活络消痰,而且除水。质虽轻轻,效用显著;宣肺治水,下气行水,疏肝泄水,化痰利水俱备,故于临床遇斯症者,当用。其通血脉之功亦不可小视。



校核 |  虞胜清


祝读者朋友们新年快乐!

回复“1” 查阅  创刊词|征稿启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