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吊瓶清积碳?浪费钱!

 A车联盟 2017-01-26

在我们第一篇文章,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挖煤清理积碳的全过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也说明,挖煤对车辆发动机的进气管路,是完全无损的维护方式,就是所用时间比较长。

我们也看到有不少网友留言询问,目前除了挖煤,还有商家经常推荐的清洗方式,打吊瓶和泡沫清洗剂,这两种手段基本是拆清洁养护,它们的效果如何呢?

打吊瓶和泡沫清洗剂,网络上有很多介绍说明大家可以详查,使用方式主要两种:

一,可以清洗进气管路。让清洗剂通过节气门、进气歧管、喷油嘴、气门室等部位,喷完后关闭发动机,等待几分钟渗泡,再启动发动机,燃烧后从汽车排气排放出来;

二,可以单独清洗燃烧室内的积碳。通过火花塞口注入,渗泡几分钟后抽出残液,再装回火花塞,启动发动机燃烧排放。

以我们多年的维护保养经验,遗憾地告诉大家,第一种方式收效甚微。通俗点儿说,大家通过看文章一,物理挖煤这个步骤中,直接对着积碳喷上清洗剂,都要用刷子比较用力才能刷下,仅靠清洗剂挥发出来的成分,短短时间渗泡,就能分解掉积碳,不现实,因为有的积碳的体积较大,硬度很高。

试想,若严重大块积碳能够用打吊瓶或者泡沫清洗剂的方式来洗下来,万一脱落掉入发动机内,相当于气缸进入异物,活塞环因积碳卡死在环槽内而拉缸,气缸压缩压力降低,动力性丧失,维修费用不菲,反而得不偿失。

有的车辆在进行吊瓶/泡沫免拆清洗养护之后,油耗陡增,动力下降或者经常熄火可能就是积碳脱落造成三元催化器堵塞。

吊瓶和泡沫清洗剂这两种方式来清洗积碳,清洗液被快速抽入进气管路到达发动机内燃烧后排出,若是清洗剂可以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就完全清除分解大块的积碳,那需要清洗剂具备极强的腐蚀性,也会造成发动机缸体难以修复的硬件损伤。

在我们做ECU升级服务的多年经验中,曾发生过有一台行驶里程才三万公里的大众车型,升级ECU程序之后,动力提升幅度很小。经过反复检查,发现这台车因为每天冷车短途行驶,积碳严重,产生爆震,ECU接收到爆震传感器的异常信号后,则自动退点火角度,降低燃烧压力,这样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不是最大化,动力也不会提升。经过人工无损挖煤后,问题解决。

之前也有车友质疑吊瓶和泡沫清洗剂的作用,特意带来国外进口品牌的泡沫清洗剂,希望我们验证。

清洗完毕,我们重新把进气歧管拆下,看一下气门外室的情况,靠外的地方积碳似乎少了一些,但是气门上的积碳依旧严重。

也许,吊瓶或者泡沫清洗剂,给人打来的是‘视觉享受’,发动机的运行,让发动机发生不正常抖动,排气管不断冒出白烟,让人以为积碳已经被分解并经过发动机燃烧排出。

但是,文章一链接,中可以看到,挖煤的方式无法清洁到燃烧室这个部位,但吊瓶和泡沫清洁剂,清洁燃烧室效果怎么样?

在这里我们再用几则实例,燃烧室如何清除积碳。

火花塞底下,就直通燃烧室。这就有了途径,让我们用特殊方法来清理燃烧室。

先把今天清洗燃烧室的车做个清洁之前的检测。

拿一辆五万里程的奥迪A4L为例,拆下火花塞,探入内窥镜,可对燃烧室一目了然。

清洁剂从火花塞口,进入燃烧室内与积碳产生反应后,抽出残渍液体,装回火花塞,发动汽车,让燃烧室的残渍燃烧干净再排放出去。再强调,一定要抽干净残渍液体(想象一下淹水后还启动发动机…)

排放出的浓烟,浓烟的颜色和强度,不能作为清洁剂是否有效的依据。

清洁剂的选择,也是按照不同车行的经验。我们列举了两种清洁剂的效果。有的清洁有残留,有的可以清洁非常干净。

同样的,我们实现了燃烧室无损清洁。

大家可以很明确了,用清洁剂/泡沫清洗燃烧室,用靠谱产品还是很有效的,这原因是燃烧室内的积碳硬度和体积通常不会太大,而且液体有个直观的,封闭的浸泡环境,效果还是很好的。

实际上打吊瓶或者泡沫清洗剂,清洗进气管路,效果不佳,通过我们几次先免拆再拆开清洁的经验,免拆打清洗剂很多部位的积碳去除或许都无法达到10%。

笔者个人分析,主要原因是1、积碳过多过硬;2、这些部位没有好的浸泡环境,清洗剂一流而过。

这些服务收费也不低,(4S打吊瓶报价,国产车和进口车都是1000 元,一般修理店也收400 元)。

建议车友们不用做此项目。

燃烧室部分的清洁建议选用大厂正规产品,并可以让你的服务商提供内窥镜检测。小弟的建议是,计划使用8万公里以上的车,在4万公里左右到服务商检测一下发动机数据,再考虑是否进行去积碳的养护。

养护的手段是

1、挖煤清洁气门室,进气歧管等部位;

2、用清洗剂清洁燃烧室;

3、喷油嘴建议用专业设备检测/清洗,以后文章再专门讲;

关于去积碳这些事儿,我们还将有持续文章推出,希望大家订阅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