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争之德”是我的行动指南——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

 道德经学用 2017-01-30

当我读到了老师的一段话:“当今社会,世人无不碌碌,而做的多是毫无意义的名利之争。如果真要反思一下:我一生做了几件于人、于己、于家、于国有益的事?因此,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是他最为宝贵的一条!”使我心情波动了好几天。是啊,是该认真反思一下,要不就白活了一生!

想想自己20年的学习生涯,无不是处在为学习成绩优秀,努力得第一的拼争之中,30年的工作经历又基本上是处在为出人头地、争职称的拼博之中(因为工资是与职称挂钩的)。“好争”的习性在我的心性中显得非常突出。再想想,先天的禀赋人人不同,我是A型性格,急时泪水、烦躁易怒、缺乏耐心、节奏快等“竞争心理”之禀性在我的心性中占了主要地位,经常会发怒、生气,所以越想越内疚,因为我的一生几乎没有做过什么有益于别人的好事。

幸运的是退休后碰到了老师,她指引我走进了《道德经》学用,弘扬好人一生平安工程的修行事业,才算是真正在做一些“老有所学”的公益事,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缘,我一定珍爱这项工程,勇猛精进,善始善终!

针对自身的现实问题,我的主要任务是化解自己“好争”的心性,去掉“好争”的习性,化去“好斗” 的禀性,所以读到《道德经》第68章“不争之德”时,感到特别亲切,它就是我的行动指南!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的不争之德,是三宝中最为宝贵的一条!因为它是以天道的慈爱为基础,与天一样伟大的“配天之德”;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上古老祖宗的传统文化,是至高无上,永恒不变的原则,是“古之极”。所以,老子是在告诉我,“不争”是古训,“好争”是不道,我一定牢记!

老子又说“善战者不怒”, 这是在告诉我,不争之德修之于身,首先在于不发脾气、不生气,不寻烦恼、常知足,这是最可贵的心性修养。通过老师多年手把手的指引,通过自己多年的学习实修,生气、争吵之事在我身上已经少了很多。

我的想法之一是:做事就要尽心竭力去做,做不好,非我所学,非我之罪。这样一想,心也就安静得多了,气也就生不起来了。

我的想法之二是:好处都应该是属于别人的。人之所以有祸害,有痛苦,有烦恼,就是因为我老想抓住点什么,或得到点好评,既然一切都不要了,都舍出去了,那自然也就不生气,不发怒了。“善用人者为之下”,这是在告诉我不争之德要修之于家,唯有能“为下”二字,也就是要对人谦下与和顺,多感恩消解生气,多沟通减少争吵

我的想法之三是:在家对待老伴和孩子,必须爱其所同,敬其所异。如果一定要强人同我,那就是最大的自私,那就是争吵的主因,是老伴和孩子的大敌,必须克服!

 

“善胜敌者不与”,这是在告诉我,想胜,想赢,也必须不生气。好多事情就是输在生气。有这么一个故事:

台湾作家李敖,曾经讲到他的老师殷海光。有一次,殷海光正在家里吃饭,忽然想到某个政敌的种种行径,不由得怒火万丈,气得连饭都吃不下。殷海光是自由斗士,见到不平事,就气不打一处来,后来不幸得胃癌去世了。诱发胃癌的原因很多,心情郁闷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殷海光只活到49岁,而使他天天生气的政敌,却活到了89岁。殷海光没有打倒敌人,先把自己打倒了,他输了,输在生气

李敖从中得到教训,说:“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我都不生气,活过你。我就是成功了,我就是赢了!”不过李敖“不生气”的境界显然比不上他的宿敌余光中。号称不生气的他,常常在各种场合痛骂曾经的朋友余光中。”有人就去问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茬,你从不回应,这是为什么?余沉吟片刻答:“天天骂我,说明他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你看,不仅不生气,还能幽默对待。

生活中,总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总会有人对你指手画脚。学会不在意,约束好自己,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该走的路走好,你就没空生气了!把用来生气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充实自己的事,强大自己的事,回头再看,都是小事,就不值得生气了!面对别人的指责,不要轻易动怒,这既是做人的修养,也是高明的处世智慧。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者感悟集锦》

作者:振英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悟道心得,不设版权,欢迎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