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经胃病

 柴桂苓 2017-01-30
1、少阴
少阴病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表里相传。此由于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若少阴素虚,太阳病失治,则寒邪由太阳陷于少阴而形成少阴病。二是直中,此由于肾阳素虚,寒邪直接侵犯少阴而形成少阴病。三是两感,此由于太阳少阴两经同时受邪而形成太少两感证。四是太阴失治转属,此由于太阴虚寒证失治或误治,太阴病进一步发展,传入少阴而形成少阴病。
心属火,肾属水,水升火降是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根本。少阴病就是心肾水火升降的失常。其原因虽因水中之水火与火中之水火的偏盛偏衰, 但本质上无非火衰与水衰两方面,其水盛或火盛是在火衰或水衰的基础上继发, 故少阴病不外阳虚寒化证与阴虚热化证两种类型。少阴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寓于其中。脾土赖肾阳熏蒸方能斡旋,同时肾精又赖于脾之转输才能产生动力。因此,少阴病与胃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少阴肾阳虚衰,寒邪上逆,可影响脾胃气机,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饮停于中焦,影响中焦气机升降,可出现吐利、腹痛等症。
少阴病以心肾虚寒为主要特征,尤以肾阳虚寒,阴寒内盛为显著,即所谓阳 虚寒化证。以恶寒身冷,呕吐下利清谷,四肢厥逆,精神萎靡,小便清白,脉沉微,舌淡苔白等为主要脉证。肾气通于胃,火能生土。肾阳命火是胃腑受纳腐熟的动力。只有“炉薪不熄,囊釜方成” 。肾阳上蒸,脾胃腐化。而肾中之元气“非胃气不能滋之” 《脾胃论》。说明“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 《景岳全书》。所以胃病可以累肾,肾病可以及胃,肾胃关系密切。

① 虚寒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不欲饮食。如第 324 条: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隔上有寒饮乃寒饮留滞胸膈, 影响胃气和降则见干呕。 四逆汤类方证除呕吐篇有 “呕而脉弱 ……四逆汤主之”外,白通加猪胆汁汤证有“干呕” ,通脉四逆汤证亦有“干呕”真武汤证有“呕” 。总之,此类方证的呕吐,均系命火急微,不能生土,故太阴之吐利用理中剂治,少阴之吐利用四逆辈温肾。四逆汤中用大辛大热之生附子温肾复阳,干姜辛温守中散寒,助附子温脾肾之阳。炙甘草甘温,补中健脾又可制附子毒性, 甘草助姜附散寒回阳。 另外如第 316 条: 少阴病, 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舒驰远医案
治一人。腹中急痛,恶寒厥逆,呕而下利,脉见微濇。予以四逆汤投之无效。其夫告曰:昨夜依然作泻无度,然多空坐,坠胀导常,尤可奇者,前阴坠出一物,大如柚子,想是尿脬,老妇尚可生乎?予即商之仲远,仲远踌躇日:是症不可温其下,以逼迫其阴,当用灸法温其上,以升其阳,而病可愈。余然其言,而依其法,用生姜一片贴百会穴上,灸其火三壮其尿脬即收,仍服四逆汤加芪术一剂而愈。
炙甘草 6 克 干姜 4.5 克 生附子 12 克(先煎两小时) 黄芪 24 克 白术 9 克


2、厥阴
厥阴病有寒证、热证。特别是有寒热错杂证。厥阴寒热错杂证,是在少阴虚寒证阳虚阴亦一亏的基础上产生的。厥阴肝经为风木之脏,功擅疏泄。由于木能疏土, 故与胃的运化转输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病入厥阴, 疏泄失常, 既可犯胃,又可乘脾,故下利、呕噦都是厥阴病的常见症候。
《伤寒论》厥阴病主要指肝经的病变。厥阴之为病,阴中有阳,常以寒热错杂的证候出现。所以厥阴病的性质是里虚寒热错杂证。肝胃关系极其密切,肝为起病之源,胃为受病之所。厥阴之脉狭胃上膈,病邪侵及厥阴,则肝失条达,极易横逆犯胃。

① 寒热错杂型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如第 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厥阴为三阴之尽,是阴尽阳生之经。因此,其病常表现为虚实错杂,上热下寒的情形。 “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的“心”应为胃、胸骨柄下心窝部。足厥阴之脉,挟胃上贯于膈,布于胁肋。由于肝气横逆,厥阴风火循经上扰,胃失和降,因此病人出现气上撞心窝,心窝胃脘疼热、嘈杂似饥之状。 “食则吐蛔”是脾胃虚寒,运化不利,勉强进食出现的胃气不降、上逆作呕的情况。方用乌梅丸滋阴泻热,温养通降,安蛔止痛。乌梅丸中重用乌梅、苦酒之酸以制服蛔虫,用
黄连、黄柏之苦配蜀椒、桂枝、干姜、附子、细辛之辛,温脏安蛔。佐以人参、当归、白蜜养血益气,扶正以驱邪。

潘养之医案
文××,男,21 岁。1971 年 2 月 10 日初诊。
患者形体消瘦,腹痛时作,全身发冷已数日。今因晨起,腹痛如绞,呕吐频作,口出蛔虫,饮食不进,烦燥不安,腹部膨胀,面青肢厥,舌有朱点,苔厚腻,脉象弦细。症属蛔虫内扰。法当安蛔止痛,用乌梅丸。处方: 乌梅 10g 细辛 2.4g 川椒 3g 桂枝 5g 黄连 9g 黄柏 9g 干姜 9g 附片 9g 党参 12g 当归 9g
3 月 5 日二诊:上药服二剂后,腹痛减轻,肢温厥回,膨胀亦减,食欲渐增,脉象弦细,再进乌梅丸二剂。经服上药后,大便下虫三十余条,诸症消失,身体复原。
本例虫厥,因蛔虫内扰而面青肢厥。如《伤寒论·厥阴篇》指出: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等都说明蛔厥之证,是因病人原患蛔虫。又加之肠寒胃热,蛔虫上行钻入胆道或胃中所致。因蛔虫喜温而恶寒,肠寒则蛔虫上扰,故吐蛔而肢厥。治疗之法应以安蛔止痛, 使虫静下行, 疼痛自止。 因此, 本人酸苦辛味具备, 因蛔虫 “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因而用乌梅丸数剂而收效,病愈而身体复健,是以本方立法之妙。


②肝寒犯胃型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干呕、吐涎沫。如第 378 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吐涎沫”是由于胃中虚寒,浊阴之气不化。用吴茱萸汤温肝和胃,通阳祛浊。吴茱萸汤证有“食谷欲呕” 、 “吐利” ,或“干呕、吐涎沫” 。阳明病有传有中,所传为热,所中属寒。经云“寒气客于肠胃,厥逆而上,故痛而呕也” 。阳明中寒证以不能食为特征,故仲景以食谷欲呕属之阳明。但必伴有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大便初硬后溏等证。若寒邪随厥阴经逆而出现头痛、胸满等兼证,这就隶属于厥阴。因此仲景以吐利属少阴亦是有脉微细等证,理属可推。


李世懋医案
赵某,女 27 岁。1972 年三月初诊。禀赋素弱,妊娠 3 月,呕吐不止。所吐皆为清水无臭,口涎时涌,饮食难进,肢冷无力,脉觉弦细无力,舌淡苔白。此厥阴寒逆,夹胃中浊气上冲,致呕吐不止。予吴茱萸汤温中降逆,暖肝散寒。不必拘于产前宜凉之论。处方:吴茱萸 8g,生姜 12g,党参 9g,白术 8g 半夏 8g
2 剂而吐止,饮食得进。
妊娠恶阻因胎热者多,然亦有因寒者。属寒者所吐为清水,伴有畏寒肢冷,脉见弦而无力,舌苔白滑。以吴茱萸汤暖肝温中,加白术健脾以制阴浊,竟 应手而效。若拘于产前宜凉,必犯虚虚之戒,医者当察。




疏肝解郁、调和肝脾法,代表方为四逆散;镇肝降逆、和胃化痰法,代表方为旋复代赭石汤;暖肝和胃、降逆止呕法,代表方为吴茱萸汤;温肺散寒、泻热和胃法代表方为乌梅丸;温脾化饮、肃降肺气法,代表方为小青龙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甘温补脾、益气养心法,代表方为炙甘草汤、桂枝甘草汤;回阳救逆、补火生土法,代表方为四逆汤;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法,代表方为真武汤、苓桂术
甘汤疏肝利胆、调和脾胃法,代表方为小柴胡汤;辛开苦降、和胃消痞法,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