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十三篇 疾病的三个层面

 yymxdyydd 2017-02-07

阳为能量,阴为物质,阳动阴静,人体是一个阴阳结合,阴阳相互作用转化的生命体。目前建立在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试验医学,例如X光、B超、CT、血液尿液等检测疾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观察“有形层面的阴”来判断疾病,至于无形的“阳”,例如人体的阴阳转化机制,六大系统的升降机制和变化模式目前还无法通过仪器检测到,但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活常识和生活体验,都能觉察到身体内各个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疾病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反过来心情不好也会影响到身体上的不适,遭遇感冒时我们还同时伴有胃口不好、咳嗽吐痰、心情烦躁等多种症状,我们在生活中能真实体会到身体内各大系统的相互影响,也能实际体会到情绪、心情与身体的相互影响。另外,诸如向手脚冰凉、手脚发烫、心烦、失眠、打嗝等很多疾病是无法通过化验手段来判断疾病的发生机理和原因的。

按照中医的观点,疾病可分为形病、气病和神病三个层面。

形病可理解为发生在物质躯体方面看得见、有形的物质性疾病,从阴阳的角度来看,属于“阴”的层面。

气病可理解为在物质层面“看不见”,但却能真实体会到的人体功能发生改变的疾病,例如上火、失眠、口苦、心烦等看似无形,却能真实体会到的疾病。从阴阳的角度看,属于“阳”的层面

中国的哲学讲:“阳为用,阴为体”,意指“阳”是能量体发挥着功能性运作的一面,“阴”是物质体发挥着物质性的一面。对人体而言,“阳”就是直接使用的能量体,例如我们行动要消耗能量,这属于阳,通常中医专业术语称作“气”。眼睛能看,耳朵能听,嘴巴能品尝出味道,食物需要能量来吸收消化,身体要有足够的温度来维持生理活动,这些生理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都是“阳”的范畴。另外,身体有形的如血液,各种津液、分泌物、毛发、骨骼肌肉等有形的一面都属于“阴”的范畴。

人体的运动模式和大自然完全一致,白天生命特征以“运动和活动”为主,属阳,晚上的生命特征以“休息和潜藏”为主,属“阴”,因此人体内一直在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着阴阳转化的轮回交替。无形的“阳”是经过有形的“阴”生发转化而来,有形的“阴”是通过无形的“阳”浓缩沉降转化而来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戴维.波姆认为:宇宙以三个相互包蔵的层面体现:物质、能量和意义。世界万物看起来非常复杂,但最终都是物质到能量,能量到物质的不断相互转化。除了阴阳的转化外,我们的生命似乎还存在更高精神层面的意义,每个生命个体在解决温饱问题、不受疾病困扰时,还渴望得到尊重、爱与被爱、被关怀、成就感、安全感、存在价值感等很多更高层面的东西。历史上的哲学家、艺术家,向佛陀、耶稣、爱因斯坦、达芬奇,以及大量的文学作品、诗词绘画、艺术作品、宗教类著作都在向人们昭示,人类的存在还有更高的价值和内涵。用戴维.波姆的话说,这个层名属于人类及宇宙存在的“意义”,用现代的话,可理解为一种更高维度的“信息”。

“信息”对人体的影响大不大?试想,我们的内心在接受到“好消息”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譬如在热恋中的兴奋和幸福、渴望已久的某个生活目标的实现,暗恋多日的偶像突然出现在眼前对你示好……。我们的内心在接受到“坏消息”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医生突然向你宣告:你患病得了肿瘤,三日后将离开人世;你突然发现,你存在银行的巨额存款不翼而飞;突然发现,你信赖已久,亲密无间的人居然背叛了你而且正在谋划如何算计你……..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来自于生活中的“好信息”和“坏信息”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我们身体无形的“阳”和有形的“阴”都会产生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都会形成某种特定的“好的”或者“坏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导致我们一生的成败得失,也会因此而产生一系列悲欢离合的各种心理感受,这个心理层面所形成的指导人生内在价值观,中国哲学称作“心神”,由此所导致的疾病,中医称作“神病”。俗话说:“疾病是心灵的呼唤”,心灵上的疾病会导致我们看待世界的价值观,会导致我们感到幸福或者不幸福,“神病”最终会导致“气病”和“形病”。

对于“神病”,我们需要像佛陀、耶稣、老子那样的心灵导师,也需要像贝多芬、莫扎特、达芬奇、莎士比亚、曹雪芹那样的艺术家、文学家来启迪、净化我们的心灵,从更到高的维度开启我们的智慧,用更有智慧的方式看待和审视我们的人生。


对于“气病”和“形病”,我们可以采用中医的方法梳理一下治疗思路。

人体的六大系统中,太阳、阳明和少阳系统主要实现人体功能性的作用,属“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系统主要实现人体物质层面的作用,属“阴”。这个功能性的“阳”是通过“阴”的转化变为“阳”来实现的,“阳”通过发挥作用吸收外界的能量再转化为人体需要储藏的“阴”。就如同太阳通过发光发热把“阳”传递到地球,地球上的生命体吸收了太阳的能量再转化为有形的形体,有形的形体的“阴”也可再次释放能量转化为“阳”。

仲景先生《伤寒论》中提出了治疗人体功能性障碍的主要思路,用药见效往往很快,在《金匮要略》中则提出了治疗慢性疾病、形质损伤的疾病。人体中如果“阳”的层面病了,主要通过调整人体的机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阴”的层面病了,则要通过恢复形质的方法来保证人体有足够的“阴”可以持续转化为“阳”。

例如,我们在前面的章节提到的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可采用麻黄汤和桂枝汤,但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见到很多身体特别虚弱的患者,在使用了麻黄汤和桂枝汤后,虽然有效但却不能长时间保持在相对健康的状态,一有风吹草动还会继续感冒,这是因为身体内的“阴”不足了,无法持续转化为“阳”,这时就需要用《金匮要略》中的薯蓣丸进行慢性调养,思路是补充形质的阴和加强阴阳转化的能力来提高病人的体质。

这些年中医界火神派特别风靡,当然火神派特别伟大,但很多火神派的医生临床会有体验,大量的使用附子、桂枝等辛温的药物往往见效非常快,但疗效不长久、不稳定,有时还会有反作用。比如很多临床上的肾虚积水症状,用桂枝真武汤等方式往往见效很快,但缺乏长久性,病人要能长期保持在稳定的健康状态,一定要使用肾气丸等补充形质的药物,地黄、山药等补阴养形的药也特别重要,只有“阴”充足了,“阳”才有稳定的来源。以笔者观点和经验,阴阳永远是相互依存的,所谓“阴虚”和“阳虚”都是相对而言的,阴阳的本质是一体的,《黄帝内经》云:“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正是揭示的这一基本法则。在实际的治疗中,如果我们过分使用扶阳汽化的药,可能会损伤到阴,结果也会导致阳不足,如果过分使用养阴滋润的药,也可能损伤到功能性汽化的一面,可能会损伤到阳,结果也会导致阴不足。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对于人体而言,阳气起到防御外邪、实现人体机能运动的一面,阴精起到补充阳气和维持人体形体的一面。阴阳两者相互配合,是看似对立、实质为和谐统一的有机体。

从思想的层面理解阴阳的统一和一致性,“气病”和“形病”的相互关系,对比《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我们便能体会到桂枝汤与薯蓣丸、真武汤与肾气丸、桂枝附子汤与桂枝芍药知母汤等组方的差别与临床使用的辨证。


 

作者原创,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微信号:sishenghongy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