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讼有礼 | 干货来袭:涉私募基金管理人民事诉讼十案及裁判规则

 法学小笨笨 2017-02-08
文/王鑫  上海理彰律师事务所
本文由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本期无讼有礼的作者因从事私募基金相关业务,通过无讼案例数据库查找到了涉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十个案例,把它们的案件简况、法院观点和裁判规则整理了出来。无讼有礼为大家挑选前三个案例,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文末下载全文所有案例。

涉私募基金管理人诉讼案件及裁判规则(一)

案件:俞培泓与上海浙嘉投资有限公司保证合同纠纷

案由:保证合同纠纷

法院: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审级:一审

案号:(2015)浦民一(民)初字第43690号

判决日期: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裁判规则:第三人对投资人购买的基金产品出具收益承诺的,浦东法院认定有效。

案件简要事实:

原告俞培泓认购上海庸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庸恳公司”)发行、国信证券托管的庸恳高傅量化一号基金1000万元人民币。2015年3月,俞培泓与被告上海浙嘉投资有限公司(“浙嘉公司”)签订《承诺函》,约定浙嘉公司承诺俞培泓年化收益率不低于10%,如低于10%的,浙嘉公司补足。如高于10%的部分,原告应当支付超过10%收益部分的80%给被告。

2015年10月20日,庸恳公司发出庸恳高傅量化一号基金清算公告,确认庸恳高傅量化一号基金于2015年10月22日终止并进行清算。2015年10月26日,庸恳公司发出基金清算报告。经清算,庸恳公司在2015年10月27日向原告共分配了8558332.90元。原告认为浙嘉承诺函合法有效,被告应向原告补足基金产品年化收益率补足10%的差额部分,即2441667.10元。及从起诉之日起至实际付清日止的利息。

被告辩称,《承诺函》无效,违反《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15条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承诺最低收益,无效。

法院判决: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系部门规章,并非法律、行政法规。且该条未管理性规定而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该条也仅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并未限定第三人提供担保。故,该条不能作为认定《承诺函》无效的依据。《承诺函》有效,被告应该按约定补足原告年化10%的差额及按同期存款利率计算的利息。

涉私募基金管理人诉讼案件及裁判规则(二)

案件:安琦诉北京盛世久天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合同纠纷

案由:合同纠纷

法院: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

审级:一审

案号:(2015)海民(商)初字第29182号

判决日期:二〇一六年八月十九日

裁判规则:私募基金管理人对投资者承诺保本收益的,海淀法院认定合同有效,管理人应依约支付本金及利息。

案件简要事实:

2014年7月23日,安琦与北京盛世久天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盛世公司)、深圳盛源喜通创业投资中心(喜通投资中心)签订了《盛世添利(103号)保本型产品合伙协议》,通过盛世公司购买了喜通投资中心的固定收益基金产品,产品期限为6个月,至2015年1月24日止。合同生效后,安琦收到受益权凭证,明确了第一次收益日期及金额。期满之后,双方再次签订补充协议,同意将合伙协议延期3个月至2015年4月24日。
期满后,两公司再联系不上。原告诉至法院要求盛世公司返还本息213250元(本金20万,利息13250元),系喜通投资中心承担连带责任。赔偿违约金10000元,喜通投资中心承担连带责任。

两公司跑路,未到庭参加诉讼。

法院判决:

案涉《盛世添利(103号)保本型产品合伙协议》、《受益权凭证》、《补充协议》等协议文本,在未有更多证据证明盛世公司存在违反我国效力性强制性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亦出于保护投资人权益的目的,本院对上述协议文本的民事合同效力不予否定。盛世公司、喜通投资中心均应严格依据协议约定,履行对安琦的相应承诺,二者到期未返还安琪本息,构成违约,应共同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故判决两公司支付投资本金20万及投资收益13250元,违约金10000元。

涉私募基金管理人诉讼案件及裁判规则(三)

案件:赵玉娟与洛阳连豫木业有限公司、大秦连豫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合同纠纷

案由:合同纠纷

法院: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法院

审级:一审

案号:(2016)豫0303民初1806号

判决日期:二〇一六年七月二十日

裁判规则:未经备案的私募基金不属于合法合规的私募基金,洛阳法院认定因此签订的合同无效,应返还本金及利息。

案件简要事实:

2016年1月20日,原、被告签订了《大秦连豫林权产业基金认购意向书》及《补充协议》,《认购意向书》中原告认购100万元,并约定原告不参与该基金日常事务管理,但享受盈利分配。《补充协议》约定被告连豫公司自意向书签订之日起至2016年7月20日,若原告未补足基金认购意向金额的,其认购保证金和相应收益及对应期限由被告连豫公司进行回购,年收益率不低于16%。
2016年1月21日,原告向被告连豫公司支付认购保证金20万元。《认购意向书》约定待签订《大秦连豫林产业基金合伙协议》后,原告再缴纳所有出资。时至今日,被告既没有让原告签订合伙协议,也未退还原告的认购保证金。

原告认为,被告大秦基金公司经营范围为保付代理(非银行金融类)、从事担保业务(不含融资性担保业务及其他限制项目)、供应商链条。该公司没有取得发行基金或者发行私募基金的资格,原、被告签订的《认购意向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无效合同。故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合同无效,返还保证金及同期银行贷款利息。

法院判决:

大秦连豫林产业基金未依据法律法规登记备案,不属于合法合规的私募基金,被告连豫公司、大秦基金不具有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资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法律规定,未经登记,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字样或者近似名称进行证券投资活动。二被告的经营范围均不包括基金募集,故原告与二被告签订的《大秦连豫林权产业基金认购意向书》无效。

合同无效,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故二被告应当将原告的认购保证金20万元予以返还及并支付原告相应的利息损失。



 


责编:张雨  微信号:Ann19913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