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那片甜瓜地 2017-02-16

※※  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

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这里要告诉您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供您参考。


  一、对于惩罚的认识


  1. 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 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 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 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 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参考


  1. 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

  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 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


  4. 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再乱跑,我就不带你回家了!”

  正例(家长):“齐齐,别跑!给你个选择,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来决定。”

  案例:孩子在看电视不愿意洗澡。

  反例(家长):“赶紧洗澡,你再不过来,我就关电视了!”

  正例(家长):“你是愿意现在洗澡、一会儿讲两个故事听,还是现在看电视,洗澡后没时间讲故事。你来选吧!”


  5.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适合: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笔画画时,把没盖笔帽的笔放在沙发上,染了一大片颜色。

  反例(家长):“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别用水彩笔了!”

  正例(家长):“看沙发都花了,以后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桌上!”


  6. 采取行动。对于反复建议多次的问题仍然没有改正,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

  适合:相对严重的原则性问题,特别是“屡教不改”的问题,需表明正确的原则。

  案例: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反复玩弄桌上的物品。

  反例(家长):“你再不专心吃饭,就干脆别吃饭了!”

  正例(家长):“宝贝,专心吃饭!”,数次劝说未果,可以把桌上附近的东西拿远,说:“吃饭时候应该专心,吃完饭你可以随便玩这些东西。”


  7.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适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的行为,即“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车。

  反例(家长):“别在上面玩,都是油!听见没!是不是要我没收才行!”

  正例(家长):“桌子上还有很多吃饭洒的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


 


       三、针对特别顽固且不易改正的习惯,可以采取相对复杂的措施

  结合案例分析理解:孩子晚上总想玩耍、说话,不愿意睡觉: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问问孩子睡觉前都喜欢做什么?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诉孩子妈妈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点睡觉、得到休息。

  第三步、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一边讨论,一边将双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记录,让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参与决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动的主动性。

  如:(孩子)听三个故事、看会电视、翻跟头、十点睡觉……

  (家长)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九点上床后可以聊会天、九点半准备睡觉……

  第四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诸行动。(家长也应给予适当的让步,会带动孩子主动的让步)

  如:分别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方法上画“五角星”。

  第五步、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总结达成共识的意见,双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们都同意每天八点半到九点自由活动,可以讲两个故事、九点半睡觉(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冰箱上)


  四、要点提示


  1. 当我们发生冲突时,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而是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寻找一种方法,让我们的个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2. 在气头上时,暂时不要开始“解决问题”,当自己足够冷静时再开始。再科学的语言技巧如果是叉腰瞪眼下说的都是不会有效果的。


  3. 挑选建议时,不要评价“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记录每个想法,让想法得到尊重。


  4. 当一个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贯彻不下去,可以选择回到老路,也可以选择再做计划。


  5. 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来商量解决问题,可以用便条方式表达我们的想法:(适合相对较大的孩子)。


  “亲爱的,我想听一听关于……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觉得……,我觉得……,请告诉我你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都能接受。爱你的爸爸”

  惩罚原本是以让孩子改正问题为目的,却常常最终成为我们发泄自己情绪的借口,我们痛快了,可是孩子却受伤了。多一些对孩子的尊重,会多一份孩子对您的尊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您不可不知的儿童诵读经典的好处:


1. 认识生命真相,学习生命法则,走正确的人生路,做幸福的人。

2. 养正气,化怨气,增福气,提升生命能量,充满生命希望。
3. 当妈妈的读经能化解“更年期”的不良情绪,为“后半生”积累生命能量。

4、读经典的孩子专注力会得到提升。

5、读经典能很大程度增加孩子的识字量。

6、读经典的孩子会爱上阅读。

7、读经能让孩子的阅读速度飞速提升。

8、读经的孩子由于很深的理解力,对语文,数学,各科的理解力更强,学得更加轻松。

9、读经会让孩子成为记忆超人。

10、读经的孩子作文写得好。

11、读经典孩子更懂得担当。

12、读经典是与圣贤为友。

13、读经典的孩子气质好。

14、读经典的孩子更爱自己。







孔子微學堂以傳承中華民族文化、踐行聖人經典為教育核心思想。以《經、史、子、集》為主要教學內容,琴棋書畫茶等傳統生活課程為輔助,讓孩子與家長更好地將經典落實于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微者,隱行也。其潛德隱行,必有時而發。讓我們一起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攜手努力!


孔子微學堂上課時間安排:

幼兒國學班儒智班周六 9:30—11:00

小學國學班儒禮班周六 14:30—17:30 

中學國學班儒德班周日 8:30—11:30

公益父母課堂周六 14:30—17:30 周日 8:30—11:30

成人古琴班周四 14:30—17:30

寒假國學班 暑期國學班

寒假國學班7天,暑期國學班3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