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拳 | 形意拳基本拳理(六)

 武宗 2020-06-20

◎ 

功夫始于勤练

成于坚持

        形意拳分为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外相合总称为形意六合。

(一)心与意合

心,从人体生理结构上来讲为“心脏”,其功能主要是不停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供给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从形意拳内涵上讲,“心”泛指大脑的思维活动,有“心藏神”“心主神明”等意。

意,是指大脑思维系统中的意念、意识,有内急和外意之分。内意,是大脑接受了外界的各种信息后,本能的一种条件反射产生的各种意念、意识。外意,是通过内意表现在肢体外形上头、手、足、躯体的运动动向,是内意的外在表现。

拳经云“心之发动曰意”。由此看来,形意拳中“心”与“意”之间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线,很难将其划分开来、独立地进行分析研究。

心与意合,从人体生理规律上来讲,就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与心脏的生理功能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知道,一般健康人正常的安静心率为每分钟 75次左右,心脏搏动的快慢是根据人体内各化学成分和生理环境自行调节增减,因此大脑的各种思维活动所产生的意念、意识,能调节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节律和人体血液的重新分配;兴奋、运动的意识能使肌肉紧张,血液循环加快,血液由其他器官向运动器官涌人,以供给机体活动的需要;抑制、放松的意识,能使肌肉放松,血液循环减慢,血液由运动器官向其他器官分配维持机体的平衡,等等。同时,在各种意识的调节下,全身血液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大脑的供血也会受到影响。暂时性的大脑供血不足,会造成思维紊乱。当然,这与平时的训练水平和个体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从心与意上来讲,就是心不平静则慌意不集中则乱。只有心平静了,意才能集中,做到心与意合。

心与意合,从形意拳拳谱要求上来讲,是指在形意拳的练习中或应用时,大脑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意识与肢体的外在表现要协调一致、高度统一。即心欲攻时则意要领,出手果断,意志坚定;心欲止时则意要敛,退守迅速,意不慌忙,做到心为元帅,意为号令。否则,心意不能相合互配,心之所向,必然受到意之所抑,进攻时易出现犹豫之象,退领时易出现抽扯之迹,就很难取胜。因此,必须做到心与意合,意与心配。心与意合,主要体现在眼神、精神、神态上。故心与意合,也谓之神攻。

(二)意与气合

气,是体内能运行变化的精微物质。包括元气、营气、卫气、宗气和脏腑之气等等。

宗气是通过师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呼吸从生理规律上来讲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是指以肋间外肌的收缩扩张为主,引起胸腔扩大、缩小而形成的呼吸;腹式呼吸是指以膈肌上下运动为主,使胸腔扩大、缩小而形成的呼吸。人在平时不采用单一的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而是两者形成的混合式呼吸,成年人一般以腹式呼吸为主。在特殊训练要求下,吸气时凹腹胸,呼气时凸腹陷胸,这种呼吸称为逆呼吸。在形意拳演练中,要求在胸式呼吸的基础上,着意采用腹式呼吸和逆呼吸。腹式呼吸可达到气沉丹田,加强腰、腹部力量,降低身体重心和增大摄氧量的目的。

形意拳中,善于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呼吸非常重要,在意念的引导下,呼气、吸气、屏气合理结合,对提高动作质量和运动成绩有着重要作用。形意拳练习中,一般收拳时要吸气,出拳时要呼气,连续几个快速动作要屏气。这样一张一弛,动作有快有慢,才能达到顾打一体、刚柔相济的效果。

意与气合,讲的是以意领气,气随意行,相合为用之意。要做到意欲往而气必至,意欲止则气必敛,意欲攻则气为发,意欲退则气为领。故意与气合,谓之“气攻”。气攻之法有二:一为声随气发,使对方闻而生畏;二是以我之气截彼之气,要在彼方吸气时攻之,或在呼气之前截之,使对方终不得气,迫使对方因气竭力散而怯之于心,为我方取胜奠定基础。

(三)气与力合

力,是肌肉兴奋收缩运动产生的力量。肌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单个肌纤维的收缩力、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及体积、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肌肉对骨骼发生作用的机械条件等五个因素。有计划的经常锻炼可使肌力增大,提高做功效果。氧的摄入量和其他能源物质的供给是肌肉收缩做功的先决条件。因此,人体的呼吸运动必须与肢体的各种运动协调配合,才能提高运动的效果。

俗话说:气满则力足。当肌肉做短促和爆发性屈伸动作时,通常与短促的呼气同步。当做回收和屈体动作时,通常与吸气同步进行。演练中,动作与运气方法紧密配合是形意拳气与力合的关键。形意拳的运气大体可分为提气、托气、聚气和沉气四种方法。提气,是一种腹壁内收,胸腔尽量扩展、收缩的胸式深吸气动作,主要用于纵跳腾空的动作。托气,是吸气将结束时,紧接着来一次由慢而渐快的呼气动作,并顿然止于“闭”气的呼吸动作,主要用于突然发力或由动转静的动作。聚气,是吸气后“闭气”以待,随着动作的变化用力呼出相应量的气体的呼吸动作,是形意拳的主要运气方法,在五行拳的劈、崩、钻、炮、横和其他动作中常见。沉气,是一种典型的腹式呼吸,即内家拳要求的“气沉丹田”,可使胸部宽舒,腹部充突,降低身体重心。以上四种呼吸运气的方法,在练习中是随着动作的演变而相应转换,只有与动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促进力、劲的增长。

形意拳中的气与力合,是内意、内气、内劲与外意、外气、外力相合的运用,是形意拳内三合质的体现。

(四)手与足合

手与足合,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外形相合;二是劲力相和。

外形相合,包括左手与左脚合,左手与右脚合,右手与右脚合,右手与左脚合,同时两手要合,两足也要合。手与脚合,可使手足出入合顺,动作灵活沉稳,保持身体平衡,劲力合顺;两手,两足相合,两拳一出一入,两脚进退跟随,灵活自如,互相根基,互增其劲,保持身体中正。拳谱言:“外不顺则内不和,步一乱则拳必'慢”“手到足不到则枉然,足到手不到也枉然”。所以手足四肢,必须从外形上互相配合一致,“手与足合出巧步”。

劲力相合,形意拳要求两手相磨滚动出入,两足鸡步磨胫踏进,出时借回力,回时助出力,劲力合整,手足相合即可发出全身之合劲来。其次,形意拳要求着力时前手与前脚合或前手与后脚合脚的踏劲与手的打劲通过肢体连起来,三节合一,劲力合顺,抖发轻巧

(五)肘与膝合

肘与膝合,也包含有形合和劲合。要求左肘要与左膝合,左肘要与右膝合,右肘要与右膝合,右肩要与左膝合,两肘、两膝之间也要相合。

左肘与左膝、右肘与右膝相合,主要是求其上下相随,并发出冲击之合力和易于变化、进退。左肘与右膝、右肘与左膝相合,主要是在发劲时能使前肘与后膝发出相合之顺劲,也可使左右横向得以稳固。

两肘相合,一方面是求其两肋磨肘,发出全身之劲,以及身躯左右转抖的劲;另一方面是求其两肘沉裹之劲,以护两肋。

两膝相合,一方面是为了稳固根基、增大下肢的支撑力量,另一方面是为了护裆和圆裆。

拳谱云:“肘与膝合变化灵。”肘与膝均为四肢之中节,中节是劲气的转换之处,故肘与膝合可使身体转动灵活,变化敏捷,达到催发劲力的目的。

(六)肩与胯合

肩与胯合,包括左肩与左胯合,右肩与右胯合,左肩与右胯、右肩与左胯合,左右肩和左右胯合。

肩与胯均为四肢之根节,是劲气的发源之所。肩与胯合一方面可使身正,保持根基稳固,另一方面可为中节转换劲气、梢节着力起到推动作用。形意拳强调侧身调膀、合胯顺胯,就是为了达到上下、左右形整力顺、劲力轻巧的目的。

肩与胯合,在形意拳六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形上身体横向、纵向连为一体,合而为一,似整非整,似分非分,外现身型,内寓身法;内意上汇内三合于一身,现意、气、神于一体,是诸合之击出。

总之,心与意合可达到不慌不乱,心平意守;意与气合可达到精神饱满,呼吸均匀;气与力合可达到一触即发,得心应手;肩与胯合可达到身正步稳,根节稳固;肘与膝合可达到灵活多变,刚劲有力。功发于内,达于外,内外相合才能达到炉火纯青。所以说形意拳六合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分而言之为诸合,合而言之为一合。如拳谱所言:一动无不动,一合无不合。

外功三境界:易筋、易骨、洗髓。内功三境界:练气化精、炼精化气、御气还神。一层一境界,戒骄戒躁,一曝十寒。功夫始于勤练,成于坚持

武 宗|天下武术宗成

微信ID:ikunfi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