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昵称40051816 2017-02-21


在《伤寒杂病论》中,仲景的六经辨证和方药运用,为我们构筑一个中医模型,用来快速定位方药和病症的关系。《伤寒论》只是隐去了理法。所以看起来如同一个临证说明书。 从古至今, 名医大家论述甚多。 探索伤寒背后的理法和实践伤寒论的方药,为伤寒论这个模型再加说明 。


伤寒论的理和法来自哪里呢?源自于黄帝内经和易经,这里不详细论述。


如果按照周易理论,画一个人体能量传导、转化的“电路图”是什么样呢?是否可以深入理解“五运六气” 解读伤寒论的六经?


下面我用几个图说明这个问题:用上离下坎之水火未济卦,来对应六气和六经





下面再单独标注五行和脏腑:


五运六气是动态变化的,如果放在地球在太阳系的构架中。可以理解“司天”“在泉”。这里只用静态的图,来表现五运六气和六经的关系。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三焦和心包不在五行中,依据《内经》《难经》等对“三焦”的描述


按照五行相生理论。大胆对三焦的定位所做的猜想,用下图说明:

(图中骨髓和血脉的位置应该互换)。再标注,开、阖、枢。描述的是一扇门打开、关闭都围绕门轴运行的状态。人体是动态的生命过程,生命能量作用于人体的传导过程用这个开、阖、枢来比拟,也是三阴三阳的内涵。如下图:

再谈一下“五运六气”的理解,


五运就是五行,运、行就是人体內部的五种运行机制,是什么样运行的机制呢?古人讲是气、血的运行,现在可以理解成能量和神经指令的传导。


六气就是外部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包括气候因素:风、寒、暑、湿、燥、火,也包括地理环境因素 以情感干扰(喜怒忧思悲恐等),总之外部环境对身体感受器官的影响,可以归纳、分类后表述为“六气”。

外在的“六气”是动态变化的,动态的影响人体内部气血 的“五种运行”过程。五行对六气的影响作出的反应是疾病的产生。换个方法表达,天布五行生发六气,人体应当与自然和谐共振才是健康。但是当人的五运六气和自然界的五运六气不和谐共振时,疾病产生了。


外界的影响让人伤寒、伤热、伤湿、伤燥、伤风、伤暑(桂林古本)。难经五十八难言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风寒暑湿燥火是按照时间的方式周而复始的,其本质是发展的规律。经方开出的药物组合其内涵实质就是时间(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十二方就是时间的节奏,作用就是调整人体的节奏与自然和谐共振。


下图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记五运六气的分布和输导,天干地支分别标记时间和空间。


,


上图文字 最下一行“厥阴风木”,从右向左读,“少阳相火”从左读向右。风配心包配戌,太阴和少阴同样。


从以上图中可发现,少阳相火(胆:相): 无论标记成“相、火”还是“胆、三焦”。 似乎可以这样解读少阳的功用。 就是区分甲、乙,,用甲木做三焦的能量。,这个区分的功能来自'相'。用眼睛(目)发现利用“木”的功能。


这三焦的工作过程,就是炼精化气、练气还神的过程。


胆: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可见古人对胆的重要性的认知。古人是这样形容的:胆为甲木,傍于肝之乙木,


心包:应该是一个发出指令的中枢。他的指令有呼吸、分解、消化、吸收、生殖、欲望、影响下一代的遗传密码(DNA)、情感等等。所谓的灵魂层面,生命生长过程的指令发源地。 应该包括脊髓、脑组织层面。


题外话:经方是依据六气原理,通过方药組合,直接作用于三阴三阳所对应的脏腑和经络分布范围,所以用唯物的辩证法应用经方,就会产生 “一剂知”,”效如桴鼓”的效果。在重症和急症上恰当应用,结果效验依然。


另外《辅行诀》 所列的青龙、白虎、朱鸟、玄武等十二方,与仲景伤寒六经辨证的方子,两者同样都是属于建立在六气理论上的方药。而其中的脏腑补泻方法,则是从五行理念入手的方药。


如果用五行的理论来解读六气框架下的经方。这样就很难精准定位。 因为五行理论下无法安放三焦经和心包经,三焦经和心包经是六气框架下的。


五行补泻也可以治病,用方用药的思路绝对不等同于六气六经的思路。用六气的思路开方同时加入五行理念解读的药物,就极可能破坏经方解构而影响疗效。同样,如果用五行理论补泻五脏也不要用六气六经思路。象棋结构不能用军棋思维 ,马后炮的结构军长是帮不上忙的。


开方用药,可以不了解六气原理。但是应该有这样一个原则,就是不能用五行理论去解读六经。运用仲景经方就不能用五行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