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新学期的两次网校答疑

 tylzgl 2017-03-07

本文大概

6213

读完共需

11

分钟

以下是2017.2.28 明颖对明心自立网校问题的回复:


1.如果想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除了每天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以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找到目标?   


人生目标不是像大家想象一样“找来的”。也许你们期待有一天,突然发生了某件很特别的事,让你瞬间发现“原来这就是我的人生目标”。如果大家还抱有这样的期待,恐怕很长时间你都不一定能“找到”你中意的人生目标,因为人生目标不是这种东西。


我们可以把人生目标理解为一种价值取向,你认为你的人生怎么活最有价值?怎么做才能体现出你生命独一无二的意义来?你觉得你这辈子要怎么设计,在离开世界的那一天才会“内心无悔”?你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自然有清晰的人生目标,根本不需要去“找”个什么。相反,如果你们总是在想“我怎么才能找个目标”,恰恰说明了:你们缺乏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和理性的规划。因为:“找个目标”意味着你期待出现一个“目标”让你非常中意,然后你找到了它,再按照它去执行就万事大吉了。但是与其等那天到来,为什么我们不主动一些去为自己的人生做好充分规划呢?上周日山长在清粉群内讲课的第一段话,就在告诉我们这一点,建议大家可以好好去琢磨一下。


2、为什么会觉得学习很枯燥,需要放松和调剂?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来做什么的。对于一个有明确理想和志向的人来说,生命是非常宝贵的,他忍不住的会用每时每刻的时间去实现这个理想,生怕任何一刻被浪费掉了。他们的吃饭、睡觉、休息不是一种调剂,而是为了让自己身心都保持在最佳状态,才能更好的去实现理想。为什么你们会觉得学习很枯燥?因为你没有想去实现的目标。他们学习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你们学习更像一个机器在执行别人的指令,而不是你想学习。所以才会觉得学习枯燥,想去放松和调剂。要知道,对内心有远大理想的人来说,是没有“工作学习”和“放松调剂”之分的,他们眼中只有两种事:服务于目标的,和不能服务目标的,然后照着第一条去做。 


3、不信任别人是否是不尊重的行为?如果因为想让别人感受到信任,而不去质疑对方,是哪里出现的?


“信任”和“尊重”是两码事,“信任”和“不质疑”更是两码事。所以我们要避免将这些名词概念混在一起,把一些完全没有关联的东西搅在一块儿,而是要清晰的看到每个名词背后它都代表着什么,一条条理清楚。为了解释的更易懂一些,我们举两个例子吧。


第一,“信任”和“尊重”是不是一码事?在战争当中,尤其是西方的一些著名战役过程中,往往双方军队的将领互相都非常尊重对方,甚至敬佩对方。难道他们表达尊重的方式,就是无条件信任他的敌军对手吗?或者反过来,无条件的信任敌军,难道就代表你的尊重吗?恐怕这只能证明你的愚蠢。


第二,“信任”和“不质疑”是不是一码事?上周日课程后山长布置给清一书院的课后讨论任务是:试图努力质疑他上午所讲的全部内容,书院也的确这样做了。那是不是说明,书院的学生都不信任山长?今日鼓励学生质疑老师,也鼓励学生们之间互相质疑、辩难,是不是说明在今日人与人之间都没有信任?相信这个答案是非常显然的。


希望大家可以学习这样的思路,学会将问题理清楚,而不是把一堆东西胡乱混在一起。


4、上学期我在管理职责方面出现了问题,于是同学们都对我产生了一种不信任,这学期我依然争取到了这个职位,虽然很想努力做到最好,但是却有一种很大的压力,很怕再次出错。我应该怎样突破这种恐惧感? 


有压力是很正常的,代表你希望做的更好。但是要学会把不良结果的恐惧(怕没干好被同学看不起、以后再没有担当职责的机会……),转移到对过程的用心上去(怎样才能把班级管好、怎样才能把职责做好)这样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浪费精力在纠结上,是很不划算的。


5、如果想为团队服务,但是其他人的能力比我强,我已经不需要干什么了,我应该怎么办?对团队的状态和问题总是观察不够,该如何解决?


经营团队和能力有一定关系,但和心态才是最本质的关系。经营团队的方法多种多样,你不一定要成为一个像老师一样的引领者,但是你可以成为一个督促者、建设者。所以在经营团队的时候,我们不要太过在意自己的地位和得失,而是去思考团队需要什么,当你用心去关注时,你自然会发现自己可以做的事其实很多。


6、站桩时可以听音频吗,运动时呢?还是专注于体会身体的每一个感觉?


根据山长讲的内家拳原理,练习内家拳的人是不根据外在音乐(有文字的音频就更不合适了)而动的,而是静心体会自己内在的变化。站桩属于内家拳中的静功,需要很细致的体会才能取得效果,光傻站着是没有用的。因此并不建议大家站桩时听音频。


在一些运动的基本功中,如垫上运动等,因为训练的主要是身体而对更深的思考体会要求不多,因此学堂内有时为了激发学生们的热情,避免长期练习感到枯燥,会适当放一些古典音乐或纯音乐调节一下。但朝更高的方向发展,并不建议长期听音频运动。


7、如何把整个团队的气氛调动起来,所有人都在努力;而不是几个主力很忙,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同学很闲?


对于上等人来说,他们更多的靠内心的目标力量驱使。但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明确的目标,想要调动他们的热情就需要外在给予压力。例如学堂一直保持“竞争机制”,就是防止团队中有人懈怠。如果你们在管理团队中遇到类似问题,可以使用互相竞争和淘汰机制来激励大家,保持团队的活性,这样的团队才会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团队。


8、山长在坛经中讲到:自毁型人格的使命就是来世界中“破坏”的,但是每个人心中做了坏事都会有所不安。自毁型人格会不会因为总是不安,而反省自己改变自己甚至改变使命?


关于“自毁型人格”的这个问题是比较深的,因此可以与你们分享我的理解,但准确的还是建议大家多听山长的课程录音。


一个原则是:无论一个人他做了别人眼中多么“坏”的事,他本人并不会认为他错了。美国曾经做过一项调查,采访那些在常人眼中罪大恶极的犯人,他们却都相信自己是无辜的。而且不是故意说给来访者听,他们是真心相信自己所说的观点。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你认为“自毁者”们在破坏世界,但并不代表他们一定会这么认为,也许他们认为这是一件非做不可,甚至是正确的事。只有当中少数认识到自己模式的人,才会觉知到这一点并改变他。


9、自己做某件事被人夸的时候通常会做的特别好,甚至将这件事当作爱好。自己有时做一件事时遇到挫折,就会永久性的对这件事感到抵触或者不想做。这是一种什么思维,是否存在更好的改进方法?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才会出现这个现象。相信你们一定听过“顺则成人,逆则成仙”这句话。如果你保持这样的心态,只做自己擅长的、能得到赞同的事,那么可能未来达到的水平就相对平凡,也就是“普通人”。但卓越者就是逆本性而为之,去不断打破自己的局限、不允许自己逃避,因此他们会取得比普通人更高的成就。这就取决于:你想选择哪一种?如果希望更舒适安逸一些,就要接受平庸的结果;但如果你希望成为更卓越的人,就必须迫使自己面对挑战,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是不经历打磨就能造就的。


10、是如何提高大家运动的团队意识的?


分享书院这边的模式,供大家参考:为了提高大家在运动上的团队意识,我们会有较多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团队中武功水平较高的同学会来负责大家的运动项目与进度,并在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以及在过程中大家会经常就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如“在瞬间发力后如何立马放松”,不论感触大还是小,都会分享自己的体会,供其他同学参考。另外,书院也会进行小组PK来增强组内的凝聚力。但在具体形式的背后,更根本的是,大家互相之间会有对同伴真心的关注,只有平日里互相之间真心愿意帮助彼此提高,在运动中也才会以团队意识的形式体现出来。


11、2.0老师是如何将一个班带成有团队意识,能够自己承担责任的班呢?

关于2.0老师具体的带班思路原则,清一书院和一线新教育的公众号上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会比现在讲起来更详细、更系统。但我想你们真正关心的,是不是自己如何让班级变得有团队意识,并且能够承担责任?这一点可以参照第七题的思路来做。


要让团队成员学会承担责任,首先我们需要交付责任给他,而用淘汰竞争机制,促进他们去试图让自己不被淘汰、不排名垫底就是其中一种“责任”的体现。这个方法可能比较适用于网校的同学,你们可以尝试在这一点上多思考。而团队意识则来源于大家的共同目标,当大家都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每个人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时,团队的凝聚力自然就很差。但当大家都同心协力想如何朝一个目标努力时(例如在小组比赛中取胜),团队意识也自然会有一定的加强。这是一个从外向内的基础。在做到这一点后,就需要将团队和责任意识更加内化,难度更高也更复杂一些,我们后期再讲。



以下是2017.2.28 明蓝对得易女塾问题的回复:


1.如何更好地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参考王老师(明颖)给明心网校的答疑。


2.自制力很差,即使制定了规则,也会去无视和违反,请问这有一定的原因吗?如何才能锻炼自己的自制力?


我记得你们去年也问过一个类似的问题(如何改变自己懒散的状态),其实这背后的原理都是相通的,你们可以再多想想,也算是一次举一反三的训练,如果还不太理解,下次答疑的时候可以说出你们的具体困惑。当时王老师的回复如下:


处理这个问题有几个方面:首先,网校的学习小组靠的就是自我负责,如果懒散就不可能有进步。因此即便没有老师来管理大家,你们也要自己建立严格的规则来管理班级,避免大家本性中堕落的习性影响成长。


其次,由于大家目前处于青春期的年龄,尤其是女生,因为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巨大变化,所以会莫名其妙的多出很多的心思,因此常常显得死气沉沉、若有所思的样子,学习没有热情。为了解决这种“阴”气过重的状态,你们可以用更“阳”的方式来平衡,就是运动。通过大量的运动、练武去除身上慵懒的习气,提升热情和活力。


最后,前段时间会泽自立男塾和女塾也出现类似情况,他们采取的方式是建立淘汰机制。如果有同学过于懒散且不愿意改进自己,就请他离开团队。这样团队中所有同学都会更努力的提升自己,以争取留在团队内的机会,懒散的风气自然会去除。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原则,你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参考。


3.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个人提升和集体协调的统一性?


最好能指出你在这一过程中具体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是时间不够、原则不同,还是两者出现了什么冲突?了解了具体的卡点,老师们才能更好地解答大家的问题。


4.何为成熟?如何才能达到成熟?


一个人的成熟有多种原因与体现,有一种成熟来源于厚度的积累,你的深度、沉淀,当你拥有丰富的经验与阅历,面对问题便会更沉稳,处理问题时也自然会考虑更全面、更周到。还有一种成熟来源于承担责任的体现,小孩子是不想承担责任的,自己遇到困难总想以逃避来解决,或是拿出一些异想天开的方案来应付,因此我们会觉得小孩子幼稚、天真;而成熟的人会主动“包揽责任”,他会从最现实、最接地气的角度思考,然后拿出他的思考与结果。你们可以从能力与态度这两方面入手提高。


另外,提一个小建议:之后在思考类似问题的时候,建议大家最好能更接地气。像是成熟这个词其实过于宽泛,如果你们平日里也喜欢经常琢磨这类过“虚”的词,但往往又难以找到方向,对自己的实际价值是不高的,反而还会养成不够实在的思维模式。但如果你们多去思考“承担责任是什么、为什么我会不喜欢承担责任,我该如何建立承担责任的意识”,对你们的实际价值会更高。


5.当各方压力聚集到自己一人身上,并深感疲惫、心灵能量急剧不足时,该如何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你们目前的年龄和经历,按理来说不应该感到“压力巨大,深感疲惫”。那么有一种可能是,人其实都有放大问题的习惯。而问题实际上没有你们想象中的严重,只是自己吓自己罢了。当对问题有不够客观理性的分析时,再小的问题都会被自己理解为“过不下去了,身心疲惫”。或许当你看到真正顶着“压力巨大”的人或事时,才会发现自己的那些经历并不算什么,回头想想心也更能放下了,开始专注于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情感纠结。


不过,也不排除你确实遇到了很有难度的事情,觉得自己无法处理好,便有了压力。这种情况也很能理解,有两条思路供你参考。一,提高你的能力,将你遇到的问题清晰地罗列出来,并开始一条条着手解决。而不是看着一大堆的各类问题犯晕,这样只会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想逃避。有条理地逐个击破才是解决问题的实际手段。当然,这一定会是一次对你能力的考验。二,调整心态,尽力发挥到你的最好。因为没有人能做成所有的事,即便是佛陀也不行。每个人只能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的地步,至于最终能不能成功就不要太在意了。



以下是2017.3.05 明蓝对明心自立网校问题的回复:


1.山长说你的境界就是你的天花板,但不是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本体吗?既然每个人都有最高的自性,所以每个人的境界都应该是一样的,何来每个人境界不同之说?又何来天花板之说?


2.有些人(如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通过闭关提高境界,他的境界只是通过自己内观提升的,因为他通过自己的能力超过了天花板的限制,所以他的境界就不是他的天花板了吧?


这两个问题本质相同,就放在一起回答了。你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惑,实质上是因为你们对你们拿出的这些词(本自具足、内观)并不了解。例如如果本自具足真的代表每个人都一样,那么是不是说我们与佛陀在各方面的境界层次上都是一致的,而动物(如猪)与我们在各方面也是完全一致的呢?显然事实不是这样。那也就只能说明,你们对于本自具足究竟是什么是不清楚的。同理,内观究竟是什么,内观是以怎样的方式帮助人提高,估计你们也是不清楚的。因为如果你们真的很了解它们究竟是什么,自然也会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此,建议大家多去思考更实在的内容,如果经常拿自己也不清楚的词套在各类问题上纠结,其实对思维与心性的提高帮助并不大。


3.如何培养当场整理老师上课时思维线的能力?


梳理思维线也有不同的层次,最简单的,就是将课程整理成一长串用一个个小逻辑联系起的知识点。也就是找老师讲课过程中的一个个要点,或者说是关键词。然后再把点与点之间的逻辑找到,知道老师是如何从上一个点推导到下一个点,讲述现在这个点是为了如何论述下一个点。这个能力比较初级,有过基础思维训练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


但往高级走,对思维精炼度的要求就变得较高,需要大家把最精华、最核心的思维线整理出来,而不是像记流水账一样去罗列课上所有的知识点。这方面,可能就需要大家平日里的积累,例如可以尝试从整理山长博文的思维线开始训练,将一篇长文用最精炼、最到位的方式提取出一条思维线。


4.如何发现问题,但不掉进问题?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该如何把握?


这个问题问的过于抽象,老师们比较难理解你们描述的状态,最好能举出实际案例说明。


5.对于那种性格比较强势,不喜欢别人给他挑毛病的人,该怎样指出他的问题?


对于强势的同学,如果你想让他接受建议,最好的方式是能让他真心的认可你的建议。为了做到这一步,你必须有非常清晰的思维逻辑,将“为什么这是他的问题”一条条梳理得非常清晰,让他无法反驳,这样他才会信服你。因为很多强势的人,是对自己的理论体系非常有自信的,但如果你的逻辑能胜过于他,他就会愿意听取你的建议。


不过,如果你所说的这种强势的同学,并不是在思维上的强势,而是在态度上喜欢强词夺理,排斥任何他人的建议,是无逻辑的自我封闭类型。那么就是另一种情况了。因为如果他抗拒同伴的帮助,那么或许你们可以做的,最好就是尊重他自己的选择。可能等到有一天他自己吃了亏,亲身体会到强势给他带来的局限时,他才会愿意放下我执,打开自己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