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肠副神经节细胞瘤

 腹部医学影像 2020-11-27



直肠副神经节细胞瘤

分析总结

1  本例为消化道(直-乙状结肠)的副节瘤,较罕见

2  肿瘤富有大量迂曲血管,未见明显坏死灶,和常见嗜铬  细胞瘤不同,易误诊

3  肿瘤大部分位于肠壁外,未引起肠梗阻,不易发现



肾上腺外副节瘤(Extraadrenal Paragangliomas)


基本定义  

副神经节肿瘤起源于副交感神经节简称“副节”。副节乃对交感神经干中的神经节相对而言,大多位于交感神经干之侧旁,偶尔亦见于内脏等远离的部位。




基本病理

1、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外胚层衍生的副节细胞)

2、主要分布于肾上腺、交感神经链、部分内脏

3、大部分为良性,也有恶性(局部侵袭或转移)

4、部分为“非功能性”,也有“功能性”(儿茶酚胺)

5、含大量的扩张血窦(与影像强化特点密切相关)



临床特点

任何年龄(中年居多);无明显性别差异(女性或稍多)

功能性肿瘤分泌儿茶酚胺(继发性高血压)

非功能性以占位引起压迫为主,多为偶然发现

孤立病灶多见,少数多中心发病(10%)及家族性发病(10%)

30%家族性发病者,需注意多发内分泌肿瘤病(MEN);以及其他肿瘤或肿瘤综合征(TS、NF、VHL、APUD瘤及Carney's三联等),需要详细的相关检查及病史提供


比较影像学

X-Ray:用途有限(发生于纵膈者,可见轮廓改变)

CT:常用,配合增强扫描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MRI:常用,提供更优的软组织分辨率

DSA:较少用于诊断,多用于术前评估血管或栓塞血管

核医学:MIBG(甲基碘苯胍)对肿瘤的定位有显著作用,用MIBG扫描敏感度达85%,同时容易发现多发病灶


影像特点

发病部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交感神经链

多为单发病灶、少数多发

大多为良性,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界清楚,少数为恶性,对周围组织有侵袭或远处转移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早期强化明显,血供十分丰富

核医学[131I-MIBG]闪烁摄影术有重要的意义



胸部

占所有副节瘤的1-2%

大部分位于纵膈,少数可以见于肺、心脏、食管、气管

位于前纵膈者起源副交感副神经节,后纵膈者起源交感链

前纵膈病灶多位于主-肺动脉窗,起源于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或称主动脉体瘤



腹部-盆部

大多位于腹膜后间隙,主动脉旁、脊柱旁、交感链分布区

也见于消化道(十二指肠)、膀胱、输尿管等报道

位于主动脉旁肠系膜下动脉附近的主动脉旁器(organs of Zuckerkandl)也是高发区域



其他部位或转移病灶

其他脏器也能发生副神经节瘤

恶性或侵袭性也存在于副节瘤



小结

神经内分泌肿瘤,于肾上腺髓质一般称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许多部位器官可发病,

有或无功能皆可,良恶性皆可,恶性可伴转移。

肾上腺外病灶头颈部及腹膜后多见,消化道相对少见,消化道发病者十二指肠报道较多

富含血窦,增强扫描(CT/MR)强化明显

核医学MIBG检查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参考文献

1.  Ki Yeol Lee,Yu-Whan.Extraadrenal Paragangliomas of the Body: Imaging Features. AJR 2006; 187:492–504.

2.  Juan C. Baez, Jyothi P. Jagannathan.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imaging characteristics.Cancer Imaging (2012) 12, 153-162

3.  Justin H. Tan,Mahmood F. Mafee.Malignant Paraganglioma Manifesting with Calvarial Metastases.Radiology 2013; 268:919–923

4.  Richard Bessell-Browne,Martin E.,O'Malley.CT of 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 Risk of Adverse Events with IV Administration of Nonionic Contrast Material.AJR 2007; 188:970–97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