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的“活命哲学”

 only4dragon 2017-03-22


  庄子所处的时代,诸侯纷争、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圣贤只能求得一条生命的保全,老百姓只能祈求一生免于刑戮。在如此凶险的社会现实下,“涉乱世以自全”,就成为庄子处世的根本宗旨。在《人间世》里,庄子以大量的寓言故事,阐明了以超脱、顺达、无用作为处世之道的“活命哲学”。

  “心斋”忘己,超然于世

  当世道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时候,人最好的活法,就是在意识上让自己的肉体与精神分离,让现实的痛苦感受止于外在的肉体,而内在的精神却超然于外、不受侵扰。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便是庄子的“心斋”。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在这里提出由“耳”而“心”、由“心”而“气”,一步步将现实的感受虚无化;而“听止于耳,心止于符”,进一步阐明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要止于肉体,自己的心灵却不被侵扰;最后“唯道集虚”,让心灵达到空明的虚境以容纳道的聚集。从本质上讲,“心斋”是一种虚无忘我、超脱现实的精神境界。

  与“心斋”相提并论的是,庄子在《大宗师》里还提出了“撄宁”和“坐忘”两种修炼境界。“撄宁”,是指心神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扰,从“外天下”到“外物”到“外生”,再一步步进入“朝彻”、“见独”、“无古今”的境地,最终“入于不死不生”的境界。“坐忘”就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即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聪明、摆脱形体和智能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的精神境界。

  无论是“心斋”,还是“撄宁”和“坐忘”,庄子都是意在逃避残酷的社会现实,而从个人的精神世界中去寻找一种超然于世的处世哲学。

  顺人顺物,明哲保身

  庄子虚构了三则寓言故事:

  一则颜回将要去卫国游说,孔子以“心斋”教诲颜回之后,还告诫他进入卫国游说时要“入则鸣,不入则止”(人家听得进去的话就说,听不进去的话就闭口);

  二则叶公子高因楚王将让他出使齐国,他心中为“人道之患”和“阴阳之患”的两患问题请教孔子,孔子告诉他说“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顺应万物,悠游自适,不得已而应对,以此修养中虚之道,可谓是最好的选择);

  三则颜阖因将去做卫灵公太子的老师,他心中为“危吾国”和“危吾身”的两难困扰请教蘧伯玉,蘧伯玉告诉他说“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外表不如表现得顺从,内心不如抱着和顺);而且要记住“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外表的顺从不要太陷入,内心的和顺不要有显露);尤其对太子“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 ,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太子如果像婴儿一样天真无知,你也跟着像他一样天真无知;太子如果无界限约束,你也跟着无界限约束;太子如果放荡不羁,你也跟着放荡不羁)。

  庄子还通过蘧伯玉之口,讲了三则动物寓言:螳螂挡车自不量力,养虎者顺养则得虎喜欢、逆养则遭虎伤害,爱马者因溺爱而害马 。

  这六则寓言,前三则大体是讲如何“顺人”,后三则大体是讲如何“顺物”,但归根到底,庄子还是为了阐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态度,一切随身应和、逆来顺受,循顺达之道以远离祸害、明哲保身。

  无用无为,得以全生

  庄子为此也编撰了四则寓言故事。

  被匠石视为“散木”的栎社树和被南伯子綦称为“不材之木”的大木,前者“其大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后者“结驷千乘,将隐芘其所藾”。如此两棵异乎寻常的高大树木,材质却都“无所可用”。然而,正因为它们“无用”,故能免遭斧斤而“若是之寿”。相比较“楂梨橘柚”和“楸柏桑”这些“文木”,恰如“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的命运一样,都因其有用而招致斩折,结果都是“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 

  同样有一个名叫“支离疏”的“散人”,他因形体严重残缺不全而毫无用处、毫无作为,却也因此每每被免除徭役、获得救济,最终能够“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

  庄子在《人间世》的结尾处说了一句总结语:“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就是庄子用来保生全身的秘诀。“无用为大用”、“无为无不为”,只有“无用”“无为”才能使自己避害以全身,这也是庄子的一种处世哲学。

  随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人已发展成为时代和社会的主人。作为“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养生主》)的一套处世法则,庄子的“活命哲学”于今天显然是消极过时了、也多存有虚伪狡诈的成分在内,但如果以扬弃的态度来取舍它,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每个人的心性而言,“心斋”、“攖宁”、“坐忘”等不失为一种有益的修养方法;提倡顺达的心态和言行,很多时候也可以增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无用”之中所包含的韬光养晦、低调沉稳,也可看作一种做人做事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