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付中国:肩关节反向假体置换术技巧

 lygs999 2017-03-29



病例探讨


病例摘要

一:既往体健


二:体格检查

  • 右肩前方可见长约15cm瘢痕

  • 局部皮肤无红肿、无压痛,皮肤温度不高

  • 右肩皮下可扪及肱骨断端

  • 右肩前屈上举40°,后伸30°,外展40°

  • 右上肢远端感觉血运活动正常


三:肩关节评分

  • Neer评分15分

  • ASES评分3分

  • Constant-Murley评分28分


肱骨近端骨折
  • 发生率:约占四肢骨折的4%~5% 

  • 男 : 女 = 1 : 3 [2]·多发生于老年人(>60岁,平均72岁)

  • 约30%发生于年轻人

  • 平均年龄约30岁

  • 致伤机制:直接暴力(高能量损伤),如交通事故、体育竞技等

  • 治疗难点:内固定术后感染

  • 锁定钢板螺钉感染率3.5%

  • 内固定术后90天内清创引流 1.2%

  • 治疗目标:消除感染,挽救肩关节


肱骨头缺如

病因:

  • 肱骨头缺血坏死、吸收

  • Gorham-Stout综合症(大块骨溶解症)

  • 肩关节结核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 肱骨近端各种良恶性肿瘤

  •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肩关节融合术

适应症:

  • 感染

  • 漂浮肩

  • 骨质良好的年轻重体力劳动者

  • 不可逆性上肢臂丛神经损伤

  • 肩关节假体置换/翻修失败

  • 严重的盂肱关节骨缺损

  • 肩部肿瘤/病损切除术后重建

  • 肱骨近端慢性骨髓炎

  • 化脓性/结核性盂肱关节炎

  • 难治性肩关节不稳定

  • 合并肩袖、三角肌功能障碍的肩关节假性瘫痪




小结
  •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导致肱骨头缺如治疗是肩关节外科的难点

  • 主要治疗目的是消除感染和挽救肩关节

  • 肩关节融合术和反式肩关节置换术都是治疗肱骨头缺如的良好选择和有效补救

  • 综合多种因素谨慎选择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反式肩关节置换术

适应症:

  • 非重体力劳动

  • 严重骨质疏松症

  • 肩袖功能障碍

  • 无法复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

  • 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合并骨缺损)

  • 半肩关节置换失败翻修

  • 陈旧性锁定前脱位

  • 三角肌功能正常且肩胛盂骨质良好

  • 接受肩关节假体存在预期寿命的问题


绝对禁忌症:

  • 腋神经损伤/三角肌功能不良


相对禁忌症:

  • 年龄<>


解剖与功能

三角肌(替代肩袖功能):

  • 前束——收缩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

  • 中束——收缩时与冈上肌协同外展肩关节

  • 后束——收缩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反肩假体特点——更好的发挥三角肌功能:

  • 旋转中心内移——降低肩盂假体松动发生率

  • 假体颈干角155°(正常130°)——肱骨干假体下移增大三角肌张力——更多三角肌纤维参与运动


对于进行反式肩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中重建大小结节组的功能优于非重建组。


反式肩关节假体的寿命及功能预期
  • Guery等报道术后肱骨侧假体10 年生存率为91%,肩胛盂侧假体10 年生存率为84%

  • Ek等报道术后假体10 年生存率为88%

  • 前屈上举功能预期可达100°~ 150° 

  • 旋转功能由于肩胛切迹以及大、小结节的缺失较常规保留大小结节的反肩置换会受一定影响


并发症
  • 整体发生率:19% ~ 68% 

  • 肩胛切迹:高达68%,最普遍的并发症

  • 假体松动或脱位:3.5%

  • 假体周围骨折

  • 肩峰应力骨折

  • 感染(急性/慢性)

  • 术后血肿·神经损伤肢体不等长

    


本文是根据付中国教授【肩关节反向假体置换技术】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有删节,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观看完整视频可点击本文最下方“阅读原文”,下载好医术APP,在VIP课程里点播观看。

 付中国教授经典之作

主 编  付中国  吴克俭

出版时间  2017年2月

原价129元,首发价99元


(下方附Nice结-教程视频


购买流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