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鲍艳举六经辨证丨与师至林探路

 AB向往神鹰 2017-04-10

与师至林探路

看到已经有同学把学习课程中心得交给班长,我心中也有很多感触,却迟迟不敢下笔,一方面是不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是还没有掌握鲍老师课程的核心,不敢随意下笔。视频看了两遍,课下再结合着胡老的书籍,剥丝抽茧,明朗起来。

最初接触胡老的书籍时并不能明了其中的含义,也不清楚这与教科书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只觉得胡老貌似只是把句子翻译了一遍,于是搁置了。

这学期在朋友介绍下知道了TCM有一个免费的课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加入了这个为期一月余的鲍艳举老师的课程。课程过半,现在回想起很幸运参与鲍老师的课程,让我感觉到我的中医路不再是迷茫的。

方证对应体系是中医大林子中另外一条走出迷宫的大路,当初在这林子中虽然寻到路却不敢确认也不清楚要如何走,鲍老师则是这条路上的领路人,带领我和其他同样迷茫在这条路上的同学以最快最准确的速度走出来。


01

老师从一开场就一直在强调体系的重要性。一个医生一旦健全自己的辨证体系,看病开方便有了底气,这个方子为什么有效又为何没有效果时心中自有一把秤在衡量。在同样的一个体系下可以发展成不同分支的体系,鲍老师的六经体系是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感悟逐渐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属于他自己的体系,如同同样的一本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亚特,虽不是极为恰当的比喻但意思是相同的。鲍老师将自己的经验和渐近完善的体系毫无保留的告诉我们,我们是不可以也不可能将其完全变成自己的体系,我们要借鉴,去领悟其中的深意,并逐步的建立自己的体系,这样开方治疗时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02

老师常说的一句话“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其实是他追求完美(这种追求完美是为了更根本的解决患者的痛苦)和注重细节的表现。少阴病和太阴病同见脉沉细无力该如何鉴别?水饮内停之滑脉与水热互结的滑脉,两者同样是沉细滑又如何鉴别?柴胡剂如此常用,什么情况下慎用柴胡剂?大多数人见其患者虚证、寒证,温阳药很容易用上去,为什么老师一直在强调慎用温阳这个细节?在这里只提出了老师授课中的四条,也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四条,其他的细节还是需要继续反复看视频加深印象与感悟。

在经方之路中,老师曾说过“病机相同的方子很多,但适应症相差很大,这就是感觉证是辨对了,但方子用上去不好的原因,主要还是对方证的了解不够细腻和精确。”在第二遍看视频中我已经可以跟上老师的思路进行辨证,可以辨出来六经却方子没有把握,虽没有临床,但上临床了我大概就是老师所说的这种情况。

细节决定成败,想要提高一个层次需要下意识的锻炼这方面。

03

灵活性不仅是说开方子时面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症状同一证的加减不同,还体现在在不断完善自己的体系中用自己体系中的理论去容纳其他体系中的东西,将其他体系中的东西转换后成为自己体系中的东西。

很多人说专病专方太死板不辨证,但这专病专方的药在临床上很有奇效或效果佳的我们都可以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中,我们注重的病人的病情和方子开出去后对病人病情的作用,这很好的专药我们就可以直接拿过来用。

大多初学者看到口苦咽干目眩等柴胡证想到的只有小柴胡,其实不然,柴胡剂不仅仅只有小柴胡,大柴胡,逍遥散,四逆散都是柴胡剂。

04

临床与理论是万万不可分割的。理论指导临床,理论又在临床中完善。像鲍老师说的,当有人找你看病的时候不要推辞,要勇敢面对,这与你是专科与否没有关系,中医本就是全科。

05

少阴病是一个比较特殊或者容易治反方向的一经,在治疗少阴证时需要多加注意,当病人出现口渴嗓子干时说明治反了,应及时调整方子。

真热假寒、假寒真热这两种情况也应当在临床多加注意,注意观察,细细鉴别。

06

以往包括我在听课前一致认为有汗用桂枝汤,无汗用麻黄汤。听了鲍老师的课后,发现并不是这样。在临床上也可以见有汗用麻黄的,而且用麻黄效果比用桂枝汤更好,这种汗与桂枝汤的汗是不一样的,是不畅的汗。

大黄大寒,很少人应用,而且大部分人认为大黄只可以在里实热证时应用,其实在寒性下也可以应用,用干姜等热药热之可使用大黄。为什么非用大黄通便呢?临床用大黄通便的效果确实比其他通便润肠药效果更佳,不用大黄就是不管用。

07

所有的医术中或医家最后谈及的必是医者仁心。从医者若关注名与利,不是为患者解决痛苦为目的往往在医学道路上是不会有成就的。鲍老师就是一位有仁心有善心的医生。每味药物鲍老师都要亲自尝一下,从口感上设身处地考虑患者能不能接受,以及是否方便服药,是否解决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否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不适等等,这也是我们各位学员需要向老师学习的。

最后用施今墨先生曾经说过的话结束这篇文章。

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必须明辨证侯,详慎组方,灵活用药。若不知医理,即难辨证;辨证不明,无从立法;遂致堆砌药味,杂论无章。

文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伤寒6班   李梦雪

整理 | 伤寒6班班长        田耕 

编辑 | 新媒体部          刘伦 

  



本系列为鲍艳举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学习班的感悟分享。

医路漫漫,愿与众医友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